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品牌哥在B站刷到了郭德纲、于谦的相声,被“喝咖啡就大蒜”的言论逗得是直乐呵。

联想到大家都在吐槽春晚的小品、相声越来越不好笑了。

于是就做了这一期节目,和大家聊一聊郭德纲与德云社的故事。

开头先介绍一下,这段相声的名字叫做《你要高雅》,简单直白,透露着一股讽刺味。

讽刺的对象就是当时很火,现在看来已经凉透了的艺人——周立波。

2008年以后赵本山逐渐退出舞台,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与德云社的相声,一南一北,各自占领了喜剧圈的半壁江山。

2009年上海某演艺机构发出邀请,希望周立波和郭德纲能够同台献艺。

此时如日中天、自诩时尚的周立波,自然看不起“庸俗落伍”的郭德纲和相声艺术。

他在节目里公开表示,一个吃大蒜头的和一个喝咖啡的一起表演,不太合适。

于是郭德纲就创作出了《你要高雅》,用来回应周立波的挑衅。

从这段雅俗论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郭德纲的相声理念。

郭德纲北漂与德云社历史:

回顾历史,2006年2月,北京曲协发起了第一次净化小剧场相声的反三俗倡议会。

这里简单科普一下,三俗指的是:“庸俗”、“媚俗”和“低俗”。

郭德纲、于谦、李菁也代表德云社参加了会议,并签署了倡议书。

2008年社会舆论风向发生转变,德云社相声被媒体批评“低俗”,郭德纲推出了新作品《我要反三俗》。

里面有几句妙语,和大家分享下。

“你不要考虑他乐不乐,爱乐不乐,你的工作是教育人,损失十几亿观众算什么?

你的位置站的很稳牢”。

“先搞笑吧,不然就太搞笑了”

这场“庙堂”和“江湖”的相声理念之争,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庙堂”上的相声是高雅艺术,强调教育大众,代表就是电视相声,例如春晚的一些相声节目。

“江湖”里的相声是通俗艺术,讲究接地气、逗乐观众,主要指小园子、剧场里的商演相声,德云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要论二者孰高孰低,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至于为什么剧场相声被批评“三俗”,按照郭德纲的说法,是因为“文人相轻,艺人相贱”,德云社商演的成功遭到了同行们的“忌恨”。

这种想法,离不开他早年被北京相声圈排挤的经历。

1995年,年轻的郭德纲抱着争名逐利的念头,第三次离开天津,只身一人来到北京寻求发展。

他对外宣称,自己是天津相声演员杨志刚的徒弟。然而没想到的是,杨志刚并没有完全承认其徒弟的身份,这也成了郭德纲被北京相声圈排挤的理由之一。

多年以后,郭德纲陷入“叛徒”风波时,在回答记者的采访中解释道:“范振钰先生在中央电视台录曲苑杂坛的时候,遇见了杨先生。范先生问:郭德纲是你徒弟吗?杨先生说:也是也不是!”

这一次,郭德纲真正体会到了“求衣求食”的艰辛。

为了省钱,甚至自己发明了一种能顶饿的食谱——面糊就大葱。

只需要用锅烧水把挂面煮成糊糊,再往里面放大酱,每天说完相声回家热一热,直接拿大葱就着吃。

据他回忆,有一天,散了夜戏时间太晚,末班车也没了,只能走回家。

当时没有高速路,都是大桥,桥底下漆黑一片,只好走桥上面。

沿着不到一尺宽的马路牙子,扶着栏杆、借着车的光亮往前走,身边的大车呼啸而过。

郭德纲站在桥上抬头一看,半弯残月高悬,唯有寒星几点。

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北漂的坎坷经历,与一事无成的结果,不禁鼻子一酸,眼泪哗哗地流。

