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归途》在影片最后的字幕中特意用大字注明:感谢吴京先生。

之所以《万里归途》要感谢吴京,最明显的原因是吴京客串出演了《万里归途》,此外,也许吴京在影片拍摄上提供了一些无私帮助,就像《流浪地球》一样。当然,可能还有一个原因,也就是本文要说的。

本文的出发点也和一部分让人“看不懂”的影评有关,《万里归途》上映前后遭遇了一些不太好看的评价,有些评价是因为观众观影出发点和心理预期的问题,有些则是让人“看不懂”的。

之所以有一部分观众会产生心理上的失望,估计应该和《万里归途》的题材有关。

这是一部反映国外撤侨的电影,而在《万里归途》之前,《战狼2》和《红海行动》也都是相同题材,那两部电影一部偏动作一部偏战争,共同的特点就是充满了各种战斗场面,坦克漂移、坦克大战、导弹灌顶、无人机驰援等各种刺激画面能瞬间让观众爆发极强的肾上腺素,影片非常成功,最后的票房说明了一切。

有撤侨、有张译,很多观众在观影前会认为《万里归途》也像之前两部同题材电影一样“好看”。可惜,有些观众失望了,因为《万里归途》里没有坦克、没有导弹、没有无人机、没有冷锋、没有老班长、也没有特种兵部队,甚至连武装特警都没有。

《万里归途》里有什么?只有几位手无寸铁的外交官和一群灰头土脸的工人,没有拳拳到肉的打戏,男一号面对枪口也是和普通人一样的惊慌和茫然,甚至都没有翻脸,男主角宗大伟面对一个外国边检官员都要一遍遍陪着笑脸说小话。

当看惯了冷锋和特战队员们的观众转脸再看《万里归途》里那几个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的外交官,有一部分人会失望,那是自然的反应,可以理解。

张译饰演的外交官宗大伟有一句台词很真诚:很多事我都做不到。没错,虽然主演还是张译,但这次他没有枪也没有特种部队,他连一个军队小头目都对付不了,遇到刁难只能拿钱摆平,遇到叛军大头目他连搏命都没有勇气,你说,这电影看着是不是特别憋屈特别沉重。

但是,笔者认为,整天灰头土脸,很多事情都做不到的外交官和一帮闹哄哄各怀心思的工人以及他们遭遇的种种磨难,恰恰是《万里归途》最值钱的地方,也是该片最值得肯定的地方,那就是真实。

《万里归途》的真实感首先体现在拍摄画面上,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非洲小城,细致入微的服化道以及各种惨绝人寰的爆炸场面,能让观众犹如身临其境。

当然,这是花钱就可以砸出来的视觉效果,只要资金和人员到位都不是问题。

《万里归途》这部电影真正的“真实感”其实主要体现在主角和群演上。

男一号宗大伟,身份是外交部一名老员工,他曾在多个战乱国家工作过,救过人受过表彰,在观众一般惯常思维习惯下,宗大伟应该是一个很正面也很牛的角色,即使不像特种兵那样强大,至少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角色。

事实上,宗大伟在电影刚一出面时反而是一个很消极的样子,用电影台词说就是“觉悟垫底”,本来可以随撤侨专机立即回国的他把位置让给了台胞,他只能在大使馆里熬两天,这就让宗大伟有些沮丧甚至怪话连连。

当大使馆参赞布置撤侨任务时,和宗大伟同来的年轻同事成朗主动请缨,宗大伟这位优秀员工却在众人殷切目光中选择沉默。

从电影角度讲,虽然我们知道宗大伟肯定还是要冲进险境的,但对他这种消极的态度还是让观众有些始料未及。

从现实角度讲,一个中年男人,多次执行危险任务无法顾家,在前一个孩子已经流产的情况下,妻子很快就要生第二个孩子,同时远隔万里的丈夫和妻子因一堆家庭问题产生情绪上的波动,正常人当然会产生退却的想法,这就是宗大伟应该有的真实反应。

对于我们来说,国外有战争,但国内是安静祥和的,家里有老婆还有待产的孩子,谁都会有些瞻前顾后,这就是真实的生活,这就是真实的人。

观众对宗大伟这个主角感到憋屈的地方还有,面对一丝不苟到无情的外国边检官,宗大伟使尽浑身解数陪笑加套近乎,哪儿还有一点大国外交官高冷的样子。

面对叛军的枪口,宗大伟的反应是逃跑,面对叛军头目的挑衅,宗大伟的表现是恐惧,甚至导致了当天老司机的不幸。

对比《红海行动》里的特种兵,主演同样都是张译,宗大伟这个角色给人的感觉太沉重了。

但是,贿赂外国军官和边检官套近乎,这本身不就是以最小代价达到目的的手段吗?难道非要和对方真刀真枪打一仗才合理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方能圆,不就是外交官应该具备的素质吗?

