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2.32亿的票房就是大众对它的评价,那么我觉得这个评价较为中肯,但又略有遗憾。

前言

官方的故事简介让我抱着欣赏悬疑片的目的打开电影。

然而故事一开始,朱方正(范伟 饰)那副嘴脸上就写着结局。疑惑之际,浅观电影的调色与拍摄角度又让我觉得这莫非是一部纪录片?思来想去,按照角色后期的行为模式,这应该是个文艺片。(犯罪片《断桥》表示:“首先,我没有惹你们任何人……”)

对于故事本身

“断桥埋骨”这种似熟非熟的案件,确实可以让观众的兴趣提前迈上一个台阶,但是故事的叙述方式确实是有一些差强人意。

故事开场,持份者之间权利的抗衡让我瞬间回到《沉默的真相》,心想江阳的那口气我都还没咽下去,又要平添一堵?结果是,侧重点完全不同。

《断桥》少有底层的无力感与案件看不到尽头的绝望感。

多的是角色家庭背景自带的压抑。所以我们能发现,案件进展相当顺利,但是角色却被宿命压垮。这一点让故事的逻辑非常难以解释。

孟超(王俊凯 饰)像一个摩托车司机一样带着闻晓雨(马思纯 饰)到处搜集朱方正的犯罪证据,结局却因闻晓雨的突如其来的冲动复仇导致本该无罪的孟超命丧黄泉。我们到底该将这归于现实中命运时常的捉弄,还是编剧刻意赚的同情?所谓相互救赎,必须以死亡来作为解脱的方法吗。

犯罪片的专属“精神状态”

对于喜欢疯批病态美的观众,这部电影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它不是一部犯罪片,我真的会怀疑全员的精神状态。

孟超看似沉默寡言,背负了八年不明结果的杀人案,而在“世外桃源”歌舞厅,他却无所顾忌地释放内心的孤独与压抑。这里也是王俊凯给我带来最大惊喜的地方:隐匿的病态感在某个远离是非的人群中肆无忌惮地散发。

但是反观闻晓雨自带的疯批属性,就有一些难以接受,因为她的“疯”貌似不是源于性格特点,而是时不时地“情绪管理失败”。

这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怀疑:这到底想描绘不同寻常的美,还是不同寻常的蠢。

在我看来,最为和谐的“疯”在于她去给朱方正过生日时,看着眼前仇人一直重复“今天我们不说这些,我是来给你过生日的。”

但是紧随其后的突然捅刀,加上被“反杀”的操作着实是让我大跌眼镜。

其他的角色同样有让人捉摸不透的病态。喜怒无常的朱方正、告诉闻晓雨“死亡即自由”的干妈、在家打拳的情妇与扔掉仙人球的女孩儿,都让这部电影逐渐披上暴力美学的色彩。

如同《南方车站的聚会》一样,行凶、雨夜、逃窜、压抑,角色相互较量也与自己的内心较量。

意象的选择

为什么我后期误以为这是一部文艺片,因为许多意象上的选择确实是需要观众主动去猜测分析揣摩作者意图的。多次出现的监控录像、角色的装扮、场景的选择,都对观众的情感有一些深化作用,不过这要在观众注意到了这些事物的情况下……

(下图为官方解释)

但是我认为整部片子最令人情绪起伏的点其实在于小女孩蓝莓的出现,她与所有主角产生的化学反应,激发出复杂但又真实的情感,使“救赎”的命题得以深化。

该说不说

某些镜头的剪切是不是有点生硬,突然切断并略微改变距离,那种刻意为之的恐惧感,我一度以为是我的设备掉帧了。

虽说故事发生在2011年,强调复古与人间烟火气的调色也不一定要像纪录片一样干涩,画面色彩从整体上的不统一就缺乏一气呵成的感觉;白天的写实色彩像一部纪录片,夜晚黎明的模糊蓝色滤镜我只能暂且视为阴郁朦胧美。

最后突如其来的吻戏,我很不理解。换成拥抱会不会更正常、更符合“救赎”的命题一些。

小凯在其中的表演有很多亮眼之处,但是若要塑造一个背着人命、亲情甚至还有些许爱情并在社会角落游荡多年的角色,这样的表演还是有一点单薄了。

作为川渝地区的人,对各位演员为了贴合角色所练就得方言表示敬佩,但是确实,除了王俊凯和一些配角,其他人的口音听起来还是像四面八方来的外地人。不过看了其他地区的评价,对于非川渝人来讲,这口音是能过关的。

在最后

我看完这部电影的感受如同电影本身呈现的效果,零散、破碎,提炼不出一个绝佳或者极差的特色,如同它的票房,居于可圈可点与乏善可陈之间。

但是我必须要说,本身国内少有该类型电影的推广与对应的一批受众,既然能请到这样的阵容,导演编剧剪辑是否能够致力于交出一个符合观众期待程度、体裁内容人物性格交代清晰的作品,而不是一个院线热度逐渐下沉,平台热度猛然提升,看似如同沧海遗珠,实则内容不好评价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