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电视节目的市场竞争愈显激烈,促使创作者与受众对节目质量提出更高的标准。这一态势对传统的播音主持方式带来了挑战。本文针对当下电视播音主持队伍亟须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受众需求的新境况,围绕电视播音主持言语交际与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展开分析,并探索播音主持人员能力提升的路径。本文刊发于《中国电视》2022年第7期。

文丨王 巍

高新技术的赋能、文化产业规模的扩大以及节目形式及传播方式的变革等,都给传统的播音主持方式带来挑战。对于电视节目传播而言,其设置播音主持的目的是要实现信息的有效表达,在传播场域中形成意义融汇,这一过程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因此,播音主持是完成电视节目人际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有效提高电视节目的竞争力,在更为立体、多元的媒介环境中给予观众良好的视听体验,播音主持人员需要着力从多方面培养言语交际和情感表达能力,以期提升行业整体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养。

01

播音主持言语交际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社会生活离不开言语交际,立足融媒语境下,媒体技术的变革促成了传播者话语方式的转变,对于电视传播而言,其显著的特征“即在于传播介质的多元化以及传播介质本身所具备的要素性内容”。①电视节目中,播音员主持人的言语交际和情感表达是节目内容、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呈现,也是一个涉及交际主体的双向互动过程,包括传者的话语选择和受者的话语理解。其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好地实现内容信息的有效抵达

电视作为集声画等多种手段于一体的现代传播媒介,有着多样的呈现表达方式。包括信息丰富的新闻播报,真实客观的新闻短片、纪录片、现场采访、深度人物访谈,具备形成强大“电视场”要素的新闻事件直播、文艺或主题直播晚会等各类电视节目,无论是哪一种节目形态,其主角永远是“人”。电视节目传播系统中的“人”包含三个层面:一是指电视节目中的传播者,包括播音员、主持人、记者;二是指电视节目中的其他人,如嘉宾、采访对象、专题节目或新闻专访的中心人物、现场观众等与电视节目相关的人;三是指电视观众。无论是主持播报、对话采访还是与观众共情互动,都有赖于传播者对事件主体、语境的充分关联和言语情感上的得当处理,否则电视传播效果将大打折扣,只有准确把握言语交际和情感表达的尺度,方能实现节目内容的有效抵达。

(二)电视节目形态创新发展的重要元素

传统的电视信息传播类节目以播报为主,源于宣传导向的要求及节目定位的需要,至今仍然保留着以“素雅”“端庄”为特征的播报方式。然而在电视节目不断发展的趋势下,观众对此类节目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于是新的节目形态—“民生新闻节目”应运而生。中国最早的民生新闻节目是黑龙江电视台的《新闻夜航》,紧跟其后的是2000年11月开播的原北京有线电视台(现北京广播电视台)的午间节目《特别关注》。该节目寻找新思路、探索新方式,以贴近百姓为切入点,以关注百姓事为视角,播报方式由“播”转换为“说”。以“说”为主的播报方式突出了主持人的言语交际和情感表达,也使得播报内容有温度、接地气、有特色。作为北京首个民生类新闻节目,《特别关注》节目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好评,并创下了同一时期同类节目的收视新高。由此可见,播音主持在言语交际和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大胆求变不容忽视,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节目形态的创新发展。

●《新闻夜航》

(三)有助于提升电视节目效果与品质

播音员主持人的基本功不仅是专业素养的关键体现,同时也是媒体推广普通话、宣传普通话的重要窗口。②在一档电视节目中,除了电视画面呈现的内容信息,观众更多的还是根据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来辨识判断其中信息的准确性及情感色彩,因此,播音主持的语言及情感表达不能有半点误差,否则会误导观众、影响节目质量。播音员主持人言语交际及情感表达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电视节目的最终效果与品质。如《特别关注》受到观众喜爱的原因之一即是节目关注的是“百姓关心之事”,主播讲述的是“百姓爱听之话”,从而以接地气的方式深入人心,“有事找《特别关注》”成为观众的共识。该节目自开播至今逾21年,节目形式与时俱进,节目品质不断提升,其中播音主持有特色的言语交际和情感表达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对于电视节目来说,只要主播语言表达客观公正,传递情感真诚到位,节目就更容易与观众产生强烈的共情互动,从而提升感染力、公信力与影响力。

