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这五年我怎么过的吗?”
《扫毒》里渣渣辉的这句台词,正是我看完这部新片定档时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期待之余,也不免担忧。
毕竟大部分电影持续跳票多次,最后上映的结果都是扑街。
最终被淹没在华语影史的长河里。
但是,当我看完电影的点映后,这个担忧彻底消失。
它,虽然不是十全十美。
但它,有资格在国产科幻片里程碑上写下属于自己的名字——
01
《明日战记》的故事,发生在近未来。
人类对地球的过度开发,遭到了反噬。
环境恶化,生态平衡被打破,社会秩序崩溃……
地球表面开始弥漫着毒素,人类再也无法自由自在地呼吸新鲜空气。
最终,残存的人类花了不少资源,搭建起一个个巨型的天幕。
末日下,人类只能龟缩于天幕下,苟延残喘。
祸不单行的是,一颗陨石坠落地球,带来了一位外来入侵者。
一种遇水就会疯狂生长的藤蔓。
人类赖以生存的方寸之地,岌岌可危。
科学家将这种外星植物,命名为“潘多拉”。
不过,讽刺的是,潘多拉虽然会无脑攻击人类,但它也能净化空气。
人类如果可以利用它的这一点,就有机会修复地球,重见蓝天。
对此,上层准备了两个计划:
A计划,找出潘多拉的母体,向它发射基因导弹,从而改造它,让它为人类所用。
B计划,在A计划失败后执行,直接摧毁潘多拉,代价是牺牲16万人和可能永远见不到蓝天。
任务落在了古天乐饰演的军人泰来所在的空战部队身上。
整个任务的过程,一波三折。
对外,有未知的生物等待着泰来小队;
对内,军部的意见也未能统一。
刘嘉玲饰演的谭冰,坚持执行Plan B,为了完成任务她可以牺牲16万人。
刘青云饰演的郑重生,是泰来的上司,坚决反对牺牲无辜,不惜一切前往前线支援泰来。
此时的他们还不知道,一个邪恶的阴谋正在酝酿……
说实话,《明日战记》的故事非常简单,甚至连反转的桥段都没有。
虽然有着一个大的世界观铺设,但导演吴炫辉和监制古天乐都知道,宏大叙事从来不是香港电影的强项。
因此,电影的剧情只聚焦在一次行动任务中。
据说,电影删减了大量拖节奏的文戏,只保留对剧情有必要推进性的部分。
这样处理之后,整部电影也就成了直来直去的机甲爽片。
《明日战记》很好地做到了扬长避短,因为它知道:
文戏不是它的卖点,动作戏才是。
02
香港人拍科幻片,而且还是机甲打斗。
真的能行?
这个担忧,不无道理。
你看看十几年前刘镇伟和王晶分别拍的《机器侠》和《未来警察》就知道了。
粗糙的特效,惨不忍睹。
即便你导演水平再高,特效始终是一部科幻片的基石。
地基没打好,上层再华丽,也经不起一点摇晃。
虽然香港电影工业成熟,但科幻片这一块,依然玩不转。
结果看完电影,我放心了。
特效反而成了我最不担心的一点。
国产科幻片起步晚,蹒跚学步,模仿借鉴优秀作品,在所难免。
所以,你可以从《明日战记》中看到类似《光环》《泰坦陨落》《钢铁侠》《变形金刚》等游戏或者是电影的影子。
作为重度科幻迷和机甲控的古天乐,对于片中出现的机甲模型,绝不含糊。
导演说从未见过一个演员具备如此多的科幻知识。
古天乐找来了CG界“大神” 迈克·纳什合作,邀请他担任电影《明日战记》的机甲外骨骼造型设计师。
这个名字,在电影圈可能知之甚少。
但在游戏圈,他可是如雷贯耳的大佬级人物。
风靡全球的《使命召唤》《地平线》等游戏作品里的机械设计,都出自他的手。
侧面反映,古天乐是真的懂。
机械设计可以借鉴,但《明日战记》骨子里流淌着的,依然是香港动作电影的那股热血。
全片只有99分钟,却塞进了五场动作戏。
每一场动作戏之间,循序渐进,且各有特色。
如果你用它来对标游戏,就像是一个很完整的任务关卡。
从新手教学到任务指引,再到BOSS战,面面俱到。
看的过程中,我有好几次产生了在“玩游戏”的错觉。
尤其是刘青云进入废墟寻找基因导弹那段戏。
