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遇到最大的困难和瓶颈就是,我们团队的人都不愿意接受采访!我说这什么公司呀?(笑)我这么大年纪了还要我出来!”采访一开始,王征宇便给了专访他的新京报记者一个并非意料之外的作答。

从《向往的生活》《幸福三重奏》到《哈哈哈哈哈》,王征宇操盘的综艺都和他的性格一样:任性、真实——不进行预设,不迎合市场,不看重舆论。早年,他曾和媒体分享自己面对资本的三个原则:别管我做什么;别管我什么时候做;别管我怎么做。

这种任性的坚持,也造就了《向往的生活》的独树一帜。2017年,在各种真人秀拼命“内卷”之时,王征宇撕开了一处安静的喘息之所——一个远离城市匆忙的“蘑菇屋”,几位家人邀请身边的朋友前来做客,随遇而安地劳作、做饭、遛弯、聊天,玩一些根本没难度的小游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当年,如此“乌托邦”的综艺连赞助都很难拉到。但这对于王征宇而言并不重要。他可以“裸拍”六集,可以靠人脉请来嘉宾帮忙,只要能让他沉下心来做一档他认为真正好的节目

如此,《向往的生活》就像山珍海味后的一碗白粥,清淡温暖,陪伴观众一下走过了六个年头。日前,《向往的生活》第六季开播,蘑菇屋一家来到了心心念念的海边,出海捕鱼、近岸赶海,和来做客的朋友共同解锁海洋生物、烹饪当地美食……还是熟悉的味道,还是一样的恬静自然。但很快,#向往的生活 无聊#上了微博热搜首位。

节目宣传团队紧张地向王征宇解释,但王征宇依然没有按套路出牌,话锋一转:“一档节目做到第六季,还有观众因为内容本身在讨论这个节目,这已经是我觉得很可贵的地方了!我不喜欢综艺上个热搜就是什么谁的衣服,谁的发型,谁说了一句什么话……现在还能在内容层面讨论,不管是好的是坏的,我都很感谢。”

业内流传一句话,没有在掌声中结束的节目。早在《向往的生活》成为国民节目的那一刻,王征宇便接受了综艺的“宿命”。“有多少人喜欢你,就有多少人讨厌你,你没办法让所有人满意。”

被评价“无聊”之后,身处蘑菇屋的张艺兴、张子枫带着客人丁一滕一起做了一场直播。直播中,三人驶着小船在大海之上,画面中只有海风吹拂的声音,伴随着三个人轻柔的歌声和谈笑声;太阳从海平面缓缓升起,生活就像按下了静止符,一切都是如此安逸。

张艺兴、张子枫、丁一滕直播。

王征宇依然坚持着他内心秩序中的任性与执拗。“《向往的生活》的核心就是治愈。我们可以不断自我否定与解剖,但这个核心绝不能改变。”

【王征宇自述】

谈玩法

坚持轻松到极致,不要“卷”

新节目会想着怎么样去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但走到四季以后的老节目,本质上所有成功的路径都是来自于原来。《向往的生活》的成功路径来自于,有人喜欢黄磊做饭,有人喜欢看家庭氛围,有人喜欢看他们干农活,有人喜欢他们晚上聊天、闹着玩,有人喜欢熟人来做客……如果你动了其中一条成功路径,其实就是动了基本盘;但是你不变化,基本盘就会越来越小,新的观众不会进来。所以老节目必须得变。

每一季我们都会把蘑菇屋带到不同的地方,但这一季是我们第一次来到海边。为什么拍海边?因为《向往的生活》中一个看点就来自于自然生态的变化。我们受限于在第一季度拍摄,大多选择的是长江以南的地方。但农作物条件差不多,越来越同质化。上一季湖南常德,我们就硬生生想出了个种树。而北方像内蒙古、新疆、东北这些地方一般7月到9月才会有收获。我其实一直想改档到第三季度(播出),这样我们可以去东北凿冰摸鱼,去内蒙古看万亩良田,去新疆摘葡萄、晒葡萄干……也很好玩。但目前,海边是这一季比较好的选择。