●《特别关注》

(四)激发观众兴趣,提高节目关注度

作为注重观众口碑的大众传播媒介而言,电视节目激发观众情感认同的程度是衡量电视节目关注度的重要标准,这不仅是节目制作过程中必须思索的问题,而且会体现在播音主持这一重要主体层面上。一档节目从内容到形式再到最后呈现,除了前期准备和后期编辑,播音员主持人既是节目环节的串联者、现场把控者,又是节目信息抵达观众的媒介桥梁。例如美食类作品《舌尖上的中国》便准确抓住观众的心理和爱好,在题材的选择上具有独到的眼光,在解说上功底深厚、轻松自然、感受真切、带入性强,再配上多角度、多层次、多色彩的视觉画面,融汇解说词的文学性与美食的可看性,可以使观众从相应场景中唤醒独特的记忆,进而寻求“中华美食”文化身份的归属。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

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很多观众对一个节目关注源于该节目主持人的表达风格。比如央视的白岩松、董卿等,BRTV的春妮、悦悦等都是受到广大观众群体喜爱的主持人,他们所主持的节目因为有了主持人的个性化标签而更具吸引力。《特别关注》也是如此,几位主播风格各异,语言表达彰显个性,其中既包含了幽默诙谐的调侃、“邻家男孩”式的关切,又有尖锐犀利的评论,几位主播不同的语言风格为节目注入了多元魅力,使得节目更为鲜活、有趣。

●《特别关注》

(五)助推播音主持业务能力提升

从传播学的角度而言,电视节目传播是一个“传受双方建立共知、达成共识、形成共感的过程,在这一社会传播互动过程中,除传者主体之外,受众也是一个不可缺乏的因素”。③因此,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喜爱和关注度也是对节目的一种激励和要求。为保证节目质量,就要保证满足观众需求“不减分”。不仅节目内容和样式要不断更新,播音员主持人的业务能力及专业素养也要不断提升,才能在节目中做到精彩有效的言语交际和情感表达。电视节目的高质量、精品化发展,需要其内容呈现与言语交际、情感表达相辅相成。作为评定其品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播音主持的业务能力与节目质量相互依托、相互影响,因此,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各节目之间的较量从某个层面上也是主持人之间的“比拼”。主持人唯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打造个性化的主持风格和准确到位的讲演能力,输出观众喜闻乐见、难以磨灭的“话语记忆”,才能从行业中脱颖而出。

(六)满足时代发展需要,提升职业竞争力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各类电视节目层出不穷,观众对于电视节目的品质也有着越来越高的期许,尤其是对播音员主持人也会越来越“挑剔”。如果单纯地依靠主持技巧,这样的节目和主持人都不会有持久发展。为了接轨时代精神与大众语境,进一步拓宽自身的发展空间,播音员主持人必须意识到言语交际及情感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富有时代感、特色鲜明的言语交际及情感表达能力,能够使主持人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有效提高电视节目的辨识度。比如一些文化类节目主持人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既贴近了节目的主题宗旨,又增添了自身的主持风采;一些婚恋类节目主持人则通过深刻的社会话题剖析和专业的性格分析等为观众带来情感启悟。这些均说明了贴合时代议题的主持风格更具备职业竞争力,不仅会提升电视节目的生命力,而且能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利于主持人自身在行业中的长足发展。

●《非诚勿扰》

02

电视播音主持言语交际及情感表达现状

(一)网络语言的影响利弊共存

人类的独特特征之一就是在形成社会纽带和建构复杂社会结构时对情感的依赖。④在电视节目的播映体系中,情感传播以主持人话语为载体,言语交际及其带来的情感表达是播音员主持人的核心素养。随着网络技术和智能手机的发展进步,电视节目的传播终端也形成了大屏小屏联合互动的融媒传播环境,一些主持人运用网络语言的能力获得了观众的喜爱。然而应当注意的是,网络传播环境下网络语言流行速度快,也导致了大量信息的纷繁杂乱。网络语言自由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征,虽然使其因随意、风趣被网友广泛应用,但也不受语言逻辑的严谨约束。网络语言的优势在于标新立异、简单明了、形象传神,易于接受,便于沟通;它的弊端则是语意模糊、低级粗俗、过度求异、拉大代沟等。它适合网络语言环境,但不完全适合电视传播语境,播音员主持人要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不同的节目定位,有选择地使用,否则就会流于低级庸俗、影响信息的有效抵达,从而影响节目传播效果。

