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主旋律网络剧《血战松毛岭》在优酷视频独家播出。该剧讲述了基层年轻红军战士,在松毛岭阵地血战七天七夜,坚定革命信仰,并为此奋斗献身的青春热血和成长故事,刻画了鲜活的共产党员和红军战士群像,力图以小见大,真实呈现红军英雄们在革命岁月中的英勇风姿,以及他们不屈服、不抛弃、不放弃的顽强精神。

剧集开播以来获得颇多好评。观众纷纷在弹幕里留言:“太好看了”,“热血燃烧的青春岁月”,“画面质感超好”,“有时代感的红色电影,希望现在的孩子多看看”,“牢记先辈们用鲜血换回来的强大祖国”!

2022年是导演刘雪松的丰收年。6月,他参与执导的《幸福到万家》播出后火遍全网,口碑爆棚。至年末,由他执导的革命历史题材网络剧《血战松毛岭》又在线上开播,为观众奉献一份主旋律网络剧大餐。长于都市情感剧和家庭伦理剧的他为何接拍战争题材?拍摄过程中与演员怎样沟通配合?剧集在叙事节奏和视觉美学上有何种考量?为了一探《血战松毛岭》创作的幕后,南都记者日前对刘雪松导演进行了采访。

一段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

松毛岭地区的战役由朋口战役、温坊战役以及松毛岭历时七天七夜的防御战共同组成。

1933年7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以红3军团和第19师组成东方军入闽作战。7月31日上午攻克朋口。1934年9月1日晚—9月3日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福建省连城县温坊(今文坊)地区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全歼国民党军东路军李延年部第八旅另1个团,俘敌2400余人。给敌东路军以沉重的打击,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以来为少有的重大胜利。

温坊战役胜利后,红一方面军主力撤往瑞金,留红九军团一个师和红24师以及地方武装万余人在松毛岭防御,时中革军委已经准备撤离苏区开始长征,命令红九军团9月30日前力保长汀不失。1934年9月23日上午,松毛岭保卫战开始。红军将士凭着坚固的防御工事,用步枪、机枪和手榴弹等轻武器,面对六万敌军在飞机重炮下的疯狂进攻血战七昼夜,敌损失惨重。9月29日,红军弹尽粮绝,但松毛岭大部分地区仍在我军手中,鉴于阻击任务已经完成,中革军委下令红九军团撤往瑞金。

1934年9月30日,红九军团在长汀县钟屋村举行万人誓师大会。之后前往瑞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此战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闽西的最后一战,对掩护中央红军转移起到了重要作用。

虽然七天七夜的阻击战打得相当惨烈,松毛岭战役却并不和温坊战役一样广为人知。谈到网络剧《血战松毛岭》的看点,导演刘雪松坦言:“松毛岭战役确实是大众不太熟知的一次战役,在中国漫长的革命长河里,它是其中的一朵浪花,但是却是非常重要的一朵浪花。”

刘雪松认为,松毛岭战役虽然是一场在战役上受挫的军事行动,但在战略上却是一次伟大的胜利。“这一战保障了我们苏维埃红军能够重新集结整队,开始伟大的25000里长征。它以一万多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的生命捍卫了苏维埃的存在,延续了革命火种。”

正因为大众对它的不熟悉,刘雪松才希望郑重地向观众介绍这段可歌可泣的、悲壮的革命历史。

每一个都是踏踏实实的好演员

余光明、马青山、跛佬、陈九发、李革命、项万金、罗猛、石红霞、朱音……《血战松毛岭》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有性格有志气的红军战士群像。

这些人原本是最底层的贩夫走卒,在历史洪流的推动下,他们加入到红军的队伍中,为了共同的信仰背水一战、舍生赴死。刘雪松透露,在选角时,剧组试镜了200多位演员,因为有一条严格的规定:“像”比“演”更重要。“角色一定要从形象气质上贴近那个年代的人物,包括他们的肤色、眼神,每一个人物和编剧塑造出来的文学人物要高度的契合。”

