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影局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1日至7日,我国国庆档票房为14.96亿元。
相较去年同期43.88亿元的国庆档票房,今年这个数据不光遭遇“冷空气”,也创下了近八年以来的新低。
事实上,今年国庆档共271万场的排片要比去年同期的245万场增长了10%。但今年国庆档的观影人次却大幅缩水,仅3609.2万人次,这个数字,只是去年同期9600万人次的三分之一。
是主旋律电影不香了吗?答案似乎没那么简单。
近几年,主旋律商业大片成为了国庆档的“标配”。
2019年,踏着建国70周年的节点,《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三部商业主旋律大片在国庆档上映,斩获了近43亿票房,占到当年总票房的97%,创造了新的国庆档票房纪录。
此后,《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作为系列电影在后面两年的国庆档分别上映,2021年的《长津湖》的票房更是成为中国影史第一。
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内地国庆档票房分别是44.66亿元、39.67亿元和43.88亿元。
这一系列的成绩说明主旋律电影的市场是很可观的,并且国庆档天然适合主流大片的上映。
从市场角度看,主旋律影视作品依然具备较强的影响力。
今年的国庆档电影中,作为主旋律影片的《万里归途》“一骑绝尘”,以10.23亿元的成绩成为票房冠军,占到了整个国庆档票房的六成以上。
《万里归途》的票房,也让浙企华策影视成为国庆档最大赢家。尝到甜头的华策也持续在主旋律影视作品上发力,华策旗下的主旋律电视剧《我们这十年》也于今日正式定档。
但相较于往年,《万里归途》无论是热度还是谈论度都没有成为破圈式的存在。
从画面冲击力和体量上,《万里归途》的成本为3.5亿元,主要通过文戏来表现海外撤侨,而《长津湖》的拍摄成本为13亿元,有大量激动人心的战争场面,两者最终呈现的场面和效果也会有所差异。
从结构类型上,同样是主流电影扎堆,今年国庆档的可选丰富度却没有那么高。除了《钢铁意志》,另外三部电影都是围绕“救人”这一核心思想,对照消费者需求,这些内容供给在情感线上略显单调。
一部电影的火热,很难撑得起一个档期的火热。而疫情影响也为影片定档、优化排片格局增加了难度。
另外,观影也不再是人们在长假期间消遣的强关联选择。当院线电影不能满足市场的期待时,人们会将“看电影”放在更加靠后的位置。
小红书《2022十大生活趋势》显示,过去一年,露营、浆板、飞盘等发布量分别同比增长5倍、5倍和6倍。2021年下半年,城市漫游相关笔记发布环比增长超8倍。
在有关于“如何度过小长假”这个问题上,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样,露营、徒步、骑行、刷短视频、甚至只是在家里躺着,都让“看电影”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当下,电影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需要重新审视市场,重视内容制作,以观众和用户为导向,在题材、风格、内容上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让国庆档重新热闹起来。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