(二)语态语式强化特色利弊共存

在电视文艺作品的观看过程中,荧屏内外的人物都无法彻底回避自己的地方性身份。方言是一个地方性群体记忆的符号,随着大众传播的不断发展,观众对具有地域特色的主持人接受度越来越高,甚至会因为其特殊的方言口音而更加乐于接受。比如北京广播电视台的《这里是北京》,该节目通过地道北京腔的讲述极具代入感,让观众身历其境地了解老北京文化。这种地方特色化的言语交际和情感表达方式不仅能够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同时也拓宽了播音主持行业选择人才的标准,对主持人的要求不再是单一的、字正腔圆的“播音腔”,而是有内涵、有特色、富情感的个性声音,为更多喜爱播音主持的人提供了机会和舞台。

●《这里是北京》

当然,这种“地方性”的弊端体现在语音表达不够规范,降低了对播音员主持人基本职业技能的要求。例如一些地方文化节目,主持人或出镜记者存在着地方口音较重,甚至“n、l”不分或发音欠清晰等问题;也有一些主持人刻意追求个人特色、过于口语化,从而失去了本身属于主持人的严谨语态。这类“特色”现象的发生,容易导致播音主持从业者放松对自身专业素养的要求,对职业技能的锻炼忽于自律、疏于精进,从而影响自身的发展。

(三)追求自然灵活的表达方式利弊共存

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言语交际和情感表达是一门艺术,恰到好处可为节目增色,反之则会影响个人形象、降低节目品质。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言语交际倘若自然灵活,就有利于主持人现场的以及与观众的良性互动。反之,“过度”的自然灵活则会流于随性,有失水准。例如某电视台的一档知名养生类节目,主持人用个人隐私之事与嘉宾开玩笑,尽管博得现场观众一片嬉笑之声,但令节目嘉宾处于尴尬境况,由此会使得更多的观众对主持人印象随之减分。再如某卫视的综艺类知名主持人,始终秉承活泼互动的主持风格获得了高关注度,尽管她成为烘托节目氛围的“开心果”,但因常在节目中出现成语误用、打断别人讲话等行为,只能依靠主持搭档为其“救场”。这类一味追求笑点、罔顾语言逻辑的行为,违背了播音主持活跃气氛、把控现场的初衷,更遑论其基本的专业素养。因此,播音主持行业需要从多方面强化个人修养的培育,才能在自然灵活的言语交际方面实现扬长避短。

(四)情绪煽动、烘托氛围利弊共存

情感的共享是人们获取记忆认同、提升凝聚力的重要途径。电视节目的传播需要情感表达,其作用和目的是让观众与节目产生共情,这种共情在相当程度上是通过播音员主持人的情感表达来实现的。在一些大型电视节目中,“煽情场景”往往会成为一些作品的高潮,在主持人恰适的讲述和带动下,使观众对其中的人和事产生共情而被感动,从而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反之,倘若在真实性与戏剧性层面失衡,则会影响传播效果,甚至使节目内容遭到质疑。例如在某大型赈灾晚会节目中,主持人采访一名与亲人失联的大学生时,通过现场拨通其家人电话的方式,却最终得到了仍然无法取得联系的结果。这不仅使得作为嘉宾的大学生担忧加剧,而且遭到了观众质疑节目有故意煽情、消费苦难来提高关注度之嫌。因此,应合理控制节目的整体情感基调,适度调节情感张力,达到与观众的有效互动交流,过度煽情只会显得浮夸造作而起到反作用。

03

提高播音主持言语交际及情感表达能力的路径

(一)筑牢职业素养的思想根基

作为播音主持行业从业人员,头脑中明确的价值判断取决于职业素养,这种价值判断包括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深厚的理论水平,严谨的职业操守等。新时代电视媒体人要做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恪守职业规范、明晰社会责任、履行职业职责,就要不断通过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及政治敏感意识,适时把握社会前沿议题,这也是做好电视节目传播中言语交际和情感表达的思想根基。

