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太空的莫扎特》给我的第一观感,其实是很复杂的。并不是评论区一路的恶语讨伐陈思诚不懂倒退,以及有陈思诚"最烂的电影"之称,而是文不对版的宣传和简单又直接的价值观。

还是问出这个问题,电影难看吗?于我个人而言,不难看,但是于其他观众而言可能就不一定。

1.视效与乐品

在陈思诚以往的作品中我们最能感受到的是以一个作者性的引导观众的审美与品味。唐探三如炸出了一首名不见经传的《on my way》而同名的网剧则有《loving strangers》,电影里一直被任大望反反复复cue到的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电影里不知道出现多少次的《蒂凡尼的早餐》的《moon river》。

音乐是"莫扎特"感知存在的第一条件。

电影的特效其实某种程度来说,他是合格且好的。如太空船,书桥,以及很多无厘头的,还有阿尔法18星球,宇宙太空的特效。其实并不算差。

2.情绪的叠加

电影最让人觉得很幼稚和被吐槽的点就是可能是情绪的问题。

亲情线,友情线。

小天不爱弹钢琴,志不在此,可是他爸爸就喜欢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可以在前妻面前装成功,这一切的背后都是打着以爱之名的:"我为你好。"

丁洁灵的父亲也是如此,提供了物质条件,而关于精神角落的问候从来不会诉说。

莫扎特与任小天,恰似一个《哆啦A梦》式的守护结构。一开始多少夹杂这一些利用,利用小天想要完成自己的拯救星球计划,一步步偏轨,最后是完全的把小天当成亲人。

几乎每一条人物线都是重复的不圆满,但恰似是最好的答案。

3. “科幻”与“奇幻”的看片角度。 电影看完很清楚,他不是科幻而是奇幻的,如果你以一个另外角度的“儿童片”角度来看电影,这是一部合格的充满童真童趣且也直接预示的寓言式电影。 反派人物都没有棱角,他们都如此的相信“外星人”,但是有了外星人他们就开始消灭外星人。父母缺失的东西陪伴与争吵最后都是由莫扎特来买单。 在天文观测卫星上寻找与呼唤母亲,欧阳保罗的假大人形象被莫扎特揭穿,都给予了一层朦胧的色板,应试教育的苦与难我们都有经历过。但是孩子的童真争趣是不能磨灭的,任何角度而言,解决电影在“科幻”硬核大爱和“奇幻”小核老讲教育的缺失与包容来说,大抵电影是说在后者。

4. 电影的好与坏电影的坏评论区吐槽随处可见,但是从“儿童与陪伴守护”这个层面,电影所应该要给的人群,应该是孩子。如果从孩子的角度,带他去看就会觉得电影是造梦工厂,特效,音效都犹如打通的儿童片一样潜入梦,给你的是一场幻真幻假的梦。

理解每一个觉得低龄,幼稚的人的想法构造,电影就是非常的平,非常的让人觉得可能也就那个样。你不理解,幼稚,但是你其实或许是小孩子的你可能会喜欢,也不是非要你是小孩子。任何人都有不喜欢的权利。

正如电影里任小天跟父亲任大望争吵宇宙终极的问题。

热爱天文与宇宙的任小天回答着说"是科学。"

但是任大望说:“是艺术。”

但是其实我们都知道,解决一切的,不是科学,不是艺术,是爱。爱能让父子消灭隔阂,爱能让友情加倍,爱能让感情升温,也只有爱才能造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