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夏至
从去年第一季播出后,《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就被视为拯救国产喜剧综艺的“救市者”。近期开播第二季节目,依旧表现亮眼。
根据灯塔专业版发布的数据,《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在开播首日便登上全网正片播放市占率综艺类榜单的榜首,此后持续稳居前列,截至10月11日,节目已17次成为综艺类榜单的日冠,3次成为周冠。最新的周占有率结果,更是三倍于第二名的节目。在社交话题热搜层面,节目在豆瓣评分拿到了8.1分的高分,评分人数也已超过2万人次。
此前曾有人怀疑这档喜剧节目模式后续乏力,如今的播出数据和热度表现上可以说给出了有力的回应。从国产喜剧综艺自身的发展局限来看,喜剧人才的储备培养与编创人才的匮乏,始终在阻碍着其进一步发展。但《喜剧大赛》从第一季开始就将“喜剧”的定义进行扩展,这个舞台上既有常年活动于线下喜剧类型表演的熟手,也有不少过去基本不会和喜剧联系起来的艺术门类。从第一季就出现过的偶剧,到第二季中的音乐剧,各种不同专业背景的表演者来到这里进行跨界。
从中戏偶剧系的科班加盟,到从其他行业“转行”而来的喜剧表演者,这个舞台几乎对于人员构成毫无限制,对于表现方式也给出了最大尺度的包容。于是,我们看到了学农业当主持人的“马卜停蹄子”,也看到了跨界漫才、天生具备节奏感的音乐剧新生,就连专业漫才组合土豆和吕严也打破了自己过去的局限,在节目舞美设计的加成下,先后奉献了《代号大本钟》和《进化论》这样突破想象天花板的喜剧内容。
这或许就是《喜剧大赛》的高明之处。它从一开始要做的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喜剧节目,它希望培育的是本土的喜剧市场。节目已经打造了一个让有志于喜剧事业的年轻人放心来试的试验场,它提供最大范围的专业支持,并给出了最受关注的舆论热度,各种形式的表达都被允许,拥有极大的试错成本。伴随着一季季节目的养成式竞赛,新一代能够看得懂高级幽默、愿意为喜剧买单的观众也在形成,这或许是《喜剧大赛》真正的目的所在。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