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到这部国产片,你的年度最佳影片排行榜,必然得重新排序了。
作为一部微电影,它短小精悍但用情至深。在多个微电影评选中荣获“最佳影片”大奖。
很多影评人都对它赞不绝口,称之为一些国产商业电影的教科书——
《一只舞鞋》。
影片于2015年一经发行,便连摘多项大奖,引发业内外众多人士的关注与讨论。
坦白地说,这部影片不刺激、不惊悚、不奇幻,与一切故弄玄虚的噱头毫不相干,但意外的是,观影后它带给人的内心冲击是非常强烈的。
也正是这样的影片,在向我们展示——
电影,原本是可以这样纯净的。
【1】
电影开篇直击核心——
一双小手从水盆中捞出练舞鞋反复搓洗,在这个灯光昏暗,家徒四壁的房间里这个女孩洗着舞鞋,非常专注。
她叫梅梅,自幼双腿残疾,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走路,而此刻,她满眼都是对这双舞鞋的珍爱。
镜头一转,一个女人擦地擦得满头是汗。
这时她接听了一个电话,只听她说,“张总,过一阵就是梅梅生日了,可不可以按时把工资结了,想给梅梅买个蛋糕。”
语气卑微,连连道谢。
至此,仅仅几分钟,影片已描好了故事的矛盾点。
小女孩梅梅因为这场本不该属于她的舞蹈梦,而触发了一个如梦幻般感人至深的故事。
不光是身体上的残疾,生活条件的艰苦也使她的梦想显得更加遥远。尽管如此,母女俩也没有被生活打败,梅梅从小懂事, 6岁就明白柴米贵。
有一幕——妈妈出门上班,家里只留了一个包子,梅梅张了张嘴没舍得吃,抠出来一点馅喂给了在旁边摇尾巴的狗狗“欢喜”,剩下的包子还用碗盖好,等着妈妈回来吃。
她懂事得令人心疼。
妈妈虽然过的艰苦,但从未想过抛弃这个残疾孩子。
曾有不怀好意的人建议她让梅梅去当残疾乞讨的托儿,利用梅梅博取世人的同情来挣钱。
对于这样的建议,梅梅妈二话没说,给了那人一巴掌叫他滚。
影片之外,那些年骗残疾孩子上街乞讨的犯罪案件,比比皆是。
臭名昭著的梅姨,就曾将卖不出去的孩子打成残疾上街乞讨,欺骗心善的人帮他们赚钱。
在2019年被河南大学授予本科学位的李创业,也曾因自幼患小儿麻痹症,被不法分子利用,惨遭被骗7年沿街乞讨的生活。
这个细节的加入,正是导演对现实社会的洞察,更是一份社会责任感的意象化体现。
爱之深,责之切。
也正因如此,妈妈从未支持过梅梅的舞蹈梦,因为她知道,梅梅这幅残缺的身体让她的舞蹈梦想成为了天方夜谭。与其给她希望,不如从一开始就将梦想扼杀在萌芽。
直到,梅梅认识了娜娜。
【2】
娜娜,跟梅梅拥有截然不同的绚丽人生。
娜娜是舞蹈教室老师的女儿,自幼跳舞天赋极高,一旦起舞就变得非常耀眼。
也正是这份光芒,闪耀到了教室外透过门缝看到入迷的梅梅。
梅梅喜欢舞蹈,实际是一份对自由舒展身体的向往,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而沉浸在舞蹈世界里的娜娜对这一切毫无觉察,甚至不知道她的舞鞋每天都是这个小女孩带着近乎于虔诚的心情偷偷洗干净的。
直到有一天,舞蹈老师有事,嘱托娜娜第二天带课,于是她在舞蹈教室呆到很晚,撞上了来“偷鞋”的梅梅。
两个从未直面的孩子,仿佛心灵上早已有了沟通,也可能是她俩无意展露的人性本善使她们瞬间靠近,并约定在梅梅生日这天一起在教室学跳舞,吃蛋糕。
孩子们做出的约定,在大人看来无异于梦呓。
而且,梅梅生日这天突然下起了大暴雨,梅梅被困在家里,失落的看着早已准备好的蛋糕,因为她无法赴约了。
另一边,娜娜也没去舞蹈教室,在这个暴雨的夜晚她失踪了。
妈妈急得到处找她,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娜娜冒着狂风暴雨找到了梅梅家,只为坚守约定,奔赴这场心灵之约。
而梅梅,也在几近绝望时意外实现了她的这份“妄想”。导演将这一段梅梅从期望到绝望的心路历程展现的十分细腻,节奏把控张弛有度。
这将近十分钟的情节,仅有几句零星的台词,却看的人十分心疼。
梅梅内心,先是期待。
门外有脚步声响起,梅梅盯着门口聚精会神,鼻涕流下来都浑然不觉,连小狗欢喜都跟着激动。
但不是。
接着,她变得不敢期待。
她像平日晚上一样,挪到床前坐上去,开始洗舞鞋。好像不期待了,又好像装作漫不经心的看向门外,心里还在小心翼翼地期待着。
然后,逐渐失望。
夜越来越深,雨越下越大,她把舞鞋都洗干净了,外追风动漫面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她觉得娜娜肯定不会来找她了。
梅梅伤心的掉下了眼泪,但也不责怪娜娜,这本就是自己一个不切实际的“妄想”。
所以,当娜娜真的出现在她家门口时, 梅梅的表情是羞涩中带着一丝不可思议。
她没说一句话,走到娜娜面前,轻轻地抱住了她。在这份真情面前,似乎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
这一刻,萦绕在她们中间的是没有被世俗沾染过的善良和纯真,以及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给予对方的赤诚之心。
梅梅穿上了娜娜的舞鞋,娜娜吃到了梅梅的生日蛋糕。
两人掉下眼泪的那一刻,不仅有完成梦想的喜悦,也有完成背后付出的太多努力终于看到成果的释怀,以及感受到了被爱着的点滴幸福。
影片既沉重又发人深省,既感动又有令人破涕而笑的喜悦。
打破思想禁锢的,往往是最纯粹的善良和一往无前的执着。
也正是这段无台词表演将影片推上了整部影片的高潮——梅梅的“妄想”,在两个孩子看似不成熟的约定下突破考验,得以实现。
看到这一幕,很多观众或许都跟两位妈妈一样,深受震撼并感到一丝愧疚。两个孩子展现出的人性光辉,让许多成年人都自愧不如。
明明我们同处一个世界,却理所当然的活在了不同空间。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美好世界吗?
