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由珠江电影集团主办、广东省电影行业协会协办的第四期“电影工坊”活动,于广东4K电影创作中心举行。
原珠影总编室一级编辑、广东省电影行业协会驻会副会长祁海,广东省电影行业协会秘书长、广东省电影家协会艺术顾问郑大卫等电影专家就电影《似水流年》拍摄的幕后故事、粤港澳电影合作等主题进行探讨。
电影《似水流年》是青鸟电影制片有限公司、泰极电影有限公司、珠江电影制片厂、华星娱乐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剧情片,该片由严浩执导,孔良编剧,顾美华、斯琴高娃主演,于1984年9月7日在香港上映。影片讲述张姗姗为祖母奔丧从香港回到阔别多年的潮汕老家,与儿时好友孝松、阿珍夫妇重逢,三人之间发生感情纠葛的故事。
现场,新老“珠影人”共同观看了经典电影《似水流年》,放映结束后就电影内容主旨和影片表现手法等畅所欲言。
现场观影嘉宾发言
祁海以“《似水流年》对粤港澳电影的合作的启示”为主题展开探讨。他回忆,当年许多珠影人都为《似水流年》作出了贡献,其中就有编剧孔良,“孔良当时还是新人,但阅历丰富、思想开放、艺术功底扎实,创作该片的剧本就十分‘对路’。”
祁海现场发言
祁海指出,当年珠影大力支持《似水流年》,是新时期粤港澳电影界合作的先行者,在评估项目、合作方式、用人标准等方面都敢于突破常规,对今天粤港澳大湾区三地电影界如何合作,依然有借鉴意义。“今天研讨《似水流年》,不是简单的怀旧,而是温故知新,对于大湾区三地电影界的合作,怎样以新观念选择合适的题材、选择合适的合作模式、选择合适的主创人员尤其是优秀的新人,都很有启发。”
郑大卫向现场观众分享了更多《似水流年》的幕后创作故事。他评价,由“单一”走向“多元”,由“确定性”走向“不确定性”,《似水流年》打破了以往创作中“从一而终”的思想架构,是一部具有散文风格的电影,在当时功夫片、古装片流行的80年代港片中脱颖而出。
郑大卫现场发言
他分析,《似水流年》写一代“港漂”和家乡人们在情感上、人性上的反差。淡化了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用“远景式”的表现手法,以细节取胜,更接近生活的本性、更突出“情性”。“女主人公姗姗20年后从香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流年似水。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情境的人们,都可以从这部电影中得到共鸣。”
采写:南都记者许晓蕾 实习生李永萍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