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大会》和《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首发阵容里,重叠的人物除却李诞之外,还有那英。

那英和周迅两位作为《吐槽大会》的领笑员,一度被疯狂诟病,被骂“不懂喜剧”“不懂打工人的生活艰辛”。

208万们,和普通人们之间,俨然竖起了一道高墙。

另一边《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中的那英,似乎正常很多。

依旧是“非喜剧专业”人员,依旧有点大大咧咧咋咋呼呼,但《喜剧大赛》会场上的那英观感显然正面很多。

为何讨厌讨喜,差别如此之大?

第一点,机制不同、功能承担不同。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那英可以投出一百分,现场的任何一位普通观众也是一百分。

她没有那么特殊。

虽然五位会长都投票、选手就能直接晋级到下一赛段,但如果那英不投这一票、也不会直接导致谁被淘汰。

《吐槽大会》的赛制不一样,现阶段人员淘汰与否、暂时取决于几位领笑员。

一旦那英和周迅两位,在观众们认为好笑应该拍灯的情况下不拍,就会导致淘汰“不该淘汰的人”。

后续她们很大概率会被骂。

而《喜剧大会》不是“一两个人一锤子定生死”的赛制,从某种程度上也就将几位会长从“责任义务”中开脱出。

第二点,呈现侧重点不同。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中的那英,依旧讲不出关于喜剧的专业观点,但她有她的作用和特色。

首先,某些时候俨然是气氛组担当。

台上好笑,她在台下也万分激动,站起来绕着座位欢呼,很有氛围感。

其次,她从自身经验出发讲真实感受。

《老师好》结束之后,那英谈自己的观感。

她并非喜剧从业者,说不出故事结构、生发机制上的专业见解,但她从自己真实的生活经验出发、讲自己和孩子们的故事。

在李诞的撺掇之下,她还讲了那句多年之前的名言“我最烦装X的人”。

个性很鲜活,观感很生动。

再次,独特的职业视角。

《我不唱》这个节目,现场观众投票分数不高。

从独特性的角度来说,“抢活”类节目太多,经典的比如当年陈佩斯朱时茂的表演,同台的比如两位美女的《大放光彩》,相形之下《我不唱》稍显平淡。

从内容的角度来说,这个节目本身也很短,没有喜剧笑点的不断翻升,仅仅只是简简单单一首歌。

有意思的是,那英对这个节目特别感兴趣,因为其中有她的生活经验。

她自己本人,就是那个“讨厌”的麦霸。

她周围的人,比如孙楠很喜欢在别人唱歌时唱和音。

诸如此类,那英手舞足蹈模仿,很有画面感。

“戳中她的生活经验”并没能让这一组选手即刻飞升,但毕竟是不一样的切入和呈现视角。

或许,那英也是有待发掘的另一种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