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部片,哪怕热度过了,评分降了,争议多了,还是值得往更深处聊。

毕竟是半年内影迷圈屈指可数的大爆款。

不只是数据和口碑爆发。

《瞬息全宇宙》之所以“以小博大”,在影迷内部掀起难得的讨论高潮,Sir认为更多因为它的“丰富”。

话题从“真香的杨紫琼”,到令你脑容量过载的多重宇宙、钢琴脚、香肠手,沉默的石头……

最后引申到电影表达的多义性讨论。

而这场“丰富革命”的幕后发起者,才是Sir今天的主角。

关于“TA”。

其实在很多我们熟悉的影片都出现过,哪怕只短短3秒。

国内观众或许陌生。

可海外影视圈早已意识到TA的“危险”,送出外号:

好莱坞搅局者”。

01

说起“A24”。

很多国内观众印象或许只停留在这个熟悉的片头动画——嗯,见过!

可它到底是个啥?

也不算很特别

一家在2012年成立于美国纽约的独立电影公司。

主要做电影发行,偶尔参与影视剧制作,当时创始人之一Daniel Katz在意大利获得启动资金,正好途径一条名叫“A24”的高速公路。

一拍大腿。

得,公司就叫这个了!

毕竟他自己也没多想,相比同时期大名鼎鼎的好莱坞巨头,像A24这种小的独立电影公司在美国,没有1000家,也有900家。

他们都得在残酷的电影市场搏杀。

A24凭什么留下来了?

最直观的印象

好电影似乎它都有份。

△ A24代表作

奥斯卡、金球、戛纳评审团……奖拿了一大圈,甚至靠着影片口碑把公司本身,都打造成影迷圈的知名IP。

接着挖,你会发现它的片子都有自己独特气质。

跟老板取公司名字的风格一致

A24,天生“反骨”。

美国GQ直接称它为“好莱坞搅局者”,因为它碰的电影都是“好莱坞不敢碰”的。

拿奖的,都是冲击主流审美的题材。

不拿奖的,A24玩更嗨:

情色

用迷醉鲜活的青年肉体,还原美国大学生春假状态的限制级作品《春假》;

美国版《画皮》,让“寡姐”斯嘉丽·约翰逊愿意全裸出演的《皮囊之下》;

以及这两年爆火的,把毒品、性爱和暴力一锅端的美剧《亢奋》。

恐怖

2015年让安雅·泰勒-乔伊一炮而红的恐怖片《女巫》;

2018年被誉为“注定留名影史”的年度最佳恐怖片《遗传厄运》;

以及2019年Sir看得最邪性的恐怖片《仲夏夜惊魂》;

当然还有那些无法用单一类型概括的“奇怪东西”。

不谈恋爱就会变成动物的《龙虾》;

跟一个会放屁的尸体不离不弃的《瑞士军刀男》;

让付兰兰自导自演玩嗨了,复刻影史级大烂片《房间》的《灾难艺术家》;

以及,萨弗迪兄弟拍出来折磨和刺激观众情绪的电影《原钻》;

……

剑走偏锋。

情色、暴力、惊悚、荒诞……边缘人、Loser、怪咖、叛逆少年、少数族裔……性平权、乌托邦、反主流……

来者不拒。

现在你知道Sir为什么要如此隆重地介绍它。

很简单。

作为一家电影公司。

它酷啊!

02

Sir马上要泼一盆“冷水”:

小圈子认为的“酷”+业内人士认为的“好”≠能赚钱。

别说Sir俗。

对一家没有任何家底和背景的小公司,钱,意味能活着。

刚刚获得戛纳金棕榈,《悲情三角》《方形》的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前些天接受媒体采访时诉说了自己去好莱坞拉投资的经历:

美国人吹牛吹得热情洋溢,跟我说什么也不用担心,钱管够。

于是当我们要签合同的时候……美国人问我:

可是你的电影里没有选大明星啊?

我说,我一直都强调我不要用大明星啊!

于是他们撤资了!

凤凰娱乐ifeng电影

一定程度侧面反映

在好莱坞想搞钱,得先学会搞噱头。

A24发行的电影里,往往有着吸引眼球的“神来之笔”:

《瑞士军刀男》。

剧情梗概几乎可以概括为“我和尸体搞个基”。

一具臭屁连天的尸体,一个废柴男主汉克,走遍天涯海角相依为命。

看起来很屎尿屁对吧?

直到“尸体”突然活过来,故事开始散发诡异的活力。

失忆后的尸体不断追TA问男主:

我,勃起了怎么办?

见到女神,想亲嘴怎么办?

还有还有,想@#¥%了怎么办!

男主虽是个大活人,可这些问题……

他也不知道啊!

人生全程loser,活得自卑又憋屈,甚至都不敢当众放屁。

他甚至羡慕这具死尸,哪有什么包袱,想放就放,想说就说。

生者行尸走肉,亡者虽死犹生。

谁生谁死?

神来之笔,在于那段臆想出来的“与尸共舞”旅程,是汉克在决定自杀前,最后一次自我救赎。

那具尸体,映照着现实中更空虚的行尸走肉。

《瞬息全宇宙》。

神来之笔,在杨紫琼向反派表白那一跪。

乍看只是一次恶趣味的反转罢了?

