首次聚焦中国外交官撤侨幕后的电影《万里归途》正在热映中,目前票房已经达12.6亿元,上映至今一直稳居日票房榜榜首位置。
影片展现了撤侨路上的种种惊险时刻与感人瞬间,揭秘了中国式撤侨背后外交官的不懈努力。
片中,张译和王俊凯饰演的两位外交官之间亦师亦友的关系,几位重要角色的死亡等情节,都让观众印象深刻。“有燃点有泪点,有几个角色牺牲的时候哭得停不下来。”
接下来,就由为大家带来这段惊险旅程的影片导演饶晓志,来为大家解读这几段重点剧情。
宗大伟和成朗:亦师亦友,也互为因果
张译饰演的经验丰富的外交官宗大伟非常真实生动,与妻子通话时的歉疚与隐忍,对王俊凯饰演的成朗嘴硬心软,面对同胞时的顾全大局,爱与责任的抉择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尤其片中张译与反叛军首领两场心理博弈的戏份,将紧张感拉满,细腻的眼神戏极具感染力。
而王俊凯饰演的年轻外交官成朗是一个成长型角色,从一开始缺乏经验,到后来豁出性命保护同胞,最后那场英文喊话的戏份更是点燃许多观众。
剧情一开始,宗大伟和成朗有些不对付,饶晓志解释道,成朗就像是刚进外交部的宗大伟,但是宗大伟不希望成朗成为未来的宗大伟,所以这是他们矛盾所在。
“宗大伟莫名其妙有一种希望,说你不要成为我,可是成朗说我就想成为你,这就是他们之间的矛盾。”
在设定和一些台词里可以看出,宗大伟因为受过苦,他对曾经海外的那些经历有一些应激反应,所以他看到新加入外交部的这么年轻的一个孩子,本能地想去保护他,但可能他的说辞让他变得有些讨厌。
“他说话听上去很像欺负,很像某种让人不悦耳的交流,但他的本意是觉得你还小,你不应该去承受这些东西,他作为中年人觉得他可以去扛这件事。”
比如片中一开始宗大伟“讽刺”成朗不会阿语却要留下来去救人,其实是他觉得对方年纪太小了。
“他看到了自己,他只是不自知,他不知道他在面对着曾经的自己,他也想对曾经的自己说,你也可以不要那么着急地成长,你也不用那么着急地一定要去面对那些最最困难的时刻,因为那样会给你的人生带来很大的心理上的改变。”
救援同胞的一路上,因为经历了许多事情而变得不再勇往直前、甚至有些“畏缩”的宗大伟,在成朗身上找到了最纯粹、最纯真的自己,也在他身上又找到了自己最初那种直面一切的勇气。
宗大伟对于成朗来说,一开始是十分崇拜和欣赏的传奇前辈,但突然被安排一起共事后,前辈的不客气让成朗不舒服,也产生了一些抵触情绪。
接着两人一起帮中国同胞离开一直到他们返回去救白婳,两人配合默契,好像找回了欣赏和信任。
后来带领白婳等一百多人寻找回国的方法时,两人对于是否要告诉同胞还没有联系上大使馆、不确定终点是否有救援真相的争吵,也是影片后期的主要矛盾之一。
对此,饶晓志解释,从成朗的角度来说,他对事物有自己坚定的看法。
“虽然你是我的前辈,但是我觉得你做的不对的时候,我的勇气就是我要告诉你,我认为你做的不对,这就是成朗的很单纯的想法。可是对于宗大伟来说,现在没有对和不对,现在是生还是死的问题,没有时间。对事实和真相的追问,以及对是非的这种正直的坚守,我认为这是非常可爱的。”
最大泪点:章宁和瓦迪尔的牺牲
影片中,外交官章宁和当地人瓦迪尔的两次牺牲,也是影片最大的泪点之一,让不少观众落泪不止。
饶晓志表示,影片一开始章宁的牺牲完全是一个意外,影片在这一段的处理非常冷静,没有刻意去煽情。
“我们想体现的就是在战乱的国家,危机四伏的城市里面,它有可能特别小的一件事,特别偶然的一个事情,就会造成一些伤害,而且有些伤害就是无法弥补的,就是一个人的牺牲,一个人的意外离开。”
对于宗大伟来说,这完全是猝不及防的,他会一直处在一种悲痛里面,会在整个过程中无数次想起自己的兄弟,“他会想起他的好,想起他们的过去,想起他曾经教会他的一些东西。”
而瓦迪尔在叛军营地的牺牲,饶晓志认为对于宗大伟来说他有内疚,也会有更复杂的情绪。
“那时,宗大伟来不及做出勇敢的选择的时候,瓦迪尔已经牺牲了。但对于宗大伟来说,他觉得这可能是自己造成的,也是在那一刻,他会去悔恨地想,如果那时候我拿起那把枪呢。但瓦迪尔知道这个太难了,而且这太冒风险了,既然我本来大概率也是会死在这儿的,那就不如让我主动地死在这儿,我把困局解开。”
在饶晓志看来,宗大伟有愧疚,有悔恨,也有对瓦迪尔最大的敬意。“本来也不是我们国家的同胞,他为了帮助这些对他来说的外国人,他已经尽到了他最大的责任跟努力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