《向往的生活》第六季终于来到了嘉宾们心心念念的海边。

但海边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海上捕鱼并不像农耕那么稳定。你出去一趟,回来能捕多少根本不知道。所以我们提心吊胆的。而且这事不能作假,也没法作假,毕竟我们不是在水库里捞鱼。在大海上,老天爷给你多少就是多少。他们第一次出去捕鱼,放了400米的网,就捕了三条;第二次出去,2000米的网,捕了四条。

综艺制作当中,我们不管是玩游戏还是做任务,都要提前测试最优解。比如泥潭游戏的最优解就是大家都掉进去了。但海边作业是没有最优解的。导演组测试的时候,几十趟的出海,每次结果都不一样。所以只能根据现场情况,再来判定我们后面该怎么做。这是海边最难的地方。

但这一季我们最大的困难还是来自于创新。后来,我们定下来的基本原则是,《向往的生活》一定还是要放松的,不要“卷”,要让这个节目真正保持它自己的风骨——能够治愈人心,能够让大家带着美梦去入睡。所以不论是画面呈现、场景拍摄,还是意境营造,我们就让它轻松到极致。甚至这一季我们会有很多放空的内容。我不要什么话题,只希望真正看这个节目、喜欢这个节目的观众,能够因为这种治愈而得到满足。

第二个,如何在细节上创新。去年我们加了仓库,结尾的时候做了音乐会和图书馆的特辑。这都是偏“架空”的内容。今年我们来到了大海边。这是更像童话一样的地方。所以我们定了一个调子叫作:前面是大海,后面是村子;向前一步是梦想,向后一步是现实。比如,大海是我们设定的“梦想”,所以有了积攒贝壳换取挂件的解锁式玩法;我们也会有沙滩车、海里的游泳池,还有书屋。每个小孩都梦想过有个书屋……我们希望把这些做得更“超现实”,让大家感受到美好。正常情况下,结尾我们还是会做特辑,只是今年可能会更“夸张”。我们希望把想看海的人都找来,去突破束缚,营造更多美好。

本季创新了解锁大海生物、村子等新玩法。

梦幻的沙滩车。

总体来说,每年创新都是很难的,但也习惯了。其间我们也探讨过好多,但这节目根本还是想治愈观众,而不是想上热搜。热搜是商务的要求,在我这里没有,我也不在乎。前两天我看到一个评论,有个朋友患上抑郁症,但会等着看《向往的生活》。我觉得能够让观众从中得到心灵平静,或者得到些其他什么,那就可以了。

谈固定嘉宾

这个“家庭”是节目根本,不能随便改动

老节目还有一点很难改,在于嘉宾。

《极限挑战》有“极限男人帮”,《王牌对王牌》是“王牌家族”……但《向往的生活》营造了市场范围内没有的概念,叫“家庭”——我们理解为是一种乌托邦式的,非原生关系的重组家庭。在这里,大家可以很自然地叫对方“爸爸”、“哥哥”、“妹妹”。那么在这个概念里,如果我动了其中一位嘉宾,其实就是动了根本——比如让(更换)“极限男人帮”来做这个节目,也会很好看,但就不是《向往的生活》了。很大一部分观众已经习惯了这个“家庭”的相处模式,也是因为喜欢这个“家庭”才来看这个节目。

但是你(完全)不动,又会有问题。我一直跟我的制作团队说一个道理,一个节目最开始的时候,是艺人给节目赋能,也就是说艺人给节目带来最初的流量和看点。以黄磊举例,比如“黄小厨”于《向往的生活》,“神算子”于《极限挑战》,这些都是黄磊本人的特性给予节目组的。但是当一个节目做了两季或者三季以后,其实就是节目给艺人赋能。你所营造的场景和你所设计的东西是不是新的?能不能让艺人有驱动感,对这个事情感兴趣?现在很多节目都容易陷入艺人玩什么都像玩老的东西。

所以《向往的生活》做了大量氛围感的营造,就是为了让艺人觉得这个地方还挺来劲的。而且在人物关系上,我们在何炅、黄磊、大华(刘宪华)这个家庭中,慢慢加入了彭彭(彭昱畅);大华走了之后,妹妹(张子枫)来了,然后去年又来了张艺兴。艺兴带来的原生关系是他是黄老师的徒弟,从小就认识何老师。这都是希望把家庭关系进行拓展,而非改变。