作为一名外交官,面对枪口和生死考验,表现出来像普通人一样的恐惧,当然也是真实地反映,他们的工作日常不是打仗而是谈判,如果宗大伟像特种兵一样三拳两脚制服敌人或者抢过枪来和对方火拼,那才不是一名外交官该有的样子。

宗大伟和妻子通话时说“很多事我都做不到”,那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真实的状态,外交官离开谈判桌,在生死考验的战场上确实不能像特种兵一样无所不能,这就是真实的描写。

说完宗大伟,再说那125名同胞,在这个被卷入战乱的小群体里,有病人、有酒鬼、有退伍军人也有臭美女孩,有听指挥的人也有不听指挥的人。

这个群体并不是铁板一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想把他们带出危险区域,在沙漠里长途跋涉是需要冒很大风险的,绝不是一句“跟我走”就完了。

因此,在和大使馆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宗大伟选择了隐瞒现实情况,凝聚一条心先执行撤退方案,至于下一步是什么情况只能尽人事听天命。而他的同事成朗却认为应该明确告诉大家真实情况,也就是“丑话说在前头”。

应该说,从诚实角度讲,宗大伟是在忽悠大家,成朗光明磊落,但从现实角度讲,宗大伟的方法也许才是最合理的做法,适当的隐瞒在有些时候是必须做的事情。

和之前电影里大家都“一切行动听指挥”不一样,《万里归途》不仅表现了这125人群体的复杂性,也表现了一个外交官的无奈选择,这就是现实情况下必须做的选择,只有这样,大家才能活下去。

换一个角度讲,如果我们是125人群体中的一员,在国外战区遇到了自己国家的外交官,是不是会有找到了救命稻草一样的感觉。如果偶然发现外交官的撤退方案也不是靠谱的,而是一种赌博,会不会立刻造成信任崩塌,会不会像刘明辉那样自寻出路?

所以,如果观众把自己设想成125人里的一个,你就会觉得《万里归途》是多么的真实。

在观看《万里归途》时,相信很多观众的心情都是沉重的,因为很多剧情太压抑,面对骄横的叛军,观众恨不得电影里马上出现空降特种兵,恨不得马上有导弹飞来。

没有,一切都没有,只有两个手无寸铁的外交官和一群灰头土脸的工人,感觉这不是观众心中的那种撤侨,而是逃命。

但是,就是这种沉重的感觉,才让《万里归途》的真实感爆棚,当逃难的人们远远看到大使馆的车和五星红旗时,那种劫后余生的感觉才更为真实,那种拥抱祖国的感动也更为真实。

当硝烟散去,一身疲惫的外交官回到国内,看到大街上骑着共享单车的人和蹦蹦跳跳过马路的孩子,那一刻,不光是宗大伟,相信很多观众都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就因为之前的沉重,才能感觉到普通生活的幸福。

宗大伟的邻居因为装修噪音问题在吵架,一位邻居发出威胁:“你再吵,我就打110了”,如果真的闹起来,没准儿能上个本地热搜。

再想想刚才那些没有法律、没有警察、更没有特种兵,一个外交官都会随时会失去生命的地方,恍如隔世的不真实更凸显《万里归途》的真实。

所以,当片中吴京饰演的父亲质疑儿子面对枪口表现不勇敢时,儿子的话一语双关:我们没用枪,带回125个人。

用宗大伟的话讲:够吹一辈子牛的。

吴京特意前来饰演这个被儿子抢白的父亲,当然具有特殊的含义,你可以理解为一种自黑,更可以理解为一种致敬。

《万里归途》特意感谢吴京先生,可能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吧。

以前有网友调侃“公安部拍了,空军拍了,海军拍了,谁谁没拍”,好吧,开个玩笑的话,你也可以这样理解,《万里归途》是外交部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