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追凶》《无证之罪》《隐秘的角落》等悬疑剧成为爆款之后,悬疑+短剧的创作模式正成为潮流。然而,质感、风格或是叙事上的雷同,令不少备受期待的剧集口碑不及预期。

正在优酷独播的网剧《庭外》,以强劲的主创阵容吸引了不少悬疑剧爱好者的注意。该剧由两个单元剧《庭外·盲区》和《庭外·落水者》构成,夏雨、罗晋分别是《盲区》和《落水者》的主角,并在另一个单元中有重要戏份。与过去常见的单元剧不同的是,《盲区》和《落水者》在类型上有较大差异。前者偏犯罪探案类型,后者更接近律政行业剧,两者都具备悬疑元素,并发生在同一时空。其中,《盲区》单元仅六集。

《庭外》系列总制片人王平是《白夜追凶》的总策划,编剧指纹是《白夜追凶》的编剧之一。《盲区》的导演张黎曾执导过《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等经典电视剧,《落水者》导演黄伟曾执导《大江大河》《白鹿原》。对这些影视剧资深内容创作者而言,《庭外》的拍摄模式、戏剧架构都与传统剧集有较大差异,也对创作者提出了考验。

24集、12集、6集,全球剧集创作向短剧靠拢,中国影视人也走出舒适圈,投入这股浪潮,这也对片方、平台带来了挑战。尽管短剧领域偶有爆款诞生,但尚未找到成熟的商业模式,每一次探索都是冒险。《庭外》系列剧尝试将两种不同类型的剧集通过人物关系的相互交织,共享世界观的方式互相引流,扩大观众群。

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王平透露,影视行业的朋友曾多次劝告她不要轻易制作24集以下的剧集。因为耗费心血与资金投入一部短剧,即便质量精良,往往热度还没有起来,剧集就已经完结,影响力有限,导致投入和产出极不合理。

但王平觉得,短剧一定是可以做的,“全球范围内,奈飞、HBO都推出过非常精彩的六集短剧。有一种说法,认为我们的观众看不了短剧,但他们真的不需要吗?我很好奇。我相信我们的观众值得更好的内容。我不能说我们已经做得很好,但我们还是想尝试”。

16小时极限追凶

《庭外》系列的主角一个是法官,一个是律师,尽管主线剧情在庭外发生,但又与司法体系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盲区》讲述的是发生在16小时内,以一桩案件的死刑复核为由头,刑庭法官鲁南在错综复杂的案情当中抽丝剥茧,与警方、友人联手寻找真相的故事。这桩案件牵扯到碎尸案、失踪案、走私案,人物关系复杂,多条线索并行,信息量庞杂,叙事节节奏极快,注意力稍有分散就会错漏细节。因为“盲区”的存在,真相扑朔迷离,与案件相关的每一个人,律师、警员似乎都有嫌疑,观众与探案者一同剥开重重迷雾。

夏雨饰演的法官鲁南,与过去影视剧中所塑造的高冷法官形象不同。他对案件事无巨细地探查,只身闯入危机重重的现场,与犯罪分子周旋。一些观众质疑,现实中是否真有这样的法官存在?王平表示,观众的困惑实际上也在预期之中,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法官这一职业,遥远而神秘。

实际上,参与死刑复核的法官,的确是需要调查、走访、调卷和提讯的。“法官不是只在法庭上敲法槌,这些都是我们法律体系当中重要一环。”但要让观众接近宏大的司法体系,塑造一个能够共情的人物至关重要,“如果只是做司法解说,是没有代入感的。创造好的人物,然后展现人物的价值观,进而带领观众了解和认识我们的司法体系”。

在王平看来,影视IP的核心其实最重要的是要有情感共鸣,“在价值观基础上的广泛共鸣,才会有IP。我觉得IP影视作品的打造,要取得成功和市场认可,最核心的部分是人物的塑造。塑造你真正认同的、有共鸣的人物,再通过视觉转化来把它呈现出来”。当角色遇到契合的演员,观众从故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后续的IP系列运作才能出圈。

《庭外》里的鲁南和乔绍廷都是理想主义者,他们有勇有谋,懂得随机应变,对于真相、正义有自己的执着。“我们不想把法官和律师用脸谱化的方式很简单地呈现出来,在律政+悬疑的新类型下,我们尝试打造出扎实落地的律政生态,正面地宣传我们的法律体系,既是普法也是塑造英雄。”王平说。

类型剧之间互相引流

《盲区》实际上是在《落水者》创作过程中,衍生出的一条分支故事。法官鲁南在《落水者》中成为乔绍廷调查案子背后的助力,推动案件的进展。“当一个人物被创造出来,就有自己独立的生命力,我们都爱上了鲁南法官这个角色,他强大而睿智,是我们都喜欢的硬汉。在现实中,我们确实见到很多法官是真的聪明睿智。”

于是,编剧指纹产生了一个构思,将法官鲁南的故事做成B单元,同时与落水者也就是A单元产生联系。《盲区》是《落水者》的故事进展到6、7集左右,同步发生的故事。从先后顺序来看,应该将《落水者》播出在前,《盲区》在后。

王平向第一财经透露,起初她对这样的排播方式是十分抗拒的,“基于对故事、人设的理解,观众进入这个世界,我希望是从《落水者》开始。”但在几轮看片会之后,平台、普通观众和专家的反馈,超过七成认为将《盲区》放在《落水者》前排播更合适。

与《落水者》相比,注重探案的《盲区》更大众向,在不了解世界观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之前,也可以单独成立。从类型上看,观众对罪案剧并不会感到陌生,加上快节奏、强情节的戏剧架构,《盲区》能够迅速调动观众的追剧心理。

《落水者》讲述的是金牌律师乔绍廷因代理一桩离奇案件身陷囹圄,面对危机与同伴携手调查真相的故事,与快节奏、强情节的《盲区》不同,它是一个带有悬疑元素的律政职场剧,通过塑造形色各异的律政群像,折射出律政江湖的明争暗斗和风云变幻,观剧门槛相对较高。

《盲区》在前,对《落水者》的主角乔绍廷的机智、仗义的个性以及人物关系做了速写和铺垫,便于观众对乔绍廷这个人物建立感情,抱着对他的期待进入《落水者》当中,实现不同类型剧之间的引流。“通常某一个类型剧的观众对另一种类型不感兴趣。类型是挑观众的。我们想做的是让两种类型交叉”。

对于平台、片方、创作者而言,他们的目的还是希望吸引更多的观剧人群,“不同类型的剧之间是有壁垒的。壁垒会一直存在,但是不是可以降低一些?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尝试引流。《盲区》或者《落水者》无论谁在前,都是一种类型对另一种类型的引流”。

在王平看来,任何一种类型、圈层的观众的审美需求都应该被尊重,“我们要把每种类型在现有的市场条件下做到极致。当《盲区》的观众进入《落水者》,即便流失一部分,有六成罪案剧的观众愿意观看律政职场剧,这也是一种胜利,因为原本他们可能压根不会去看”。

王平说,她对悬疑类型剧的探索不会停止。她与编剧指纹一同开发了《白夜追凶》《重生》和《庭外》,努力打造一个有悬疑性质的“津港宇宙”,“希望这些故事里面的人物可以有延续性的戏剧生命”。“我们都是在寻找同类、寻找共鸣,所以希望用这些关联的人物、系列去创造好的故事,无论是罪案悬疑,还是司法律政。”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