但是拓展也不是随便加——新来的人必须是跟家里人能够产生关系。当时大华走的时候,很多流量艺人都想当《向往的生活》固定嘉宾,我都拒绝了。后来我们选择了妹妹张子枫。因为我们觉得妹妹加入这个家,对家里的所有人都不会造成“伤害”。这个是我做节目的基本原则。可能也是秉持这种原则,我们的节目才能没什么矛盾。

酷漫库

张子枫

其实每一个新进来的人,都会带来新的化学反应和成长。像这一季,妹妹已经比以前更主动了,会很自然地叫艺兴为“哥”,也更能扛事儿,跟不熟悉的人也开始主动聊天了。而艺兴和彭彭的相处模式更像是“憨兄弟”,两个人说的话没有一句在点上(笑)。

对于艺兴的表现,这一季第一期艺兴在海边说“带领华语音乐走向世界”,这句话是我坚持要剪辑出来的。因为我和他接触了之后发现他真的是这么想的。他是个“清白的野心家”,也足够努力,够上进。我也一直鼓励他成为自己,先去这么做,我们从来就不怕人家说什么。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但是你必须去表达。上一季他刚来的时候,还是有一些打不开,或者说谨慎,和别人打交道没有那么自如。但今年他已经(成长了)。他会叫彭彭和子枫为弟弟、妹妹,他也会试图跟每个来的朋友都聊一下,像许知远老师。尤其第三期他身体好起来之后就“活泛”起来了,和大家玩成一片。《向往的生活》的笑点都来自于这种细小的地方,不是游戏的强制性笑点。我觉得这些都是关于一个“家庭”衍生出来的看点。

但是后面要怎么做?要不要再加人?其实我也没想好。我每年把头发都薅完了去考虑。而且现在家庭本身的家底子够厚,那我们就先看看再说吧。

张艺兴

谈飞行嘉宾

许知远令人惊喜,总做老友会让节目“死气沉沉”

飞行嘉宾,也是人物关系的一部分。这一季我们看到很多人想让丹丹姐(宋丹丹)再来,因为观众对《向往的生活》固有的印象是“老友相聚”。但几个问题:家庭成员有没有那么多老友?还得是被大众熟知的。而且,并不是观众觉得他们是老友,他们就真的是老友。哪怕何老师、黄老师交际圈子那么广,相对亲密的朋友关系也是有限的。另外,一个老友如果频繁来,他们身上的东西也会被消耗完。

当然,导演组不会放弃老友。像黄渤、宋丹丹、谭松韵、毛不易、李诞、陈赫,这些老友都属于常来常往。他们现在来已经不需要提前打通告了。啥时候有空,别的嘉宾在,你也随时可以来。

但我们也不能只做老友,不然节目会死气沉沉。所以这一季在飞行嘉宾的选择上,我们突破了自己的安全区,拓展了很多未知的人,去试探,看我赌来的人能不能给节目赋予新东西。

沈腾、马丽给“蘑菇屋”带来了很多笑点。

像我最开心的是邀请到许知远老师。他其实和那一期的嘉宾都不太认识,他只是多年前采访过黄老师,黄老师也很喜欢他给书写的序。但就像平时你在家组局,也有朋友的朋友来一样。虽然不熟悉,但你也很想坐下来喝一杯,认识认识。许知远老师就是这样。而且他特别有意思,和啥人都能聊上天。他和尹昉的太太聊世界上舞种的变迁(尹昉太太是一名舞者);和何老师聊为人相处之道;和杨迪说,“我们都是一样的人”(笑)。而且他和以往大家都是团队合作不一样,白天的时候他自己单刷了一条线“打野”,完全没和大家在一起。我们完全可以剪一期《许知远在向往打野的日子》。

今年,我们便如此给蘑菇屋拓展了很多“朋友关系”。虽然这种“拓展”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但今年我们希望“奇奇怪怪”的人都能够给《向往的生活》带来新的东西。

新京报记者 张赫

编辑 佟娜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