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茹芸止步于《乘风破浪》第四次公演,是一个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结果。

八个字概括我的感受:哀其不幸,叹其不争。

许茹芸第一次亮相时,背景音乐竟然不是《如果云知道》或者《独角戏》,已经令我很意外了。

初舞台时,她也没有选择这两首经典中的任何一首,而是自弹自唱了一首相对没那么有名的《现在该怎么好》。

后来她说,选这首歌就是为了要打破大家对她的固有印象。

可如果这是许茹芸此次“乘风破浪”的初心,或者说是flag的话,那么她的表现则并不像她被淘汰时所说的那样“没有遗憾”。

在为期不短的节目进程中,许茹芸的存在感一直非常低。不仅在真人秀环节形同隐身,甚至在她最拿手的歌唱舞台上竟然也鲜有高光时刻。

复盘这次乘风破浪之旅,我觉得许茹芸还是应该首先告诉世界:姐到底是谁。

二十多年前,《如果云知道》这盘磁带在我的随身听里无限循环播放。就像齐溪说的那样,“她的歌都是我去ktv时经常会唱的”。

看到许茹芸来参加《乘风破浪》,我以为她会是另一个那英那样的天籁之声,或者是另一个阿朵那样的阅历担当,又或者是杨钰莹那样的“爷青回”。

可惜,许茹芸投出了一记“三不沾”。

对于当下这拨二三十岁或者再年轻一些的观众来说,许茹芸是陌生的。因此她们无法想象,“爱一旦结冰”或者“是谁导演这场戏”这样的歌词重新被许茹芸唱出时,会有多少人浑身发麻。

在这个观众喜爱度压倒一切的舞台上,许茹芸绝口不提自己的经典代表作,把自己搞得像个无名氏。

看一看本季的王心凌,以及上一季的杨钰莹,能把这么大的回忆杀压在箱子底的,只有许茹芸。

功劳簿固然不能当枕头,可功劳簿毕竟也不是黑历史,你藏它作甚。

许茹芸想要打破观众对她的固有印象,但她又没给观众留下什么新印象。

以前她是站桩型歌手,现在她还是。

以前她擅长唱慢歌,现在她还是。

以前她不擅长跳舞,现在她还是。

她想走出舒适区,可她为了走出而走出,犯了舍本逐末的错误。

也许,她并不在意到底能走到几公,所以才能“没有遗憾”。

也许,正是这种佛系的心态,才让许茹芸如此没有存在感。

在第三次公演结束后,队友们全去看结果了,只有许茹芸“非常听话地”留在训练室里玩手机。

当时节目组说的是请徐梦桃队长带着队内的危险队员去看结果。许茹芸是安全的,所以她才没去。

可是你再想想:就因为是安全的,所以就不去,这对劲儿吗?

许茹芸大概没想太多,所以她错失了和队友告别的机会。

可这已经是第三季《乘风破浪》了,队友们这一去意味着什么,许茹芸不该心里没数。

她错过的不只是告别的机会,更是表现的机会。

作为队中的大姐,她可以鼓励离开的人,可以输出一些金句。这些都是给自己加分的手段,说得好听点就叫“有团魂”。

可就是因为这一听话,一没多想,许茹芸就只能简单拥抱一下回来的徐梦桃和胡杏儿。没有任何意义,镜头也立刻就切走了。

队长带着危险队员去看结果,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游戏规则。即使许茹芸“不听话”,也不会损害其他人的利益。

可事实上,所有队伍都选择了“听话”,所有的安全队员都按要求留在了训练室。

这恰恰解释了为什么初代浪姐一直难以被超越。

因为初代浪姐最不缺的就是,不听话的人。

第四次公演,许茹芸和胡杏儿以“被清盘”的方式加入了于文文战队。

曾记否,一公时,许茹芸可是于文文挖墙脚都抢不来的人。

从一公时的炙手可热,到四公时的无人问津,甚至可以说是被各队敬而远之,许茹芸的浪姐之旅到此便气数已尽了。

什么考虑默契度啊,考虑队形啊,都是借口。

如果许茹芸是张天爱或者唐诗逸,你看她们抢不抢。

在那些队看来,许茹芸在人气方面不构成加分项,在舞蹈方面还会拖后腿,甚至玩都未必能玩到一起,所以她们没有任何理由去多此一举。

当年的一代名将,现在竟落得如此凄凉。此情此景让我想起《独角戏》的第一句歌词:是谁导演这场戏,在这孤单角色里。

这是许茹芸在《乘风破浪》的最后一个舞台。

她偏安一隅,陶醉地做着自己。

“做自己”是许茹芸置顶微博里面的一句话,也是导演组邀请她时打动了她的一句话。

《浪姐》一直都是大兵团作战:每一个冲锋在前的姐姐,身后都有一群智囊在分析应对。

我不知道是谁导演了这场戏,是谁让许茹芸躲在这孤单的角色里。

她本可以像杨钰莹那样,让新一代年轻观众继续为她倾倒。

可她却庸庸碌碌地走到了四公,只留下通篇场面话的告别感言,以及与姐姐们迟来的互动。

“做自己”不该成为缺少表现的遮羞布。

她做回了自己,却让我们失去了记忆中的许茹芸。

满仓大兄弟|深度剧评,浅谈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