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见。
最近最火的国产剧,非《梦华录》莫属。
播出至今,它不但累积播放量破7亿,而且其豆瓣评分也从刚开分的8.3一路涨到8.8,拿下“2022国产剧豆瓣最高评分”。
坊间对它争议颇多,有人说它是近年来少见的“古偶之光”,也有人说它评分虚高、名不符实。一时之间,《梦华录》的口碑仿佛成了“薛定谔的口碑”,让人难以定论。
《梦华录》成色到底如何?
下面,我们就来说道说道。
首先声明,写这篇影评,我们是剥离颜狗滤镜来写的。
刘亦菲的颜值扮相无可非议,她和陈晓的互动也确实很有磕点。可私以为,具体到一部剧的好坏来说,我们还是应该沉下心去挖点更有价值的“料”。
《梦华录》由关汉卿的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改编而来。
原著篇幅不长,主要围绕风尘女之间仗义相救的故事所展开。早前在2002年,这段传奇故事便被古装单元剧《爱情宝典》搬上了荧幕。
如今,《梦华录》通过改编,在体量上做出了较大的延伸。关汉卿的故事只占据前六集,此后三十多集都是原创剧情,讲赵盼儿、孙三娘、宋引章如何“北漂”闯东京,在东京立足的故事。
尽管故事有了比较大的改编创作,但原作“girls help girls”的故事内核却未作变动,只是给民俗市井文化和俊男靓女故事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剧中故事一共有两条叙事线,一条爱情线,一条事业线。
女主赵盼儿原本出身官宦人家,因父亲获罪而沦为贱籍(乐伎),后改籍归良,在杭州钱塘开茶坊。
赵盼儿与书生欧阳旭两情相悦。可欧阳旭高中探花后却成了“陈世美”,接受宫中娘娘指婚,另攀高枝。
赵盼儿不相信自己遇人不淑,决定远赴东京讨一个说法。进京路上,她沿途搭救了小姐妹孙三娘和宋引章,三人同行,最终在东京红红火火地搞起了茶楼事业。
新片网在处理姐妹情上,《梦华录》做得比较出彩的,是它没有加入姐妹互相扯头花的狗血桥段,而是用女性之间的互相救赎、互相欣赏感染观众。
这种“非雌竞”叙事,是女性主义剧近年来最常用的一种叙事,具有很明显的讨好意向。
导演杨阳曾说,她希望拍一部宋朝女子的“北漂故事”。因为有些东西是古代与现代相通的——无论古今,和好姐妹一起开一家梦想中的小店,都是一件让人梦寐以求的事。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梦华录》的创业线和《她们创业的那些事儿》《北辙南辕》的创业线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在往女性创业上整活。
只不过,为了凸显困境,编剧故意将三位女性的社会地位摆在一个很低的位置:她们没有好出身,也没有好境遇,都经历过遇人不淑。
三人一个被负,一个被休,一个被骗,搁一块就是一出古代版的比惨大会。
为了保证剧集的乐趣性,《梦华录》故意缩减了女主们的苦难史,放大了她们的励志史。
我们知晓她们各自的遭遇,但却很难被她们的遭遇刺痛。剧中只用零星段落简单地交代了她们的过去。比如孙三娘上一秒跟丈夫儿子争执,下一秒就投河自尽出现在了水上;宋引章与人私奔出走,再出场时已是落魄潦倒,像牲畜一样被圈养在家。
这种粗浅的交代,让观众很难与她们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共情,我们不理解她们脱籍的意义,也不知道她们为何要笃定心思地证明自己。
此外,在剧情设定上,《梦华录》还有一些古偶通病——男性拯救和金手指。
虽然该剧高举女性主义大旗、强调女性独立自强,但具体到故事中,男主顾千帆多数时候依旧以拯救者的形象出现。
赵盼儿和顾千帆第一次相遇,顾千帆就上演了英雄救美的情节。赵盼儿在县衙面临杖打折磨时,是顾千帆派手下及时出现救下了她。入京后,姐妹三人被人陷害游街示众后,也是顾千帆替她们出气,安排她们入驻顶级宅院……
有意思的是,该剧为主人公加设的金手指,也同样不在少数。
顾千帆是东京皇城司的“活阎罗”,不但自己有钱有势又能打,父亲还是即将升任宰相的东京知州。
孙三娘厨艺一流,做茶点天下无双;
宋引章是江南琵琶名手,随便弹一曲,就引得路人交口称赞。
赵盼儿不但足智多谋、茶艺高超,而且还自带buff,可随机解锁高超球技和高超赌技。
这些设定打一开始就注定,剧中角色并不是我们常见的平民角色,而是让普通人望而却步的伪平民、伪底层。
所以,实事求是地说,拿下8.8的高分,对《梦华录》这部剧来说,确实是虚高了。
因为从纵向来看,豆瓣与其评分不相上下的古装剧,都是这个水平:《甄嬛传》9.3,《大秦帝国之裂变》9.3,《大秦帝国之纵横》9.3,《汉武大帝》9.2,《康熙王朝》9.2,《大明宫词》9.1……除质感过硬外,往往还具有一定的史诗感。
与上述剧集比起来,《梦华录》的格局无疑小得多。
之所以能够拿到8.8,除营销影响、粉丝力捧外,该剧还有一个致命的杀手锏——同行衬托。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在当下的古偶范畴内,《梦华录》确实担得起“一家独大”的风头:它没有演技拉胯、没有辣眼滤镜、没有柔光磨皮、没有塑料特效、没有抠图置景……
就制作层面来说,剧组确实下了功夫。从服化道到取景、构图、色调,都让人眼前一亮。无论是烟雨江南还是繁华汴京,氛围感都很足。
赵盼儿的湖边茶坊,临水而建,杨柳成排,近处二三客人喝茶聊天,远处碧波荡漾,看上去诗情画意,清雅别致。
编剧对北宋历史做足功课:称呼皇帝为“官家”、衙门官职分门别类、横弹琵琶、百姓对簿公堂没有跪着而是站着……
如果非要在制作上吹毛求疵,那就是武打动作略显浮夸,有点“神剧”色彩,相对敷衍。
与制作相得益彰的,是该剧情感戏上的“小火慢熬”。
《梦华录》没有使用“一见钟情”的古偶模板,而是让男女主在“不打不相识”中慢慢摸索、彼此吸引。与那些迅速示爱、充满工业糖精的古偶剧比起来,这种暗戳戳的心意拉扯,显然更为抓人。
剧中很多沉默场景,都带出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香云楼送别那场戏,一个衣香鬓影 ,凭栏远眺;一个莲叶泛舟,默默回望。什么都不必说,极限拉丝的眼神已经让情思弥漫,酥酥麻麻。
衙门重逢那场戏,赵盼儿穿越拥挤人群看到了屏风后面的顾千帆,两人只用眼神上的交互,就道出了心绪上的暗涌。
绝。
导演点染成画、以景衬人,用这种点睛之笔,点出了古人情感上的欲语还休,有古风古韵,也有历史气息。
只可惜,作为一部古偶剧,《梦华录》的好,也仅仅止步于此。
它的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它与真正的古装好剧存有明显的距离,但又可力压一众“庸脂俗粉”,成为近期古偶剧里最出挑的那一个。
它成色如何,注定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它的出圈,既得益于观众的宽容仁慈,也得益于国产古偶的粗制滥造。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