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打开小破站,搜各种动画标题+4k60p甚至8k60p,例如“新海诚 8k60p”
你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结果,并且这些播放量都不差,大都是过万的,也有过了10万的。如果你把关键词留在“4k60p”,去找手绘动画的这类PV高清重制,可以找到更多结果。
为什么这样的内容这么吃香?我觉得和很多人买低价高配的安卓机的心态大概是一样的,都认为动画的“帧数”“分辨率”这些的参数是很重要的,参数越高观赏的效果越好。但实际上,从我自己的Q群的动画爱好者们的评价来说——那些每个月会关注新番,关注作画,关注制作的水平的“硬核”动画爱好者的观点来看,对于这类对动画进行了分辨率提升和后期插帧的视频,大都是比较反感的。
先来说说为什么这样的视频很吃香吧。一般被画面优化处理的大都是动画的PV,动画的片头或者片尾。片头动画这种就不说了,本身就为作品量身打造的,会下血本在其中,因为对于一部动画来说,片头就跟招牌一样,非常重要,片头一般会由比较厉害的分镜师,老练的原画来完成,中割也大都会填得比较饱满,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而PV视频,虽然它呈现的是本篇的内容的剪辑,但一般会剪辑本篇中最有魅力的一些镜头,并且以快速的方式拼接,节奏感会比较强,视觉冲击力会比较出彩。简单说,就是无论是片头还是PV,比较“养眼”,因此容易被单独拿来做成画面优化的素材。
那么下面说说为什么群友会反感手绘动画的插帧和超分。
超分辨率技术其实已经逐步在二次元群体中普及,没听说过或者完全没有看过超分辨率视频的爱好者应该反而是少数了……我觉得大家都急着把手头的素材超分辨率是因为普遍,动画的“清晰度”已经难以满足大家的需求,尤其是27寸以上高分屏的逐步普及,手机屏幕也越来越大,在大屏幕上观看超分的手绘动画的“清晰度”提升是非常卓越的。这可能是因为手绘动画本身制作分辨率大都小于1080p,最终呈现的线条细节对于画面来说还是不够了。
而且随着很多超分辨率软件不断迭代,都是些了操作渐变的图形界面,而不是之前靠指令来进行操作的样式,门槛更低也吸引更多人去投稿和尝试……乍一看,好像超分辨率也挺普及的,实际上对于高端一些的ripper来说,自动化的超分软件算法可能缺乏一些针对性,尤其是源头本身不是很好的情况下,线条可能需要做针对性的处理,还有就是处理出的画面,已经明显改动了原来的画面风格,修正完仿佛变成了别的动画……这都是超分辨率在目前环境上还会出现的弊端。
不过对于绝大多数老番,尤其是制作分辨率低于720p的老番来说,很多超分算法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
接下来就是老生常谈的“插帧”了,给动画插帧到底好不好?
为什么会很多朋友喜欢看插帧动画,原因是他们可能觉得日本的这种手绘动画,太“卡”,这和日本的手绘动画原画机制有关系,一帧8张画,终究只有24帧的三分之一,所以看起来就不这么连贯。
插帧确实会让中割看起来更加饱满,增加了画面的流畅感,却丢失了原画师设计的节奏感。插帧对于镜头移动的辅助效果很显著,但对于人物本身的动作却未必是积极的。而因为插帧算法的缺陷,高速运动的画面,还可能因为插帧的副作用而出现果冻效应,影响观感。
最后就是“电影感”的堆砌了。很多电影迷认为,所谓“电影感”和每秒24帧的画面本身就有很大的关系,像是李安导演的《双子杀手》以120帧的画面呈现,尽管对于动作场面的视觉冲击不俗,但很多人也认为高帧率的画面失去了电影原有的艺术感,而如同在看纪录片或者游戏CG……连原生的120帧电影都有人诟病了,更别说原生24帧的手绘动画,插到60帧的效果……确实会丝滑无比,但却丢失了一些别的质感。
所以,画面的第三方处理,总的来说是有悖于动画迷追求的原汁原味的画面的。好比一个画面描写的是夜晚,你把画面强行拉亮,自然是破坏了导演制造夜晚氛围的意图,这种后期是意义不大的,无论是超分还是补帧,如果它最终的效果已经和导演想要给观众看到的效果差距太大,那它也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