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光戏院

在上海宁波路586号这里坐落着一栋哥特式风格的建筑,它就是曾经红极一时的新光大戏院(现新光影艺苑)就连卓别林大师都为之着迷的地方,如今却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淹没在繁华之中。

新光大戏院是由英籍华人陈伯藻出资,哈沙德洋行设计,杨瑞记营造厂施工,3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有座位1260只。立面为三段式,西立面及南立面有红、黄拼花面砖贴面,构成菱形装饰图案,精致典雅。于1930年建成,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是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见证。

▲新光大戏院旧照

1931年,由影星胡蝶主演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在此首度公映,一上映就轰动全国,从此拉开了中国有声电影的时代帷幕。

▲歌女红牡丹海报

由于是中国第一部国语对白的有声片,片未开映,座已告满,盛况空前,不仅轰动了全国各大城市的观众,同时也吸引了南洋的侨胞。而这部影片也成为了胡蝶之后最重要的代表作。

▲电影皇后蝴蝶

1936年新光大戏院改变了经营策略,除了放映电影之外,还会有各路名角登台上演京剧、沪剧、舞台剧等。而就在1936年3月9日这天晚上,正在登台唱戏的马连良没有想到此时正在台下坐着的正是喜剧大师卓别林。

▲京剧艺术家马连良

十分向往东方戏曲文化的卓别林先生当晚刚刚抵沪,便在梅兰芳的陪同下前往共舞台观看京剧连台本戏《火烧红莲寺》。随后卓别林和高黛又来到新光大戏院。那天著名京剧演员马连良在新光演出《法门寺》,演出结束后卓别林上台与马连良握手留影,这才记录下了这一难得时刻,恐怕这也是中西双方大师的唯一一次合影。

▲左马连良 右卓别林

1938年初,青鸟剧社新光大戏院又上演了曹禺的力作《雷雨》和《日出》,立刻在被称为“孤岛”的上海引发震撼。

▲日出剧照

1938年2月14日,《三星伴月》在上海新光大戏院上映,“金嗓子”周璇对电影主题曲《何日君再来》的精彩诠释,令这首歌甫一诞生便大受欢迎。

1944年12月,张爱玲亲自将《倾城之恋》改编成舞台剧,在上海新光大戏院公演。一连出演80场,场场爆满,好评如潮,把新光大戏院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除此之外1948年还曾经上演过一出由王文娟、尹桂芳搭档的越剧《陆文龙》。

▲《陆文龙》戏照

只可惜新光大戏院还是不可避免的走向了下坡路。1952年,改为地方国营新光剧场;1967年更名“红卫剧场”;1974年起,划归市电影局,称“新光影剧场”;1989年大修后,更名“新光观摩厅”,专映电影;1994年改建竣工,又改称“新光影艺苑”。

直到2010年的时候,新光艺苑增加了一个新光悬疑剧场,由上海青年话剧团改编出演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捕鼠器》再一次为新光影艺苑带来一丝新的希望。

如今走进新光影艺苑的大厅,这里早已按照现代的审美重新装修,从里到外焕然一新,虽然墙壁上挂着的老电影人的照片以缅怀他们对电影事业所做的贡献。但是过去新光大戏院的身影早已不复存在。

而新光影艺苑在作为电影院以来最辉煌的时刻莫过于80年代末的内部片时代,放映片种何其繁多,最晚一个星期就会更换一次影片,速度非常之快观摩票都是定量发给各个单位,甚至拥有两张新光影艺苑的观摩票是一件非常值得炫耀的事情。

花无百日红,面对时代的浪潮,新光影艺苑褪去了光鲜的外衣,那些还留有记忆的老上海人看着高昂的票价望而却步,年轻一代则是有了更好的选择。无论曾经这里发生过多少震撼人心的故事,在这一刻仿佛都随着岁月逐渐被遗忘,只有这栋建筑还在诉说着它的历史。

*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