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看电影、看报纸、(刷抖音、)在接触这些媒体的时候,我们到底在感受什么?

感受愉快?感受恐惧?感受愤怒?我转向了像《冷酷媒体 Medium Cool (1969)》这样的电影求助。

和所有出生在60年代末的新好莱坞电影一样,这部电影非常的吵闹,满屏的个人主义和对社会的控诉。一堆知识分子在煞有介事地用各种理论来佐证对于媒体的看法,却忘记了自己也是被这理论所操控的对象。这些带有偏见的理论和思想方法,不但不能让人得以解脱,还充满了情绪,引起相互之间的敌意。这些缺乏自信的东西看似是盔甲,更像是身上的负担。

在这个看似言论自由的世界里,人们陷入了不自由的自虐情景。每个人都渴望有强大的精神支柱,以此来获得在这个世界上的依靠感。这些但却忘了所谓的强大的“精神支柱”也是由不自由的人所创造,从此落入理论的深渊。

做作、吵闹的“艺术电影”《冷酷媒体 Medium Cool (1969)》

法国新浪潮、女性主义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新好莱坞?这些电影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失去了个人化的真实表达。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被城市和现代化束缚的我们已经忘记了大自然的恩惠 —— 从大自然当中所汲取的智慧。在新好莱坞的末期,《富贵逼人来 Being There (1979)》回归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哲学纯真,像一股清流一般滋润着喧嚣的世界。

彼得·塞勒斯饰演的畅思(Chance)是一个几乎大半辈子都在一所老房子里工作的老园丁。和大自然打交道的畅思逐渐形成了一种不同于他人的世界观:通过观察客观自然存在的现象,抽象出一套“花园理论”来阐释这个大千世界。

可能你会觉得我会继续展开这套被电影中的人奉为圣旨的“花园哲学”,探讨电影里畅思将经济的复苏和衰退比喻成自然的四季,思考畅思将治理一个国家比喻为整理一座花园,或者惊叹于畅思将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比喻为一个负责任的园丁......

但是我想再退一步观察,观察这种畅思这种世界观的形成。

在繁杂的电影世界中浮生于世的《富贵逼人来 Being There (1979)》

生活在一个大都市里却与世隔绝,生活在一个富人之家做着园丁的工作,几十年来对于简单工作的专注和重复,让他能够从中汲取自然给予人们最简单也是珍贵的宝物——自然规律。

是的,自然本身就是一种媒体并蕴含着宝贵的信息,只不过许多人都对此不屑一顾。久而久之,生活在自然之中的人们慢慢地失去了从自然之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而在这个人人都妄想违反自然规律,试图运用各种非自然力量从而控制自然的世界里,畅思给了制作电视和观看电视的人一个宝贵的答案,减轻了这批苦苦思索却无果的人一个新的出路。

在他的引导下,电影中的几个角色也开始从自然出发重新思考自己的痛苦。身患不治之症的本(茂文·道格拉斯 饰)看透了生死轮回和新旧交替,不再纠结于如何用各种新奇手段恢复精力而是安然离世;沦陷于道德精神控制的伊芙(雪莉·麦克雷恩 饰)承认了身而为人的自然需求,解放了自己作为一个女人的欲望与爱,重新点燃了生活的激情。

和畅思一样,只要返璞归真,静下来、慢下来、每个人都能够观察这自然的奇妙,从而得出一番自己的理论重新享受生活。尽量从自身和自然的角度出发去观察和摸索一种势不可挡的规律比滥用一系列人物过时的“名人名言”来得有益身心。

这也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并贯彻我所有的文章。我喜欢的并不是给予读者思考,而是让读者们去思考。

如果观看电影的时候我们还在思考电影,那观看电影还有什么意义呢?(未完待续)

~点击 卡片,订阅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