所谓美好世界是属于每一个人,还是只属于一部分人?为了这样的世界,我们应该做出怎样的努力,又如何将“妄想”照进现实,影片给了我们一份极其温暖的答案。
而这份叩击心灵的问答题所带来的内心振动,在观影过后也久久不能平息。
残疾或健全,这种仅仅是人体形态上的差异化,却从内心层面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尊重割裂,并通过语言与行动的表现形式将差异演变成暴力与冷暴力。
只有消解掉这种暴力,才是抵达美好世界唯一且正确的途径。
【3】
影片进行至此,它强大的情感内核已足够动人,但影片之外的故事更值得品味。
影片中的梅梅,在现实生活中是在汶川地震中被砸断脚的孤儿,韩赤飞导演团队在得知女孩情况之后,多次资助她做手术,帮她重新站起来。
特别会跳舞的维族小姑娘娜娜,就是因为极的高舞蹈天赋被导演一眼选中,并多次出演他的电影。
韩赤飞导演非常善于挖掘素人,更善于将素人的情绪展现到镜头里,这对导演敏锐的情绪捕捉能力和节奏把控,对演员的调度都是考验。
梅梅在经历了大地震后,失去双亲,失去正常的行动能力,仍然能保持乐观看待生活的心态,这非常难得。
通过影片,导演就将这一点展现的淋漓尽致,梅梅对于梦想坚定而渴望的眼神,生活中总想替妈妈分担家务,她的懂事在导演的镜头下显得尤为可爱,惹人怜惜。
还有,舞蹈小天才娜娜。
除了卓越的舞姿展现,在人格的塑造上,导演也为她呈现出与娴熟舞技形成强烈反差的本真天性。
实际上,促使她冒雨赴约的是梅梅对学舞蹈的热忱,那个倔强又渴望的眼神打动了娜娜。
她不愿意让梅梅的愿望落空。
在她们俩身上,满溢着人性最纯粹最原始的温柔与善良,这也是影片最打动我的情感核心。
短短半个小时的故事片,才看得人津津有味,热泪盈眶。
专注于故事本身,而不被太多华丽的包装干扰。这不仅能直达电影本质,更是一种值得被践行的生活心态。
这也是导演一贯的创作理念。
2012年,在豆瓣8.1分电影长片《八十一枚金币》中,导演通过留守儿童丫丫的纯真眼神,攒金币的执着,刻画出孩子对外出务工的母亲的守望与思念。
这种细腻情感表达的根本,实则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正如,梅梅与娜娜这两个人物之间,不仅是对梦想的触碰,更反映了残疾人的积极生活态度和社会对残疾人的帮扶。
比如前文中提到的李创业,被骗乞讨7年,16岁被老板放回家,他非常迷茫,不知道未来该何去何从,于是他想到了读书学习。
从小学二年级的课程读起,之后勤奋学习,2013年被河南省商丘医学专科学校录取,三年后专升本考上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学习临床医学。
30岁正式毕业,却没有一家医院愿意录用他做医生。
此后他刻苦考过医师资格证,下乡做了一名基层医生,服务农村群众。2020年疫情以来,李创业一直在村里做志愿者,帮助防控疫情。
他身上带有很多残疾人身上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优良品质。
同时,社会对于残疾人的关心和帮扶也让这个群体的生活充满色彩。
2017年周权花费40万元在一处废弃工厂车间,改造建成了一个“盲人电影院”。
在这个30多平米的空间内,一台投影仪,几部音响,就实现了盲人的光影世界,将电影造梦送进他们的世界。
他们也因这样一个温暖的场所,有了相同爱好的朋友,有了互相帮助的知己和对这个世界更丰富的认知。
包括,两个多月前刚刚落幕的冬季残奥会,视障运动员李端,在黑暗中摸索了1分钟点燃主火炬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沸腾了。
就在两周前,B站上的up主还受到国外残障人战队“四方神”启发,组建了国内的全残障人士英雄联盟战队。
并且在全球无障碍宣传日当天,发起了主题为“无障·爱电竞”的英雄联盟残障人士电竞对抗赛。
这些象征着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社会所有人对残疾群体的鼓励,与《一只舞鞋》想要传达的价值观殊途同归。
不管在任何一个领域,残障都不应成为阻碍。
残障群体面对本不该奢望的梦想,有时比普通人更执着,更勇往直前。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尽相同,有光照必然有有阴影,但失意人生同样能谱写美妙乐章。
同时,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或许社会冷漠已被定论,但当我们知道一家厂商积极吸收残疾人员工时,仍然会被感动,并愿意让它成为“热搜”,从而推动社会正能量的积攒。
而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善良,对弱者的不抛弃不放弃。
长此以往,更多人内心中被世俗埋葬起来的善良与热情,才会被激发,小小的种子才会重新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发芽开花。
最终得到阳光雨露的馈赠,变成一整片令人赞叹的花海。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