刘雪松在拍摄现场

刘雪松自己也是演员出身,在拍摄过程中,他有时会给演员亲身示范,讲到入戏处还有些“手舞足蹈”。但他表示,导演最重要的是启发演员自身的创作。“说实话,我非常喜爱我们这个剧组所有的演员。他们都在这个行业里深耕了很多年,但可能没有像大众所说的那样成为明星,成为大腕儿,可他们每一个都是踏踏实实的好演员。和他们的交流,和他们的碰撞总是能撞出火花,让我欣喜无比。”

在接近结尾的一场戏里,主阵地已被攻陷,几个主要角色聚在战壕里传递着一张全家福,用颤巍巍的手抚摸照片上的人脸。拍那场戏时,刘雪松就蹲在战壕里,“身边的他们躺的躺,卧的卧”,“每个人脸上都是硝烟。”

那一刻,在刘雪松眼里,这几个人不再是他的演员,而是真实的余光明、马青山、跛佬……刘雪松说:“我想的是当我叫预备开始之后,他们就要离我而去。在跟他们说戏的时候,我潸然泪下……感动、难过、悲壮,百般滋味涌上心头,那场戏在我脑海里一辈子都挥之不去。”

必不可少的努力就是要放下身段

虽然《血战松毛岭》是一部网络剧,但刘雪松充分汲取了此前国内优秀战争剧的经验,力图要打造一部既有严肃性,又不乏娱乐性,叫好又叫座的革命题材历史剧精品。

“首先就是在创作态度上不要端着、不要高高在上,要活泼有趣、平易近人,要让每一个演员说人话,要让他们的台词都具有各自的个性,让他们的表演各有各的风采。”刘雪松在分享创作经验时谈到。

由于希望这部剧能够让更多的年轻观众看到,让他们知道那段红色记忆,并从有所收获,剧集在拍摄手法和后期剪辑上采取了明快但却不慌乱的节奏,以满足年轻人的观剧习惯。刘雪松的原则是“尽量不要拖沓,不要去抻戏,我希望每一集都有亮点、都有干货”,还要经常性地出现新奇的变化与反转,让观众看得过瘾。

他说:“我觉得必不可少的努力就是要放下身段,去研究当下受众的审美习惯。我们不迎合,但是我们会结合。创造出既是创造者想讲的故事,也是受众爱听的故事。”

据悉,该剧入选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工程扶持项目、福建省广电局重点扶持项目。由优酷、慈文传媒、小糖人传媒、剧有想法联合出品,由马中骏担任总制片人,朱振华、敦淇担任出品人,刘雪松执导,陶佳、方伟编剧,张宁江、林鹏领衔主演,郭家豪、杨凯程、邵桐、程澄、赵昱童、苗韵桐、张晨、韩建懿、高志恒等主演。

南都对话刘雪松

拍摄《血战松毛岭》源自内心的一团火

南都:刘雪松导演此前较多拍摄都市情感剧,比如前段时间很火的《幸福到万家》等。松毛岭战役这个题材什么会吸引您?您想通过这部剧向观众传达什么?

刘雪松:非常对,我从入行以来大概七八年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拍摄都市情感剧和一些家庭伦理剧,但是其实内心一直都有这团火。因为首先我是在军人家庭、在部队大院长大的。我自己在云南集团军当了七年的军人,我也是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的,了解我的人都知道,现在我都是以军人的方式要求自己和管理团队。在您刚才说的都市情感剧之外,其实我也拍摄了一部关于西藏历史题材的剧叫《西藏秘密》,还拍摄了一部反映战略间谍的比较大型的电视剧,叫《风云年代》,这两部剧都获得了豆瓣八分以上的评分,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让我心里的这团火能够持续的燃烧下去。

很多事情都是机缘巧合,就是当慈文的马忠俊总把这个剧本交到我手上的时候,我心里就想,嗨!你终于来了,我等你很久!为此,我放弃了包括1.5个亿的到我手上的项目和递过来的合同。我真的可以骄傲地说,我是义无反顾的、放弃一切地接下了这个光荣的任务和我自己内心给自己的使命。

南都:《血战松毛岭》塑造了鲜活的共产党员、革命英雄的群像。请导演谈谈您个人对“英雄”的理解,从剧集中的余光明及其队伍身上,体现出了革命者的哪些特质?

