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前,在北京鼓楼西大街寿明寺的一座小院里,几位志愿者正在为盲人们讲述一部名为《警察有约》的电影,这是一部充满着温情、幽默和悬念的轻喜剧,随着志愿者生动而耐心的讲述,盲人朋友们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感动落泪......

这群年轻人是谁?为何与盲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据记者了解,这是中国农业银行总行运营管理部成立的“我的声音 你的眼睛”志愿团队,志愿团队与红丹丹助盲机构合作,开展为盲人讲电影等助盲服务。《警察有约》是志愿团队讲述的第一部电影,此后,每月讲述一部电影,成了这个团队和盲人朋友之间的约定,至今,已有十个年头。

“近10年的时间,我们陪伴盲人朋友走出家门,拥抱更大更精彩的世界,传递给他们温暖和美好,同时,盲人朋友们的豁达和坚强,也教会了我们树立乐观与向上的心态。”一直坚守志愿团队的李雅楠告诉记者,付出爱,终将被爱点亮。

作为农行青年人,他们将这份爱与温情,一以贯之,投入到金融服务中,急客户所急,想客户所想,让服务升温,让真情传递,让每一次服务都更有爱的温度。

一份承诺,十年坚守

一个金融机构,为何要做这些?又是如何坚守了十年?故事要从2013年说起。

当年,中国农业银行运营管理部为了提升员工社会责任意识,引导青年员工在工作之余开展献爱心活动,组织了一起为盲人讲电影活动。原本是一次偶然的公益行动,但是,当志愿团队看到长年无法出门的盲人朋友们沉浸在“听”电影的快乐中时,他们坚定了将这项活动持续开展下去的决心。

就这样,每个月的第四个周末,农行放映室里都会聚集着一群等待“听”电影的盲人朋友,寒来暑往,从未间断。

不过,讲好一部电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要先把电影情节烂熟于心,然后,根据剧情重新写出适合‘听’的脚本,同时,我们要在正式讲解前重复练习,用计时器准确记录切入时机,只为既能保证讲解好电影画面,又不抢电影台词。”志愿活动的组织者李一表示,在经过多轮试讲、试听后,才能正式讲述。

据记者了解,一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志愿团队需要30个小时的准备时间。

就是这样一个费时费力、又占用休息和陪伴家人时间的活动,这个志愿团队却越干越起劲儿,并且,变着方法的改变场地和形式,只为带给盲人朋友更好的体验。

2018年,志愿团队5周年纪念,他们邀请了盲人朋友从小院儿里走出来,到电影院“看”电影,带给他们院线观影的全新体验;2019年,讲电影的地点转移到前门保利影院,开始院线电影讲述;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志愿团队开启了线上直播讲电影,确保“农行放映室”不打烊;2021年,为了让盲人朋友开心来、安全回,志愿团队和北京公交集团共同启动联合志愿服务,将对盲人朋友的关爱从观影延伸到出行环节……

李一说:“光影的缺失,使他们无法像正常人一样享受电影带来的美好,那我们就用自己的声音演绎光影、填补美好。”

虽然眼睛看不见,但能通过倾听的方式,想象和感受画面的魅力,一位“听”过电影的盲人朋友表示,“我是幸运的!”

付出终有回报。2019年,志愿者们创造了为盲人讲电影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是一个温暖且有爱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传承精神,接力守护

做公益,是一件会“上瘾”的事。

据记者了解,农业银行志愿者团队除了为盲人朋友讲电影,还录制了大量的有声图书,甚至,陪他们挑战马拉松比赛。

“他们虽然无法看到生活的多彩,但可以体会多彩的生活;阳光很难照进他们的眼里,那我们就把爱的光热送进他们的心里。”志愿者代表徐知同时表示,她们在帮助盲人朋友的同时,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盲人朋友的坚强、乐观、简单、纯粹,感染和熏陶着一批又一批的志愿者。

有数据表明,我国约有1700万盲人,他们中大部分只跟盲人交往,很少出门,几乎不与社会有其他联系。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固然有现阶段社会硬件设施不完善,比如无障碍通道被挤占、公共交通不便利等。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往往因为无法获取视觉内容而比明眼人缺失了一大块信息,不够了解这个社会,无法自然地完成“社会化”过程。

为此,给盲人朋友讲电影,无疑可以帮助他们补充部分缺失的视觉信息,从而主动融入社会。

以爱为本,砥砺前行。九年多来,志愿团队已累计讲述电影92部,提供志愿服务超8900小时,直接受益盲人近8000人次。10月15日,是第三十八个国际盲人节,志愿团队继续为盲人朋友献上精彩的电影讲述,并探索推动志愿服务向“更广、更深、更有影响力”发展的助盲新方式。

记者同时了解到,在服务盲人的过程中,农业银行的志愿者们也学会更细致地理解他人需要,更懂得用心用情去对待每一项工作,她们在爱与奉献中,获得向上的力量。记者了解获悉,近年来,爱心助盲志愿团队不断壮大,现有志愿者170多名,越来越多的农行人参与进来,在爱心助盲服务的岗位上挥洒汗水。

这是一份传承,同样是一场爱心接力。

爱的力量,能穿过黑暗、跨越山峰,一代代农行青年,在爱与奉献中,谱写青春赞歌。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王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