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战狼》系列电影大获成功,知名导演吴京也实现了自己对主旋律和商业片的完美融合,每一部《战狼》系列电影的数十亿票房都让人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

由此,属于主旋律电影的春天在吴京的带动下悄然到来,但不知这是电影发展的契机还是危机。

在以《战狼》为首的主旋律电影播出之初,无论是观众的口碑还是社会的影响都是积极的,大家乐于在影片中看到满满的爱国情怀。

同时电影中加入一些商业元素观众也会认为无可厚非,因为有了商业资本才能让电影制作更加精良,场面更加雄伟。

这一点从《战狼》系列到《长津湖》系列再到诸如此类的其他电影都是如此,例如2019年以后的《中国机长》《红海行动》等,这些都是叫好又叫座的优质主旋律电影。

其中有相当精良的大场面,既可以点燃观众的爱国情怀又让人身临其境地沉醉于紧张刺激的场面和情节中。

特别是2021年一部《长津湖》更是以接近58亿的超高票房刷新了中国票房的纪录,超过《战狼2》打造的票房神话的同时,《长津湖》助推主旋律电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紧接着2022年上映的《长津湖之水门桥》再次延续了主旋律电影的票房神话,凭借40.67亿的超高票房再次领跑同年院线,实现了《长津湖》这一系列电影票房破百亿的纪录,成就了中国影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在《长津湖》系列超高票房的背后反映的是主旋律电影本身的成功,同时更重要的还是观众的认可,似乎主旋律电影成为院线主流已是大势所趋。

借助中国的光辉历史,加之以强大的制作团队和优秀的演员阵容,这是所有主旋律电影成功的关键所在。

以《长津湖》系列为例,光是导演方面就有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三位顶级导演执导,演员阵容更是汇集了吴京、易烊千玺、段奕宏、张涵予等人,他们不仅有流量更有实力,可以说在电影上映之前就已经有了票房保障。

所以,当《长津湖》系列把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历史搬上银幕,当所有大腕演员倾情演出,《长津湖》的成功就早已注定了,只不过让人吃惊的是它的成就居然如此夸张。

当然,在主旋律电影抓住观众爱国情怀之时,既是在做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在贩卖商业价值。

这样的行为几次还能容忍,但是多了以后难免让人反感,比如《长津湖》系列在大获成功后接连推出各种纪录片的操作就让人匪夷所思,观众对其评价早已是直线下滑。

今年11月18日,一部名为《个十百千万》的纪录片上映,讲述的是《长津湖》系列电影在拍摄过程中的幕后过程以及一些删减片段。

乍一听感觉还不错,可是为什么是在院线上映?为什么还要观众买票去看?一部纪录片在各大视频平台播放不就行了吗?

其中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趁着《长津湖》的热度还在,制片方无非是想多捞钱罢了,至于该纪录片是否真的有登陆院线的价值,这显然不在制作方考虑的范围内。

制作方这样的行为自然也换不来观众的真心对待,所以纪录片《个十百千万》最终收尾票房仅仅203万,这样咎由自取的行为换来的结果真是大快人心。

作为电影人和演员,拍摄过程中吃点苦受点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如果这些吃的苦受的累还要单独拎出来让观众付费买单,这样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还传出消息,《长津湖》和《水门桥》还将推出“合订本”,目前官方的名称是“两部融合精装纪念版”,总时长将达到5小时40分钟,同样会展现拍摄幕后的故事以及一些删减内容。

这次发行方依旧选择了在院线上映,依旧选择了让观众再次为爱国情怀买单,这样一波一波地消费观众的情怀真的好吗?

在曝出这一消息后,各大社交平台对《长津湖》系列电影制作方和发行方的评价都是“吃相难看”,各种指责甚嚣尘上,《长津湖》系列的口碑恐怕最后会荡然无存。

在众多主旋律电影中,《长津湖》系列的成功是最显著的,但是对于观众情怀的消费也是最狠的,这样的行为无异于杀鸡取卵。

长此以往谁还愿意为主旋律电影买单?观众的爱国情怀值得被真诚对待,希望商业资本过度融入主旋律电影的做法适可而止,失去了观众,任何电影都没有立足之地。

对于《长津湖》系列电影大家有什么看法?您愿意去影院观看精装版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