刘雪松:其实我想向观众传达的是我心中所构建的英雄。我觉得西方的一些所谓英雄,基本上在传递一些个人的东西,飞天遁地来拯救全人类。而《血战松毛岭》这个戏想表达的是一种集体的英雄主义。我觉得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国家,在有危难的时候,不是一个英雄站起来,而是一个群体的觉醒。这部戏探讨的是群像,你看有多达十五六个人物,他们整合在一起,就是我所想象的英雄,这也才是我们要的英雄,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在有了大灾大难的时候,我们的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公安干警等等,我们的志愿者,我们所有伸出援手的人,他们都是英雄。英雄无分大小,英雄就在于你自己所能贡献出来的那一点光,你只要把它贡献出来,你就是英雄,是凡人英雄。

从余光明这一个赤贫的赤卫队员,到精打细算的小商人,到妇救会主任石红霞,到国民党旧军阀里的逃兵,他们每一个人并不是一来就说,“嗨,我要当红军,我要做中国共产党党员”,不是的,他们是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他们参与到这个伟大的革命洪流里,一步一步地洗涤自己、锻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了一把尖刀、一块利刃。所以这些全都是我想向观众传达的,就是一个人活着要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在那样艰苦的年代,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梦想,并且为之付出了自己所有的一切。我们现在条件这么好,我们也应该振臂,应该对自己说:“是的,我要做这样的人,我要干这样的事儿”,并且为此矢志不移。

刘雪松在拍摄现场

南都:这部片子是在松毛岭实地取景拍摄的吗?在拍摄当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刘雪松:非常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在福建龙岩松毛岭实景拍摄这部剧。的确我们做了很多实际的考察,也想了很多的办法,希望能够在实地去拍摄,它是很有意义的。但是经过实际的考察之后发现,进行这么大型的剧的拍摄,福建龙岩真的比较缺乏很起码的条件,比如说山区的住宿、道路的行驶、大量的群众演员,还有山林。当地的山林是严禁烟火的,我们无法实施爆破。我们整体追求真实的爆破,2000多个炸点,在安全措施都做得很到位的前提下,都是实际爆破,没有用CG技术,这样才能让演员和所有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包括我们使用到大量的车辆,不管是戏外用车还是戏内用车,确实当地是无法保证的。我们的美术经过考察之后发现,横店和福建龙岩的纬度是接近的,所以横店从它的地貌到植被都可以满足我们在戏中的需要。然后我们用车皮运来了大量的龙岩当地特有的那种石板,作为一些场景的外装。

我也很欣慰地看到很多观众,他们有很多是连城人、龙岩人、福建当地的,他们都误认为这是在福建当地拍摄的,没有人提出异议。我很高兴,这种创作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认可了我们的努力。

南都:《血战松毛岭》的整体色调是青灰色偏冷的,有一种老电影的质感。请导演谈谈在剧集的视觉美学上是怎么考虑的?

刘雪松:谢谢你看到了我们的用心。的确在开拍之前和美术摄影沟通的时候,我就是想强调,我们红军的灰军装,这个“灰”要作为我们整个影像的底。用于突显什么?突出红军的“红”。所以你会在大量的镜头里看到它的底调是灰的,但是红色是非常鲜明的,不管是他们的领章帽徽,还是红旗所向,哪怕他们身后背的刀的那个刀穗,都在这个青灰的映衬下显得尤为突出。灰是一种朴素的红军服装,一种大众的颜色,红是一种热血、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向往,这是对这个戏的美学、色彩美学的一个考量。

南都记者 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