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2022》来到了第二期,这两期节目的参赛选手有些普通,还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更别说哪位学员有望夺冠了。
学员身上没有看点,观众就转移视线专注于导师,今年好声音的四位导师是梁静茹、李荣浩、李克勤、廖昌永。
四位导师还算是风趣幽默,延续了好声音的一贯传统,然而今年的导师其实不止这四位,在后台还有两位“小导师”,她们就是好声音曾经的学员希林娜依·高和黄霄云。
今年的小导师与去年有些不同,去年有四位小导师,她们坐在导师的旁边,辅助导师给出一些点评的意见,然而今年的小导师是有实权的,她们拥有“捞人”的权利。
也就是说如果选人在常规时间没有获得导师转身的话,希林娜依·高和黄霄云也可以进行拍灯,这个新赛制着实是遭到了观众不少的吐槽。
新赛制惹争议
每一季好声音请来的四位导师都是很专业的,虽然每位导师的知名度有高有低,但在音乐领域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按理说四位导师都没有转身,那说明这位学员的身上有比较明显的缺点,才会让四位导师做出相同的选择,可是小导师拥有的捞人权利,完全是与导师的意见背道而驰的。
比如在第二期节目,有一位选手叫陶乐然,他是一位电子音乐人,他的演唱风格与这个舞台有些不搭配,并没有获得导师在转身。
但他的风格让希林娜依·高和黄霄云很喜欢,于是两位小导师拍灯了,按照规则陶乐然将会选择一位学员进行PK,最终的去留由四位导师决定。
这个新赛制有些大可不必了,既然四位导师第一次已经做出了不转身的选择,又何必让导师再选一次。
如果第二次导师们依然选择把陶乐然淘汰,那难堪的是学员自己。
如果第二次导师们决定留下陶乐然,淘汰另一位学员,那无疑是打自己脸,难道四位导师还不如场外的小导师专业?
所以这个赛制怎么看都很没必要,纯属是在凑时长,无非就是让陶乐然多唱一首歌而已,其实观众都很认可导师们的选择,陶乐然的音乐的确很小众,不符合大众的审美,不转身是对的,小导师拥有拍灯的权利实属多余。
小导师点评像在念“剧本”
其实从第一期节目开始,两位小导师的存在就引起了观众的不适应,她们的镜头很多,但做出的点评往往没什么营养,毕竟她们也是乐坛的新人,并不是专业的原创歌手,自然不会像四位导师那样,给出极具专业的点评。
但小导师也是导师,该点评的时候还是要说出点东西来的,只是真让她们好好点评的时候,希林娜依·高和黄霄云暴露了业务水平。
当陶乐然和蝶长PK完以后,后场的两位小导师先进行了点评。
黄霄云说很喜欢蝶长,因为他做的是民族音乐,和黄霄云是老乡,她很希望听到家乡的声音,自己已经被这个声音感动到了。
希林娜依·高说陶乐然的音乐年轻人很喜欢,也很国际化,蝶长和陶乐然完全是两个极端很难选择。
两位小导师的意见出现了分歧,然而最终又决定保持初心选择陶乐然。
这两位小导师从点评到出现分歧,再到“回归初心”,这一系列的操作就像是念剧本一样,毫无感情可言,仿佛是要故意制造一点悬念。
这波操作让希林娜依·高和黄霄云的观众缘急剧下降,每期节目的时长并不多,观众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多看几位新学员登场,对未知的新学员充满了期待。
然而陶乐然明明已经出局了,希林娜依·高和黄霄云还非得画蛇添足挽留回来,结果第二次的结果依然是被淘汰,这完全是在浪费观众的时间。
让观众的耳朵又受到了一次冲击,陶乐然两次演唱的风格是一模一样的,他在第一次登台时就没有获得导师和观众的认可。
第二次表演又拿出了一模一样的东西,可想而知结果并不会很好。两位小导师的选择并没有专业性可言,完全是随心而欲,这样草率的选择不应该出现在好声音的舞台上。
好声音增加新赛制、增添小导师,为的就是增加看点挽回收视率,可是节目组不明白的是,想要挽回收视率和观众的口碑,最应该做的就是找寻一批优质的学员,而不是增加这些莫名其妙的赛制和“多余”的导师。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