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好莱坞电影中国“失宠”话题引发关注。美国《侨报》23日对此刊发社论。文章全文如下: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进口美国影片仅有25部,在进口片中所占比例下滑至4成以下。这也引发了美中电影市场“脱钩”的讨论。近日,中国官方回应称,中国始终坚持开放包容,积极引进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好电影。

▲好莱坞标志。(图片来源:中新社资料图)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一部积极引进美国电影的历史。1994年起以《亡命天涯》《拯救瑞恩大兵》《泰坦尼克号》为代表的好莱坞电影进入中国后,美国电影在这个东方古国开启了“黄金时代”。尤其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及美中2012年签署“电影协议”后,美国电影进入中国的大门被进一步打开。2012年至2019年间,中国每年进口美国电影都维持在45部到55部之间,占到了所有进口片的50%左右。类似《阿凡达》《速度与激情》《复仇者联盟》等在华票房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美国影片可谓举不胜举。不少电影在中国市场斩获的票房甚至超过整个北美。今天的中国已是美国电影最大的海外市场。

几十年来,美国电影不仅满足了中国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为中国电影拍摄、后期制作、宣传发行提供了更多参照和借鉴,“刺激”中国电影产业朝着高品质、精细化等方面蜕变。近年来,以《流浪地球》等为代表的影片,已投射出中国电影制作水平持续提升。

电影是集声音、影像、动画等为一体的文艺表达方式,具有直观生动性、娱乐性、启迪性,容易引发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情感共鸣。电影也是文化的载体以及文化的产物。中国引进美国电影,不仅让无数中国人了解美国文化,也增进了美中民间的理解。

中国引进美国电影是一种双赢。这两年中国进口美国影片数量减少,是多方原因作用的结果。首先是疫情冲击。疫情肆虐全球下,好莱坞电影从制作到发行都受到影响,不少电影拍摄一度停工或延期,这直接导致美国电影产能下降,市场供给明显不足。美国电影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北美院线的电影发行数量仅为330多部,较疫情前减少了66%。产能骤降,中国挑选影片的空间缩小,进口量也可能减少。

其次是创新不足。这直接导致好莱坞电影面临两大挑战。

一方面,竞争对手增多。经济全球化带动了电影产业全球化,也持续缩小了各国电影与美国电影的制作水准。曾经在中国市场叫好又叫座的好莱坞电影,如今已是“劲敌环伺”——面临着印度、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影片车轮战术般的挑战。诸如西班牙电影《看不见的客人》、泰国电影《天才枪手》、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都已显现了挑战好莱坞电影的潜质。

另一方面,吸引力下滑。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民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国人的文化素养以及审美品味也不断提升,对电影作品也有着更高要求。很多观众曾经被好莱坞大片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以及酷炫的特技、宏大的场面“圈粉”,因此电影制作方出于保守稳妥方式,比较依赖续集和老IP。但这样的思路难免会让电影制作陷入同质化、套路化的窠臼。此外,近年来,美国不少电影愈加偏重娱乐性而忽视艺术性。这些都可能导致观众审美疲劳。一旦电影失去了捕捉以及对话现实的能力,观众就会打差评,并用脚投票。2021年中国引进的美国电影中,仅有《速度与激情9》以及《哥斯拉大战金刚》票房突破10亿元人民币,与几年前票房轻松过10亿的景象形成巨大落差,其余诸如《007:无暇赴死》《沙丘》等大片的表现均不尽人意。

更高品质的商品或服务,就会在全球受到更多青睐,这是通用的规则。对中国而言,哪个国家电影口碑更好质量更佳,更符合中国影迷进阶的审美和需求,它就有更多机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电影市场大门从未对好莱坞关闭。未来,美国电影能否更多走进中国,关键取决于好莱坞能否提升自身竞争力。(完)

责任编辑: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