那时候的他看不到希望,前途一片迷茫。

郭德纲也曾尝试走关系,却均以失败告终。

有名的相声大师只愿意教点东西,不愿意收徒弟。

拜师无门的他,就是圈子里的“野路子”,无奈之下只好回归小剧场演出。

郭德纲住处附近有家老茶馆,一群相声爱好者时常来这里表演,在这里他结识了张文顺、李菁等人。

1996年,德云社的前身——北京相声大会剧场正式开始演出。

一开始没几个人来听相声,最惨的时候台下只有一位观众,还是因为不好意思走。

即便如此,郭德纲依然没有放弃,演出之余坚持拜访相声大家,诚心讨教学习。

2000年,郭德纲被借调到于谦剧团。

当时,于谦已在曲艺团赋闲十年,最有名的外号是“桑塔纳酒驾小王子”,许多北京交警都认识他。

双方第一次搭档,就互相惊为天人,配合得天衣无缝。

演出结束后,二人惺惺相惜,约定有业务互相帮衬,不要断了联系。

那时候说相声不挣钱,一直亏损经营的北京相声大会,自然也“请不起”谦儿哥。

为了维持生计,郭德纲甚至需要四处揽活儿挣钱。

2002年他坐车从北京赶到合肥,在安徽电视台一档爆火的综艺节目《超级大赢家》里,担任“客座主持人”。

说是“客座主持人”,其实就是负责扮演“丑角”。

当时,节目推出了《橱窗生活48小时》的挑战,主角自然就是郭德纲了。

隔着透明的玻璃橱窗,他的一举一动都被注视着。

还得想方设法地表演节目,与观众进行互动。

令人崩溃的是玻璃太厚,双方基本上无法交流。

得不到回应的表演,更像是一场“猴戏”。

橱窗里只有换衣服的一小块地方被帘子挡着,吃完了的泡面桶就放在这里当做简易厕所。

郭德纲坚持了30多个小时,在凌晨终于坚持不住情绪失控,跑出橱窗想要结束挑战,却又被导演劝了回去。

后来大紫大红的郭德纲,在采访里回忆起这段经历,都感叹那时太过辛酸。

电影《霸王别姬》里的台词说得好,“要想人前显贵,必定人后受罪”。

成角前的郭德纲,可谓是人前人后都受了罪。

2003年北京相声大会正式更名德云社,凭借自身本事在圈子里挣到了一些名声。

德云社良好的观众缘,也为自己赢得了机遇。

2004年北京文艺广播主持人大鹏外出采访,在的哥推荐下去了德云社录了几次音。

没想到电台播出后,好评如潮,德云社一夜之间名声大噪。

俗话说,“时来天地皆同力”。

也是这一年,在于谦和他师父石富宽的牵线下,郭德纲成功拜师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先生,终于在北京相声圈里有了自己的靠山。

至此,德云社发展正式迈入快车道,在商演的道路上一路狂奔,直到今天依然是最有名的相声团体。

成功背后的阴影:

成名之后,聚光灯下的郭德纲与德云社,自然也伴随着阴影。

2007年4月杨志刚状告自传体文章《我叫郭德纲》涉嫌诽谤的案件,被法院一审驳回。

之后杨志刚再次上诉,二审维持原判。

时隔多年,其中恩怨纠葛,早已难以辨别,感兴趣的观众可以自行搜索了解。

6月27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先生,突发心脏病猝死,抢救无效于家中逝世。

师父的突然离去,对于郭德纲来说不下于晴天霹雳。

失去了师父的爱护,此后的风雨只能独自面对,再无依靠。

德云社自成立以来,最灰暗的时期即将到来

时间来到2010年,这一年可以说是决定德云社生死存亡的一年。

1月18日,“未央宫事件”,曹(云)金大闹郭德纲生日宴会,埋下日后德云社徒弟出走的伏笔。

5月7日,郭德纲主演的电影《三笑之才子佳人》上映,成为”郭氏烂片”中的一员。

没想到的是,很快德云社也陷入了泥淖之中。

7月27日,北京电视台《每日文娱播报》爆料郭德纲别墅涉嫌侵占公共绿地。

随后事件进一步发酵,德云社进入历史上最灰暗的时期——“黑色八月”。

8月1日下午,一对男女记者进行“非正常拍摄”(北京台视频中标明),郭方说法“偷拍”。

郭德纲未在现场,男记者周广甫同郭弟子李鹤彪发生冲突,二人被带至派出所。

随后媒体开始报道“郭德纲徒弟打人”,北京电视台停播郭德纲及德云社作品,两团体走向决裂。

4日凌晨,郭德纲发表博客《有药也不给你吃》。

同日中央电视台在《新闻直播间》栏目中发表短评《公众人物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5日,新华网发表时评《公众人物面对监督要自重》,中国曲艺家协会第二次发表反三俗的倡议书。

8月6日,何(云)伟、李菁宣布退出德云社。

7日凌晨,德云社官网宣布停演,郭德纲相关书籍和音像制品,在全国多地下架封存。

8月8日,《光明日报》发表对曲艺家协会书记姜昆的专访。

北京电视台官方声明《敬复观众》,号召“反三俗”。

9日北京规划委员会分局认定,部分围栏侵占公共绿地,下发整改通知书。

同日冯小刚更新微博,反对各方面对郭德纲“落井下石”。

在此前后,也有不少文艺界人士发表言论,表示对郭德纲的同情。

《南方都市报》也发布了《郭德纲事件,事情正在发生变化》一文。

8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明星为何惹众怒》。

11日,《南方周末》再次发文反对无根据封杀郭德纲。

12日上午,郭德纲方面自行拆除别墅围栏等设施。

同日,李鹤彪拘留期满被释放。

8月14日,郭德纲、于谦合作十周年相声专场,在北展剧场大卖,并进行了捐款活动。

9月13日,德云社恢复小剧场演出,宣告舆论风波彻底结束。

比特悠悠

现在面对的质疑,郭德纲并非完人:

