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周热度最高的国剧,当属《风吹半夏》。
不仅频频登上热搜,更收获豆瓣8.4的逆天高分。
质感、表演、剧情都还不错。已经很久没有一部国产剧,能让观众把主配角名字倒背如流,从头到尾担心剧情进展了。
那么,它是怎么做到脱颖而出的呢?
剧集改编自阿耐小说《不得往生》。
阿耐是中国当代女作家,好几部热播剧都翻拍自她的作品,比如《大江大河》《欢乐颂》《都挺好》等。
她善于塑造特定时代下的人物群像,对女性、经济和社会话题尤为关注。她的小说,普遍角色众多、关系复杂,但丝毫不觉得混乱。
《风吹半夏》也是如此。
该剧以许半夏为中心,画出了一张复杂的人际关系网。
首当其冲的,就是“收废铁3人组”。
许半夏原本做卖废铁生意,属于行业食物链最底端。但在十几年里,她带着小陈和童骁骑激流勇进,抓住时代风口,成功创办了钢铁公司,变身当地知名实业家。
她靠着智慧和勇气,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想要在男人扎堆的钢铁行业里披荆斩棘,只靠许半夏自己的微弱力量,是不切实际的。
于是,她与当地钢铁行业的伍建设、裘毕正、郭启东、冯遇等人建立联系,试图从中分一杯羹。
可以说,从开头的境外贸易开始,这几个人展开了长达10几年的复杂合作。
这个过程,既让她成功翻身,也让她见识到了商场纷争的残酷无情,重新定义什么是做人的良知和底线。
也就是说,在这个故事里,你既能看到“收废铁3人组”的友情线和创业线,也能看到“滨海男人组”尔虞我诈的商战线,以及许半夏和赵垒,童骁骑和野猫,陈宇宙和周茜三条风格迥异的爱情线。
除此之外,剧集还隐晦描写了改革开放年代下,国企与私企的相处之道和创业进程的潜在危机。
可以说,这部剧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口味的受众,大家各取所需。
这些是它能获高分的基础条件。
令人欣慰的是,这部剧不管主角还是配角,都有饱满的人物线。
许半夏就不用说了,事业、友情、爱情有开有合,有零有整。
小陈的跌宕起伏,则是全剧引爆观众泪点的一条线。他是个踏实、认真,肯吃苦的人。但因为一闪而过的邪念头,付出了生命代价。为了让他的经历更波折,编剧还编排了婚托情节,加重了人物的悲剧属性。
而在童骁骑身上,扒叔则看到了一个底层边缘人物,是如何从得过且过到努力上进的蜕变。
可以说,小陈和童骁骑的人物线,让剧情变得更加有厚度和温度,他们都是推动剧情的关键角色。
没有一个人是鸡肋。
该剧获好评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在许半夏身上,浓缩了一代人的命运。
某种程度上来说,她是野蛮生长的代表,带有典型的时代印记。得益于性格里的闯劲,她抓住了机遇。但碍于经验和见识的短缺,也栽过不少跟头。
比如,在那个机会遍地都是,但也不乏浑水摸鱼者的年代,她也被骗过。而且是赌上全部身家,遭遇职业骗子。
在同行报警无果纷纷回国后,唯独许半夏决定留下来,试图把危机转变为商机。
这个情节,既肯定了中国商人徒手拔草的韧劲,也点出了他们对于国外市场的盲目冲动。
不仅如此,该剧还写出了时代洪流下,不同个体的命运。
像许半夏这种,属于踩着时代风口翻身的人。还有一部分人,没她这么幸运。他们在国企转型期,被动下岗,前途未卜。
剧集借着许半夏来东北考察一事,描写了当时东北钢厂下岗职工的群像。两种生存境遇的对比,令人唏嘘。
有如此多的人物和时代细节做支撑,该剧的时代群像才算完整。
不过,以上这些还只是部分看点。
别忘了,把这些串起来的线索,是钢铁行业的商场博弈。
起初,许半夏只是个不起眼的角色,她要如何在大佬云集的场合里开拓关系,拉拢人脉?
靠的是爽快、胆魄、结果导向。
就算是一个酒局,她也要在推杯换盏之间,有所收获。
除了人际往来的技巧之外,许半夏一直坚持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
开头为了一万五千吨的份额,她找伍建设、裘毕正、冯遇挨个讨论,并且提出条件当诱饵,让彼此的合作更加紧密。
在这个过程中,委屈撑大了她的格局,挫折训练了她的商业嗅觉。不得不说,这确实是需要头脑和智慧的。
但最终支撑她一路走下来的因素,还不止这些。
无论她收获了多少财富,脑子里始终有根神经紧绷着——不能坐以待毙,不能坐吃山空,必须拥有自主话语权。
这也是她为什么执意要建堆场、码头、钢厂的内在驱动力。掌握了话语权,才算真正掌控自己的命运。
建钢厂,意味着许半夏真正实现了人格独立。
这个角色,也完成了从小人物到大女主的华丽转身。
说到这里,如果有人再问,为什么觉得《风吹半夏》能拿高分?
扒姐会这么解释——
对于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而言,这部剧能让他看到当时的自己;
对于未体会过那个年代的人而言,这部剧能成为他了解过去的窗口。
了解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小企业在时代浪潮中生存并寻求发展的现实;了解那个激流涌动、前进探索的有志者时代。
只有了解过去,才能更好的把握今天、创造以后。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