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剧作版)。图:中新社记者 陈文

每年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都会涌现一批打假报道,电影投资骗局是这几年的“新宠”。

比如,一个朋友的朋友跟你列举《流浪地球》或者《你好!李焕英》实际成本才多少,肉眼可见的票房是多少,投资收益是可见票房的大约三分之一,那么是多少倍的投资回报比;接着,拿出国家红头文件政策鼓励电影投资;这个朋友还一定跟艺人很熟,总有几张合影,然后怂恿你投资新电影:一般是知名电影系列的新番。如果心动了,5万10万不嫌少,百万不嫌多。假设你幸运,对方拿出的签约公司,还能跟电影出品的真正单位扯上一点莫名的关系,但大多数时候就是毫无关联。

这笔钱99%打了水漂。有一些还有点法律意识的朋友会象征性地给你汇回最多5000元(在你先投资进去至少5万元,并且已经投资了一年时间的前提下),号称是“票房回款”(这个票房标的也一定不是前面说的知名电影系列,而是其中某个可能有点名气的“新鲜”电影项目),但是不好意思,投资失败,票房失利了。

这是一个请君入瓮的骗局,利用了大多数人对神秘的文化演艺事业圈的向往。这个行业有其特殊性,光环下必有钱财。只是真正从事这一行的人也知道,真正挣钱的项目,哪里轮得到外行人来投资?自己人就分光了投资额度。

电影项目“赌性”很强,影片质量本身之外,上映档期都要拼运气,比如碰到疫情这种不可抗力。即便相对有保障的操盘手,也有滑铁卢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