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喜欢看电影和读书的小白,其实我也希望通过阅读,对电影有更深入的了解,在观影的时候,除了直观的“好看不好看”“感人不感人”“酷炫不酷炫”“爽不爽”的感受之外,起码能粗浅知道某些地方为啥是好的,一种技巧的使用怎么表现得更出色的,尽量改善那种“一句卧艹走天下”的情况——就算约妹子看电影,当她看不懂但大受震撼的时候,你跳出来解释一下,岂不美哉?
我所读的关于电影的书籍并不多,但至少都仔细读过并写过书评,以后可能会进行一些补充。我个人认为,对小白而言,以下的这些书籍,较为通俗易懂,读起来不那么枯燥。不管是概论、影视还是导演自传、演员探讨,应该能从中得到一些收获。
1.《认识电影》([美]路易斯·贾内梯 著,焦雄屏 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11月第1版)
本书是我阅读的第一本电影概论类的书籍,我所阅读的是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的插图第11版,2008年购买于云南昆明一二一大街上清华书屋。后面又有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的第12版,浙江文艺出版社的第14版等。
本书是优秀的电影入门书,基本上会出现在给电影爱好者入门的各种推荐书单中。全书是围绕电影制作的核心要素组织架构,以现实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分野作为贯穿线索,相对全面地描绘了有关电影的方方面面,把握住这条线索,有助于阅读和理解全书的框架。
本书并非把工业技术作为重头戏,而是更多探讨了多方面多角度的隐喻意义,有助于观影时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清晰的层次来体会、分析、融入电影。比如滤光镜的作用和色彩意义,镜头角度带来的心理感受等,我就是从这本书中学到的。
PS:11版封面人物是不是很眼熟?忧郁的眼神,唏嘘的胡茬……不不不,不只《钢琴家》和奥斯卡小金人。就像当年被封面所吸引的我,做梦都想不到,2015年,布洛迪、还有成龙这俩大鼻子以及约翰·库萨克一起出演了一部贺岁片,叫《天降雄师》。
2.《蛤蟆的油》([日]黑泽明著,南海出版公司,2014年8月第3版)
本书是大师黑泽明的自传,是我所读的第二本和电影相关的书籍。本书行文让人沉静。大部分时候见不到“黑泽天皇”的气场,也许是“酥糖”,也许是“小明”,也许是“黑泽纳言”在心中留下更多的印象。一位老人絮絮叨叨,感情真挚而又偶有露出那种火爆性子地从一点一滴讲起他的人生与故事。
黑泽明不使用任何虚幻、华丽的语言与手法,但本书画面感极强,行云流水,涓滴成流。并不是他是知名导演本书才有了人生积淀和感悟,而是因为他的积淀与感悟让他在导演路上走了下去。从这个角度讲,本书即便没有后两章也足可以作为出色的自传体散文来读,适合作为阅读专业类书籍累了时的调节剂。
本书并没有包含什么专业的电影知识,不过倒可以偶尔读到一些当时日本电影界的工作氛围和轶闻。比如说当年拍《七武士》的时候,为了表现女主角津岛惠子陷入爱恋之中的闪亮眼神,用小镜子反光集中于演员的眼睛上什么的。
PS:第六章图上黑泽明的哥哥自杀之前的场景,很像《无间道》里黄秋生最后与梁朝伟见面那一幕,以至于让人怀疑黄秋生是不是早有预谋。
3.《香港电影史记》(魏君子 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第1版)
大约在2010年前后的那几年,我非常痴迷于港片,尤其是80、90年代老港片,总觉片子里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质,还对银河映像的片子情有独钟。所谓港片的黄金时代,“尽皆过火,尽是癫狂”。
想了解香港电影的发展脉络和一些资料,本书是相当合适的。抛开名字的噱头,一本影史资料汇编,重要的当是准确,详实,清晰,有条理,可以当做备忘录以便查询,《香港电影史记》是刻意仿纪传体通史的写法辅以表书资料安排行文的,其所尝试的体例基本完成了这项任务,也是较有乐趣但非常费力的尝试,叙多议少,线索交结,百年港片,终得一粟。正所谓:
黎氏兄弟入香江,新长城上见凤凰,方启银都漫长路,安得国泰乌托邦。
电懋时尚青春在,中联理想情怀长,光艺春风化桃李,邵氏一统终成王。
功臣散兮世事乱,风云起兮嘉禾兴。金公主,新艺城,七怪度桥得新生。
德宝十载成鼎立,唯望港片长永盛。寰亚百年叹影史,英皇望尽中国星。
PS:我对港片的兴趣起源,大体源于一本重生穿越小说,叫《电影大亨》。
4.《演员自我修养》([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著,刘杰 译,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第1版)
