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平台口碑领跑,票房一骑绝尘;热搜的话题此起彼伏,观众的讨论热火朝天。
截至到10月5日下午18点13分,该片的观影人次已经突破2000万,并且获得了内地影史38项影史成就。
而实际上早在几天前,电影《万里归途》就受到了多方好评。
除了大V力荐、观众好评之外,咱们的官媒也频频下场。
人民日报转发点赞,人民网撰文表扬。
种种迹象表明:这部国庆档爆款电影值得一看,也值得我们来分析其之所以能够成为爆款的原因。
下面,扒姐结合着自己的观影感受,简单聊聊这部现象级电影。不足之处,欢迎斧正。
首先,这是一部主旋律与商业片完美结合的史诗级大片。
它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还原十一年前的利比亚撤侨事件。
毫无疑问,这个题材是敏感的,毕竟它涉及到了重大的政治事件;
毋容置疑,这个故事是难拍的,毕竟它牵涉人物众多、刻画起来很困难。
但是咱们的电影人迎难而上,用自己的真情实意和一腔热血,将它给拍出来了、给它演出来了。
现实中咱们的外交官是什么样子的?他们不仅能西装革履地在国际场合上慷慨陈词,表明我们的立场、表达我们的诉求,也能风尘仆仆地跟我们的同胞共进退,带领着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带领着他们回家。
现实中咱们的海外同胞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在和平时期意气风发、所向披靡,在危险时期勾心斗角、一盘散沙,但是咱们的同心力和向心力、凝聚力和责任感总是能够将他们团结起来,克服重重困难、应对各种危机,最终找到回家的路。
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角色,有温度、有责任、有荣誉,有着大无畏的精神;
但是,他们也是一群活生生的人,也会有自己的小情绪、小确幸,也会害怕战争和死亡。
大家不要总是误以为主旋律电影是个贬义词,以为它总是像《美国队长》《壮志凌云》《侏罗纪公园》那样不切实际,面对危机,仅能靠超级英雄力挽狂澜。真正的主旋律电影是《上甘岭》《沙家浜》《长津湖》那样的,以集体主义战胜个人英雄主义,以人民的智慧战胜不可一世的敌人;真正的主旋律电影也是《万里归途》这样的,以外交官当领头羊,以同胞们的配合为前提,以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姿态,踏上回家的路。
但光有这个,一部电影未必能够做到好看,它还要有商业因素的考量。
真实的战场如何还原?亲历者彼时真正的状态是怎样的?当时危机重重的氛围如何让人身临其境?从个人英雄主义到集体主义是如何转变的?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到底是如何完成的?现实中的戏剧化如何巧妙地进行影视化改编的?
这些问题都要通过商业片的技术来解决。比如编剧,要将故事写得更有可看性;比如导演,要将演员们调教得与亲历者神似;比如,服化道、配乐、台词等等,都要忠于故事,并最终为故事服务等等。
所谓,“电影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大抵如是。
毕竟,《万里归途》它不是一部纪录片呀!
一言以蔽之,该片具备主旋律电影的特点,但兼具商业化的做法。这样的类型,这样的题材,拍出了以前没有的东西,只要拍出来了,它就已经赢了!
其次,导演饶晓志拍出了不一样的“东西”。
这“东西”不单单指题材上——聚焦海外撤侨,而且还有很多令人眼前一亮的“东西”。
比如,人设。
他没有将咱们的外交官刻画成“高伟正”的形象,而是刻画成了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张子贤饰演的章宁,单位的老好人一个,他的死不足以令人嚎啕大哭吧?张译饰演的宗大伟,单位的老油条一个,他的角色形象不足以让人热血沸腾吧?王俊凯饰演的成朗,职场小白一个,他的稚嫩不足以让人爱得死去活来吧?
更不必说王迅等人饰演的配角了,他们都不是一个完美的角色,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有七情六欲,有责任感和荣誉感,但也有自私和虚伪。这种塑造角色的方式,在以往同类型电影中是比较罕见的。
比如,配乐。
该片的配乐,我除了记得插曲《星星点灯》,便是王菲演唱的主题曲《归途有风》了。倒不是因为扒姐记性不好,而实是因为它不搞用BGM煽情的那一套。
再比如,节奏。
武戏就是打,交火“砰砰砰”,让人肾上腺素飙升;文戏就是慢,轻轻松松,甚至拌两句嘴。
我们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章宁死了,宗大伟去跟白婳交待。他迂回了三次,第一次他说想喝点葡萄糖;第二次他举喇叭发言,想起章宁讲不下去了;第三次,他点烟点不着,白婳拔了他的烟就懂了。你看看,文戏收得很紧,没有啥“金句”,让观众自己去体会。
第二个例子是穆夫塔为难宗大伟,要和他玩游戏。宗大伟一个字、一个字地说,“我跟你玩!”然后,全场沉默,没了!你看看,武戏的紧张用沉默也营造出来了。
如此张弛有度的细节,该片不胜枚举、难以罗列。
然后,主演可圈可点,配角立大功。
我看很多影评人将该片的成功,归结于张译和殷桃两大主演的稳定发挥,这当然是没问题的。
但扒姐以为,该片的配角也功不可没。
比如,成泰燊,戏份和台词不多,一出场就证明了何为老戏骨;比如,李雪健老师,一亮相那种威严和霸气就跃然纸上;再比如,王迅、王智、万茜、李晨、吴京等演员,明明他们都是来“打酱油的”、“客串的”,但他们就是能够做到“给个镜头就灿烂”、“给句台词就翻天”。你看看,吴京在结尾给“彩蛋”的时候,那不就是“神来之笔”吗?
所以,一部电影的成功是多种因素叠加的影响,是多个演员及所有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大家不要逮住一个点一个劲地吹,观众们的眼睛亮着呢,谁演得好、谁演得不好,个个心里就跟明镜似的。该片主演当然表现得很亮眼,但配角的功劳也很大、不容忽视。
关于演员的表现,其他人聊得很多了,这里,扒姐不再赘述。
最后,我想聊聊该片的主题。
抛开电影本身的撤侨内容,它其实有更多的东西值得我们深思。
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是如何理解战争和死亡的?
那断壁残垣中的《一千零一夜》,代表着什么?
那沙漠中探头探脑的蜥蜴,寓意是什么?
那墙上的巨幅人物画像,又意味着什么?
结果的彩蛋,又是什么意思?
这些看似离我们很远很远的东西,其实离我们很近很近;这些看似电影中才会出现的情节,实际上正在现实中发生。
而对于我们绝大多数的普通人而言,我们未必非要去搞懂这些深层次的表达,只需要搞懂,我们在享受万家灯火故事长的时候,是因为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就成了。
正如电影中历经千辛万苦回到家的宗大伟一样,听到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依旧会下意识地躲闪,但是听见邻居吵架却会下意识地微笑一样——无论是社会的组织形态,还是个体的生存方式,我们虽然深受环境影响,但是也能改变环境。
所以宗大伟跟边境官说:“中国人是用了100多年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我想,这大概就是《万里归途》能成为国庆档爆款的原因吧。
历经千帆,坚定的眼神充满了一往无前的勇气;
归途万里,渴望的内心明白了和平稳定的意义。
——有家,是因为我们有国!
请诸君牢记。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