●首届中国播音主持“金声奖”颁奖典礼

(二)提升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

播音员主持人作为语言工作者,应打好语言基本功,才能在纷繁芜杂的电视文艺生态中去芜存菁,其中发声技巧、播报技巧、主持技巧、采访技巧等都是从业者必备的基本功,说好流畅准确的普通话更是基本中的根本。对于播音主持行业而言,专业素养是基于专业技能,通过后天习得而形成专业服务的一些能力的外化。第一,播音员主持人要了解与传媒产业管理、演播制作过程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可以更好地融入节目,配合团队完成制作播出,对自己上镜的形象呈现是一大助力。第二,播音员主持人要学习储备与节目内容相关的各行各业的社会通识性知识,避免出现常识性的表达失误。第三,播音员主持人培养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即时评述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敏锐的观察力,通过不断的学习借鉴,将这些能力内化于心,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做到言语交际和情感表达的清楚、准确、到位,但也要避免功利性的异化与迷失,更不能一味地模仿而导致失去自我。

(三)树立融媒意识,培养正确认知

在融媒传播的发展要求下,播音员主持人要掌握大众熟悉的语境、语言表达的方式,找准话题的关注点与切入点,比如话题的原创性,交谈内容与相应嘉宾的关联,选取参考的网络信息是否准确等,把握好这些方能将融媒意识融入电视媒介传播。同时,也要恰当有效地运用好网络语言和信息,培养正确认知,提高辨识力。针对不同的网络用语,可以做到:众所周知的网络用语可以直接使用,非大众化的网络用语要慎重选择,低级粗俗的网络用语摈弃使用,需要解释的网络用语则应加以说明。网络信息的采用更要谨慎,确保信息、观点准确客观。

(四)准确把握个人角色定位

播音员主持人只有清晰节目定位,做好个人角色定位的转换融合,才能在言语交际和情感表达方面与节目宗旨相贴合。以笔者为例,在《特别关注》中的角色定位既是节目内容的主体传播者,又是观众的“知心朋友”,如此一来,工作的方向、思路、立场便会清晰明了。例如在处理导语时,主持人应自问:“如果此事发生在我身上,我会怎么想?发生在亲朋身上呢?我作为旁观者会如何处理?我又该保持怎样的立场?表达什么观点?如何把握分寸?”这个过程主持人的角色是观众的知心朋友,带着私人化的情感、思考来完成内容的交流。同时,当主持人在把这种内心情感和思考转换成主持语的过程中,要始终清晰作为媒体传播者的使命,表达的观点要客观、公正。但是,客观公正不代表没有人情味,不代表不接地气。如果能做到两种角色的转换融合,当坐到主播台前时,才会自信、自然,才能够更好地深入观众内心。

●《特别关注》

(五)提高文化素养,修好“内功”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言语交际和情感表达的精彩源于自身的内涵修养及文化底蕴。播音主持行业竞争激烈,无论是在传统媒体平台还是互联网平台,比拼的核心是从业者的内涵、思想、角度、格局。播音员主持人在内容表达上要有“信息量”,这里的信息不是稿件中的文字内容,而是稿件外的经验判断。这种经验源自主持人的文化积淀与内涵修养,主持人对某个话题的相应阐述是一个理解内化、判断认知、分析思考、深度链接、外延关联的过程。这种“信息量”的储备通过口语表达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得体的形态动作、人格魅力的体现等得到外显,因此,播音员主持人只有实现专业素养与文化修养的“内外兼修”,才能达到“技进乎道”的主持境界,涵养与观众之间沟通的情感浓度,彰显个人魅力。

作者单位:北京广播电视台

来源:电视艺术

注释:

①欧阳宏生、朱婧雯:《论认知传播学科的学理建构》,《现代传播》2015年第2期。

②王秋硕:《表征辨析与价值反思:播音主持艺术新现象透视》,《中国电视》2022年第1期。

③靖鸣、张莹:《主体身份与传播话语的互构及作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年第12期。

④[美]乔纳森·特纳、简·斯戴兹:《情感社会学》,孙俊才、文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