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档比较冷清,但是暑期档却诞生了几部黑马作品。

比如朱一龙主演的这一部《人生大事》。

一部小成本电影,逆袭成为了黑马,截止到目前为止,这部电影的票房达到了17.12亿,还打破了16项影史纪录。

成本不足6000万。

从暑期档到国庆档,它都是最大的赢家,出品人赚翻了。

如今,电影还风靡到了国外。

在美国、加拿大、澳洲、新西兰等多国院线,还登陆到了奈飞。

给国内外的观众们,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和感动。

01,填补“殡葬行业”的空白。

在豆瓣上,电影拿下了7.3分。

监制韩延,曾经执导过《送你一朵小红花》《动物世界》《滚蛋吧肿瘤君》。

算是很有经验的。

而对于导演刘江江来说,这一部电影是他的处女作品。

他曾经在毕业之后,做了11年的栏目剧《村里这点事》。

后来,还自编自导了一部丧葬文化作品《上天堂》。

如今的《人生大事》,和前者在内容上有些许联系,他不仅担任导演,还担任了编剧。

从《人生大事》这部电影的班底来看,是很典型的“扶持青年导演”的成功案例。

第一次执导电影,能够取得这样的票房和成绩,算是相当不错了。

该电影能够成功,简单而言有三点。

首先,是电影的题材很新颖。

生老病死,本来就是自然规律,每个人都不可避免。

但是聚焦到殡葬行业的影视剧并不是很多。

在日本,有《入殓师》这样的感人剧情片,在中国市场上,这一片还是很空白的。

电影虽然不及《入殓师》的口碑,但是也给出了一个很鲜明的观点——

“人生除死无大事”。

在国外,美国德国等国家,从小就设置有“生死教育”的课程。

在家庭成员,小动物离开之际,向孩子传达关于生死的概念。

同时,还会给孩子们提供机会,组织孩子们去殡仪馆等地区,去感受生命周期的演变。

而在我国,生死教育的课程,还是相对欠缺的。

提到生死这样的自然规律,很多人都会很避讳,敬而远之。

而《人生大事》,以小博大,来讲述一个关乎人性关乎亲情,关乎生死离别的故事。

坦然面对生死,一切的死亡都值得被尊重。

他给死者换上衣服,抬着棺材,用心去送他们最后一程。

三妹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正是对于死者的尊重,这也是人类最为朴素和基本的情感。

让亲人在安静和谐的环境中离开,了无牵挂,这也是对于亲人极大的安慰。

展现死亡,直面生死,电影将这个话题呈现出来,引发了观众们的共鸣。

02,打破偏见

电影传递给观众们的另外一个主旨,就是打破偏见。

朱一龙演绎的,是电影中的三妹。

在刚开始,他就被当做是“另类”。

别人嫌弃他晦气,女朋友还因为他的工作选择了离开。

在为死者办丧事的时候,更是被污蔑为小偷。

逼得他还脱下了自己的衣服,来自证清白。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电影这一段太过夸张,然而,实际情况并不比观众们想象中的好。

说到底,还是因为大众对于殡葬行业的偏见。

根据民政局的数据分析,截止到2020年底,全国的殡葬服务行业有4201个。

随着一系列政策的落实和实施,国家对于专业型技能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全国只有5所高职、3所中职院校培养。

供需的极度不平衡,说到底还是因为大多数人的偏见引发的。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三妹的人生会这么坎坷。

和其他人相比,三妹几乎一直生活在生物链底层。

从小被自己的父亲所嫌弃,胸无大志,还坐过牢,成为了生活中的loser。

在一次工作时,他遇到了小文,这个小女孩成为了他生命中的光。

跌跌撞撞,为了小文,三妹决定将“上天堂”这个公司开下去。

三妹的命运多舛,小文似乎也好不到哪里去。

不管是电影中,还是现实中,因为偏见,导致了很多人成为三妹。

然而,他从头到尾都不放弃,用自己的努力,让所有的人改变了看法。

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一个很跌宕起伏的故事,背后隐喻的,却是对于生命的思考。

03,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市井生活跃然心上。

电影中的人物刻画,是非常成功的。

在电影中,主人公们说的都是一口的武汉方言。

朱一龙本身也是武汉人,这一点挑战对于自己来说,算是小菜一碟的。

老中青三代人,都是市井中的小人物。

他们奔走在大街小巷,穿梭在市井中,浓浓的生活气息,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众生百态图。

这就是最为朴素和真实的生活。

电影没有强行的煽情和催泪,却让人觉得真实而感动。

两位主人公,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因为缘分走到了一起。

从刚开始的对抗,到后来的和解,相濡以沫,有笑有泪,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呈现在银幕上。

直面死亡,却又能够诠释得感动而温馨,悲喜交织,不会让人觉得压抑。

生命循环不止,温情浓浓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