电影通过手持拍摄和第一人称视角的切换,让观众直观感受到,穿上外骨骼增强机甲后那种力量感和速度感。
最让人叹为观止的,还是那场长达十五分钟的公路追车戏。
这也是电影想象力展现得最淋漓尽致的十五分钟。
机器人和人类用冷兵器battle,科技和复古糅杂在一块,并发出让人热血沸腾的浪漫。
以往香港动作电影里那种拳拳到肉头的痛感,在这部电影里变成了金属钢铁之间的激情碰撞。
疯狂蹂躏我的肾上腺,疯狂刺激我的多巴胺,可谓酣畅淋漓。
古天乐拿起车门狂砸机器人的那一幕,不由得让我想起了《美队3》中美队用盾牌砸向钢铁侠胸口的情节。
至此,我终于明白古天乐为什么对《明日战记》如此充满信心。
对他而言,是大龄宅男终圆机甲梦;
对香港电影而言,是不破不立的决心;
对国产科幻片而言,是一次不可或缺的尝试。
那么,问题又回到我的标题所提的,拍国产科幻片,为什么会落在古天乐的身上?
因为放眼当下香港电影圈,这事只有他做得到。
03
众所周知,古天乐是圈内最有名的“科幻片发烧友”和“机甲玩具收藏爱好者”。
最喜欢的电影是《星球大战》。
提起“黑武士”,两眼发光。
1200平米的“私人玩具王国”,引无数宅男竞折腰。
据说古天乐读剧本的时候,都要把自己关里边,这样会更加容易揣摩角色。
始于钟爱,开始探索。
08年,一个想法,在古天乐的心里生根:
认认真真拍一部完完全全属于我们自己的科幻片。
拍科幻片,离不开两样东西:
金钱和技术。
古天乐深知欲速则不达。
他愿意为了一个目标,一步一步前进。
一个举动,足以窥见古天乐强大到恐怖的自制力。
也是从08年开始,他答应粉丝可以通过博客了解他的最新动态。
从此,从博客到微博,古天乐始终保持日更。
内容五花八门,写得好不好见仁见智,但关键的是,全部是他自己写。
有时候因为拍戏不方便发,就提前写好让助理发出。
这在微博逐渐沦为明星发通告和宣传的营销工具时,古天乐的微博简直是一股清流。
对待粉丝,尚且如此。
更别说对待自己的心头好。
13年,古天乐成立天下一电影制作公司。
扶持过不少香港原创项目,比如《可爱的你》《寻秦记》《瞄星人》……
身体力行地为香港电影干事实。
私心,当然也有,他想通过这家公司,真正让梦想照进现实。
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流浪地球》的电影特效和后期制作,古天乐和他的“天下一”也参与其中。
在《流浪地球》之前,《美人鱼》《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等电影的后期特效制作,都有“天下一”的身影。
古天乐和他的公司,兵分两路。
台前,古天乐是“劳模”影帝,一部接一部电影地拍。
幕后,他的公司不断接各种项目练手攒经验。
当金钱和技术都累积得差不多的时候,古天乐就开始实际推进《明日战记》这个项目。
17年杀青后,电影就进入了漫长的后期制作。
从最初让人惊艳的一张概念图,到之后长时间的杳无音信,再到后来被调侃为“有生之年”系列。
再爱香港电影的影迷,内心都不免会嘀咕,是否会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一旦开始,就不会停下来。
这就是古天乐。
随着开发周期的不断延长,电影成本也跟着水涨船高。
最终成本达到了创纪录的4.5亿港元。
十年时间的打磨、几亿元的成本……
一旦失败,就是血本无归。
《流浪地球》虽然已经证明国产科幻的票房容量,有着诱人的回报潜力。
但谁也不敢打包票说《明日战记》就一定不会失败。
即便是这样,古天乐还是选择带着他的团队,一往无前,死磕到底。
这不跪的模样,不就是国产科幻片开荒中的“孤勇者”吗?
战吗?
战啊。
以最纯粹的科幻梦。
最后,就用电影里的一句台词,送给古天乐,送给国产科幻片:
一定要走下去。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