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族民在2009年接受了一个采访,里边提到了天津演员春晚的问题,挺有意思。

原来央视春晚早年间邀请过好几回马志明,但马志明都没答应。原因是:去了也演不了,白忙活一场,还得把段子送给别人演。

黄族民原来不理解,能上春晚肯定是每个相声演员的梦想,师父为何不愿去参加呢。

直到看了天津的三位演员一直在春晚剧组排练到腊月二十九,最后还是不能演,悻悻回津。

他这才佩服师父:看得远!

不说不知道,一想还真是如此。

春晚这么多年,天津演员屈指可数。

参加春晚相声最多的就是北京的,以广播说唱团为主,侯耀文生前也是春晚的常客,只是后期多用小品的方式登上春晚。

马志明先生是不愿意参加选拔性节目的,参演《笑礼相迎》时说过这样的一番话:“为什么愿意参加这档节目呢,它没有说,要保谁,固定把那个弄下去,他没有。

我没听到一个,预先告诉我,谁好谁不好,谁是自己人,谁是外人,完全靠在座的观众朋友,这公平、公正。”

可见,马志明先生对这一种现象深恶痛绝,对行业乱象和门户之见痛心疾首。

北京演员和天津演员的一种争论始终存在,最明晰的可见于十大笑星的评选之中。吉林省主办的一个活动,最终选出了十个知名演员,九个是北京演员,只有一个是天津演员。

于是乎,就出现了如下的一段对话:会说相声的都在天津,回答可笑星都在北京。马三立也曾就此向侯宝林求证,侯宝林只能回答说:一群孩子,闹着玩儿的。

如果这两个地方比较的话:天津演员有能耐没名气,北京演员能耐小名气高。

上过春晚的纯天津演员有多少,用一只手就可以数过来?这里用的是纯天津演员,而不是天津籍演员,是因为有许多天津籍演员在北京曲艺单位任职,登上春晚也就不奇怪了。

像是戴志诚,师父是李伯祥,算是天津籍演员,多次登上春晚舞台,是因为加入说唱团的缘由,不算是纯天津演员。

因此,用这个标准来定义的话,上过春晚的只有三位:马三立、刘俊杰、赵津生(其他的请大家补充);杨少华老先生也上过春晚,只不过不是以相声的方式登场,这里就不列入了。

1985年,马三立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也就是在这场演出中,主持人姜昆对马三立的称谓引起了大众不满,直到现在仍被无端指责,说什么目无尊长。

这完全是在恶意诽谤、曲意逢迎,受时代大环境影响,那个时候都用同志相称,难道要姜昆在台上称马三立老祖才适合?

马三立登上春晚也离不开姜昆的“怂恿”,但是老马爷不温不火的表演风格,注定不能让节目火爆。因为一些设计因素,整台晚会的效果一般,使得马三立、使得天津无端受连累。

2001年,天津相声演员刘俊杰登上春晚舞台,和唐杰忠一起表演相声《戏迷》,唐杰忠是姜昆的搭档,刘俊杰登上春晚舞台也离不开姜昆的大力支持。

2010年,小眼子赵津生登台了,“姜昆对我有知遇之恩”赵津生这样说道。《和谁说相声》这个节目更像是为赵津生专门定制的一般,包袱集中在其一个人身上,姜昆、戴志诚甘做绿叶陪衬。

对天津演员走出天津,登上大舞台,姜昆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和谁说相声》真的是一段具有时代价值的好相声,推荐大家去看一下。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