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金宝、许鞍华、谭家明、袁和平、杜琪峰、林岭东、徐克,七位导演,胶片拍摄,抽签决定各自负责的年代,关于香港的故事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一直讲到未来。听起来很吸引,但也叫人暗自担心,太过豪华的阵容,会不会反而生出敷衍来,倒不如初出茅庐的小年轻来得真诚、犀利、才华横溢? “拼盘”作文又会不会没办法融合,互相割裂地讲述着不同的境遇和时代,还不如一个人安安分分地讲好一个小故事?
坎坎坷坷,两年前已经完成后期制作并且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的电影《七人乐队》,终于要在这个周末全国公映。昨日提前看片,兴冲冲,也吓丝丝。看完,一块石头落地,尽管它的票房应该不会很好。
首先,这111分钟,除了最后让电影院笑声此起彼伏的徐克的《深刻对话》,其它六个篇章,从气质到节奏,都在监制杜琪峰的努力下,接近“浑然一体”了。尽管篇幅都有限,但关于一座城市的回忆,横跨半个多世纪,悠悠荡荡,故事都讲得笃定而平和;尽管角色都不多,但人与人之间或温情的、细腻的羁绊,或疼痛的、无奈的告别,其间流淌的、萦绕的都是真诚。也就是说,虽然他们视角不同,虽然他们擅长也不同,但讲述的都是香港这座城市,曾经有过的希冀、盼望,也有过的迷茫、阵痛,起起落落之间,已经过世的导演林岭东在他的篇章,最后借由角色道出了所有主创的心声——比香港更好的地方有很多,但都没有我对家乡的这一份感情。
其次,七位导演,虽然都名声赫赫,几乎配得上“殿堂级”的前置定语,甚至这次搭档的演员吴镇宇、任达华、元华、林雪等等,也显出几分老旧的气息来,但这一次,或许是回到久违的胶片拍摄,或许是能跟青年时代的伙伴并肩作战,他们交出的答卷看得见赤诚之心。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天台带领孩子们练功的是洪金宝的儿子洪天明。故事很短,但初晨那抹充满希望的朝阳,却在观众心里闪耀了100分钟。六十年代,社会清贫,但求学者众,在许鞍华的镜头下,一位执笔忘返的校长和一个善良温婉的女老师,让一座天台学校成为六十年后记忆里那个最温暖的家。谭家明同样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重要导演,曾凭《阿飞正传》《东邪西毒》两夺香港金像奖最佳剪接,又以其执导的《父子》夺得金像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三项大奖。《父子》中饰演郭富城儿子获得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和最佳新人奖的吴澋滔已然长大,他在《别夜》中与导演再次合作,一段初恋故事在八十年代的出国潮中徐徐展开,也在一个玫瑰色的夜晚沉沉结束,相聚别离,都是爱情正好该有的样子。袁和平与元华的合作,这次没有武打,甚至没有动作电影的叙事框架,《回归》借由功夫片的线索,讲述了一个充满温情的家庭故事,老与少,传统与现代,互相体谅、包容。杜琪峰的《遍地黄金》大约是个人风格最为明显的,在这个世纪股市、房地产、互联网的浪潮里,那三五个始终努力掘金的小市民,像极了我们自己,导演唏嘘他们的白日梦碎,更唏嘘时代起起伏伏间的无常和荒诞。擅长暴力美学的林岭东这一次有几分温柔,也有几分残忍,任达华饰演的老人在曾经熟悉的城市《迷路》,沧海桑田,他再也过不了那个路口,去不到那个剧院。一路追忆,浩浩荡荡,末尾徐克的《深度对话》最是出人意外,却也意料之中地展现了“老怪”的怪诞和天马行空,在那个未来的精神病院,四位参与者已然分不清谁是病人,谁是医生,嬉笑之间让人几乎忘记徐克已经年过七旬。
“光阴似箭,一去不回,往事只能回味。”这是洪金宝在第一篇章最后的一声咏叹,是一位武打巨星关于一个过去的时代的一声咏叹。但,《七人乐队》并不仅仅是一首致敬往昔的挽歌。电影里,你看得见往昔的光辉岁月,也看得到新鲜的面孔,香港新生代演员余香凝、吴澋滔、林恺铃、伍咏诗在片中都有出色的表现;你看得见对旧时光的缅怀,也看得到新旧对撞后的融洽共生,尤其看得到香港电影人始终的活力、热情和深情。(孙佳音)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