细品,值得玩味。

夫妻多年,激情逐渐淡去。

一事无成的女主心怀怨愤,无数次幻想着,假如当初没有跟他在一起,自己会不会过上更好的生活?

可结果是无数次选择的总和。

就连危险来临时,被问到是去实现自我价值,拯救世界,还是躺这儿等人算账的时候。

她还是习惯性逃避:我宁愿躺在这。

“拯救世界”绝非什么新奇冒险。

她不仅要牺牲眼前的安稳,还得违背惯性、兴趣、愿望、规律、常理……

这一跪,捧腹中,亦是对所有躺平的我们的凝视。

没完。

《鬼魅浮生》,即使往往噱头大于内容的恐怖片也能玩出新意。

第一眼许多观众会觉得简直荒唐!

演员你看不见

影帝卡西·阿弗莱克演一只“床单鬼”,全程没露脸。

剧情你看不见

男主车祸死后化成鬼魂,像变态一样披着床单在前女友家四处游荡。

女友后来搬离伤心地,临走前,往墙缝里塞了张纸条。

故事简单到让人昏睡:男主想看看女友对自己写了啥。

可就连这一点点悬念,导演也没想让你看见。

男主等了又等,死了再死……终于成功抠出纸条。

就在那瞬间

灰。飞。烟。灭。了。

纸条上写了什么?

不知道。

Sir第一遍看也差点气到跺脚,但回过头想想,这不才是真正的神来之笔?

它那么轻薄,只是从本子上撕下的一张纸,和一行字。

却那么沉重,值得死去的爱人花几辈子去等待答案的揭晓。

不是谁心里都能容得下这样一张“纸条”。

它是执念。

更是这个年代逐渐消逝的哀伤和浪漫。

古德TV

还有许多荒谬又美妙的瞬间,Sir就不详细举例。

《原钻》里狂喜之际死在乱枪下的赌徒;

《龙虾》里单身会变成猪的社会寓言;

《X》里凝视着年轻肉体的干瘪老太太……

什么是“神来之笔”?

换个更通俗说法就是,“还能这样”?

但A24的电影里,总是在让人感叹“还能这样”之后,再给你无声的闷头一棒:

我,想不想也像TA这样。

这就不只是噱头这么简单了。

03

别误会,Sir今天并不是想说什么“A24出品必属精品”。

主导过《犬之岛》《社交网络》《老无所依》等名作的好莱坞资深制片人斯科特·鲁丁指出过A24的不同,并高度赞扬了A24的低调。

他们是原味的可口可乐,其他公司都是新款可乐。

原味可口可乐,代表什么?

这句话是夸奖,同时也暗暗指出A24的限制。

他说的是一种“包装后的叛逆”。

配方经典,口味固定,百分百满足预先期待。

换句话说,A24的电影,有着一种近乎病态的追逐确定的安全感。

什么是叛逆?

如果用经典电影举例

夏布洛尔的《冷酷祭典》里,两个被有钱雇主温柔以待的穷女人,没有任何预兆突然拿起枪,崩掉雇主一家;

伍迪·艾伦的《安妮·霍尔》里,对“独立”的质疑,和对爱情的不相信;

今村昌平的《楢山节考》里,如蛆虫一样活着的人们原始、野蛮的行径;

……

他们是明确向主流价值观质问:

人性可以善,可以恶,可人被善待时,一定会向善吗?

爱情和憎恶是反义词吗?

主流道德观到底是道德,还是当权者的规训?

……

这些叛逆,并不追究答案,它让观众自己思考。

A24不一样。

它让你思考,却终究会留下一个让你安心的答案(假象)。

这些电影过程再放飞,结局会收束于同一个“主旋律”:

和解。

《瞬息全宇宙》母女和解,《伯德小姐》与青春、与自我和解,《瑞士军刀男》与尸体,与外界和解……

……

这些电影,往深处去,都可以更反骨。

但A24就停在这——至少就在这里断句。

看似靠叛逆和非主流出道的A24,拥有最拥护主流价值的内在。

这才是A24能无往不利的原因。

更别说他们的选题,每每都把握社会关心的政治议题,朝精准痛点开枪。

LGBTQ,社会边缘人,人工智能,种族和移民……

以及极为先进的营销能力:

根据电影的内容设计出相应logo。

还会给电影中的角色建立社交账号,和观众们亲密互动。

《机械姬》中,Ava就拥有自己的Tinder账号。

可以和粉丝线上聊心。

《女巫》中童谣唱到的山羊Black Philip也有推特账号。

在被称为“分手电影”的《仲夏夜惊魂》上映时。

A24和心理咨询平台合作,为幸运情侣观众提供三个月的免费亲密关系治疗。

A24还在纽约为《鬼魅浮生》和《原钻》开了两家快闪店。

毫不夸张地说,营销手段吊打同行。

所以,Sir花这么多工夫介绍A24的原因是什么?

不造神也不毁神,这家公司的故事远没有到结局。

Sir真正想说的是,至少于电影创作

大众与小众,主流与非主流,冒犯与迎合,商业与艺术……它们应该是多选项,而非单选项。

A24的成功在于平衡。

前提是,它们有取舍和斟酌的空间。

可一旦平衡打破,一旦局面沦为非此即彼的二元选择,甚至没有选择。

或许。

我们将只剩下统一配方的“可口可乐”。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阿莫多瓦尼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