初次知道这本书以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这个拗口的名字,是源于周星驰的电影《喜剧之王》。所谓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严格说,只有斯坦尼的表演体系是最为完整系统的。斯氏的“体验艺术”,糙点说,叫“上身派”;布莱希特那派,可以叫“出窍派”;梅兰芳那套,应该算“合体派”。
本书不是枯燥的理论罗列,而是以戏剧学校师生对话形式写就的日记体著作,“托尔佐夫手把手教你演戏”,每一章围绕着表演的一个重要问题进行记叙和探讨,似乎我们也在与戏剧学院的学生们共同成长。
从肢体动作的控制,到舞台任务的处理,从情感世界的体验,到精神层面的认识,逐步让人更加理解表演这门艺术工作。本书虽然以对话为主,但在一些情景描写中极具文采和生活性,比如情感记忆一章中对车祸的描写,交流一章中对年轻女孩和未婚夫吵架的表述等。
不少年轻演员似乎不知道演员这个职业究竟要干什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对此有着很宏大的表述:我们需要无限宽广的视野,因为我们要演出我们这个时代各个国家的剧本。传达地球上所有人类的精神生活是我们的使命。演员不仅要能塑造当代的生活,还要能塑造过去和未来的生活。这就是我们为什么需要观察、推敲、体验和专注于情感的原因。
PS:读了本书后,回头去看《演员的诞生》等一类的综艺节目,你会有不少心得。
5.《闪回:电影简史》(插图修订第6版)([美]路易斯·贾内梯,斯科特·艾曼 著,焦雄屏 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年7月第1版)
从框架上来看,本书的写法是一种非常典型而且中规中矩的简史类书籍写法,基本是按照时间线,以十年之期为一个阶段,顺着捋下来的。在一个阶段内,区别国家,再列举各个国家电影代表人物及某些代表性影片。
大部分代表是导演,小部分是制片人、摄影、剪辑、演员等,结合穿插本时期内的一些事件、制度、理念等,所以说它就像以时间为主干,以环境为土壤,以国别为分枝,以制度和理念为绿叶,以人物为繁花,以影片为果实的这么一棵树。所以以这个结构层级来做思维导图的话,显示非常明晰。
6.《电影概论》(第2版)(杨远婴 主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10月第1版)
从时间顺序上看,这是我看过的第6本电影类书籍,但从内容上讲,我认为这才是第1本应该看的书。这本700来页的书所具有的一个重要功用,就是消解那种认为电影创作很容易、动不动就叫嚣“我上我也行”的错觉——事实上,你还不行。
《电影概论》采用一种常见的概论类书籍框架,分为媒介特质、创作流程、生产机制、历史脉络、国族特色、批评框架等六个部分46章,各部分的关联性并不强,不会出现某部分没有读导致后续阅读无法进行的情况,可以先选择所需或侧重的部分阅读。尤其对读过第一版的读者而言,新增的“国族特色”这部分,不乏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资料,可以先行着重阅读;而对懵懂入门的电影爱好者来说,前两部分无疑是能让人从感性感知逐步进入理性分析的重要途径。
7.《欧美经典电影读解》(孙宜君 王宜文 曾泓 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第1版 )
本书是我在网上收的一本二手书,据说是北师大某门电影选修课的教材。当然,从卖二手的行为来看,可能说明这门课和这本书大概是一次性的。
一般来说,像所谓“XX经典电影解读”“XX部经典影片”这类的书,重复可读性比较差,少有经典,基本上就是看看评价,又得到一个片单。至于解读质量,很参差不一。所以通常这类书在不少电影爱好者眼中评价不高。
但我仍然愿意读上一下,就是因为这书写得太板太浅了,有一种很应试的教科书范。类似于像初中政治课上,告诉你,这里有几个几个重点,那里有几条几条意义,一句话,背就完事了。
本书是按类型片分类的。它对于小白有意义的地方就是,描述了自电影早期到21世纪近期的各种类型片电影的发展、传播概况,概述、提炼各种类型的电影基本范式和意义表达(这个概括、提炼基本范式的表达极妙),然后对几部有代表性的影片进行解读——虽然这些解读可能比较公式化、浅显化。
所以你会得到:第一,一些类型片的片单;第二,某些类型片的常见套路;第三,命题作文式的观后感。
以上这些书是我从个人阅读经验出发的,像《故事》《对白》《剧本》《电影语言的语法》《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世界电影史》《电影镜头设计》等书,有的还在阅读中,有的还没开始阅读,因而只能等阅读完之后,再慢慢补充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