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编剧黄允于2023年1月6日14点59分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0岁。她曾创作了《永不凋谢的红花——张志新烈士之死》《你是共产党员吗?》《家事》《故土》《秋海棠》《她在人流中》《结婚一年间》《上海一家人》《离婚前后》等家喻户晓的作品,多次获得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金鹰奖、全国优秀剧本创作奖、全国电影厂银屏奖最佳编剧奖以及上海市文联优秀电视剧创作奖等奖项。

1932年,黄允出生在江苏南通。1945年,她考入南通女师,并在15岁左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3年春天,她和丈夫何允一起调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并在1958年参与筹建上海电视台,成为了新中国的第一代电视人。

1979年,黄允以处女作《永不凋谢的红花——张志新烈士之死》崭露头角。这部作品的轰动让她对电视剧的创作有了新的认识,“我是何等幸运,遇到了这个时代,遇到了电视,它能让我的表达,通过大众文化这个媒介,在极短的时间里形成强大的共鸣。”

在此之后,黄允的佳作一部接着一部,而1991年的《上海一家人》无疑最让人难忘。该剧播出时万人空降,之后各家电视台多次重播,飞天奖、金鹰奖、上海第二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等各类大奖一一揽入,甚至剧本的手稿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成为记录时代的文献。剧中,黄允细腻描写了解放前夕上海滩棚户区里以一家人的故事,女主人公沈若男的奋斗和成长让很多观众感动不已,上海街头还一度流行过“若男发型”。

而用黄允自己的话来说,在《上海一家人》之前,她对上海的理解还是很粗浅。当时荧屏上反映老上海的电视剧鲜有刻画平民百姓生活的,但她认为,老百姓才是社会的主体,她想用创作填补这份空白。为此,黄允决定狠下功夫。当时,她专门到闸北、南市几个区生活了一年,反复准备后才正式动笔,就是希望真正挖掘出这座城市的精气神。

2019年在一档重聚节目中,黄允回忆说,自己是个事业型女性,之前无法理解家庭妇女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但在体验生活时,她和弄堂里穿梭的女性们一起拣菜、一道洗衣服,“在那些体验生活的日子里,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家庭妇女身上有弱点,比如斤斤计较,哪怕是为了一块肥皂;她们身上也有优点,一家有事,百家帮忙。”

对黄允而言,《上海一家人》不仅是她创作的第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剧,也是她付出心血很多的一部戏,“我把对上海这座城市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把人生的冷暖甘苦和千姿百态都融入了这部戏”。

而在《上海一家人》播出后,黄允还特意去不同的弄堂找寻观众的反馈,尤其是在听到家家传出在看《上海一家人》的声音,她对自己的职业越发有了一份敬畏感,“每一部戏都要下生活,因为我的戏都是讲百姓的故事。”

在谈到自己的创作的理念时,黄允曾说,“我希望自己的电视剧作能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把人人都能见到、听到,或者亲身经历过,或者潜意识中存在过,却又没有在意的东西提炼出来,再通过电视荧屏展现在人们面前,使人们产生联想、感悟,产生激动、共鸣,重新审视自己。这就是我的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