郭德纲至今难以忘怀,徒弟在危急关头离开德云社的“背刺”行为。

“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一定要大度的人,这种人你一定要离他远一点,因为雷劈到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

网上对于德云社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

去年的4月29日,曲艺协会再次掀开伤疤,发布了新的倡议书。

这里挑出重点,简单地和大家说一下。

首先,文章批判少数“民间相声表演团体”的不良风气,引起了广大网民、社会公众的质疑和反对,损害了相声界的形象。

其次,号召大家抵制“三年学徒,两年效力”、“以师命家法为大”、“清理门户”等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行帮陋习。

指出这是在开历史的倒车,会影响新时代相声行业的健康发展。

最后,强调相声是一门雅俗共赏的大众艺术,要抵制恶俗粗劣表演。

要让人们“在含着眼泪的笑声中得到教育和启迪”,不能为了取悦观众、迎合市场,而采用“三俗”的内容和方式。

同时抵制歪曲事实恶意炒作、误导大众认知和社会舆论的行为。

倡议书看上去像是老生常谈,不过近些年德云社,也的确引起了不少新的争议。

例如:郭德纲太吝啬,导致弟子出走,用倡议书的说法就是“推崇封建礼法、渲染人身依附的旧式班主制或师徒关系”。

以及新生代相声水平低,大搞“饭圈文化”;郭德纲没有新活,相声内容离不开“屎屁尿”太低级;郭德纲束缚相声发展等等问题。

围绕着这些传闻,网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给人感觉,似乎曾经的屠龙勇士又变为了恶龙。

其实,郭德纲早年也回答过这个问题。

“第三次来北京的目的就是要同流合污啊,就是恳求收留我,和你们一起穿个小西装,抹个红嘴巴,演一场100块钱,一个月2000块钱。

我恳求你们收留我呀,生生是他们把我逼出来的呀,但凡有一个有文化的人:‘让他来,留在手底下当个马仔’,我就认投了呀。

苏秦有句话:使我有洛阳二顷田,焉能配六国相印?怎么六国封相,不是你们挤兑的我吗?我愿意给你当狗,你不要,你怕我咬你,你非把我轰出去,结果我成了龙了,就这么简单。”

1995年差点在北京饿死的时候,他说的是传统相声,想的是“同流合污”。

只不过,始终没能登上“电视相声”的“大雅之堂”。

郭德纲从未标榜过自己是屠龙勇士,面对别人的恭维也很清醒。

什么相声界领头羊之类的虚名,他一概不认,自己定位就是普通的民间闲散艺人。

对于相声这个行业,郭德纲不止一次表露出悲观的态度。

他将自己今天的成就,归功于同行的衬托。

把德云社,比作相声界汪洋大海上的一艘船。

一枝独秀,反而烘托出整个行业的“凄凉”。

从没人看的小园子,一步步走到今天。

商演可以卖出几万张门票,除了德云社,相声界再找不出第二家。

作为船长,郭德纲牢牢把握住了商演相声的方向。

当初“小岳岳”因为五环之歌爆火时,他毫不避讳自己捧红岳云鹏的事实。

郭德纲直言岳云鹏天赋很差,但有偏才,也很听话,再加上之前在小园子里说了近十年的相声,最终一捧而红。

几十年相声生涯的磨练,郭德纲对于观众心理的把控,早已是驾轻就熟。

随着各大视频平台的兴起,如今德云社的主要受众,已不再是小园子里的那一批“钢丝”。

更多的是听着“于谦的爸爸王老爷子”、“于谦的儿子郭小宝”、“八大铁帽子王之绿帽子王”、“大肠刺身”等等耳熟能详段子的年轻人。

或许,这就是有些人觉得德云社相声变了味的原因。

《论五十年相声之怪现状》之后,郭德纲不再自比相声守墓人,他也从来没有承认过自己是相声大师。

侯耀文老先生说,符合标准的相声大师,要有权威、懂创作、能著书立传,还要桃李满天下,能为相声指路。

如此看来,现在的相声界根本谈不上群龙无首,实际上是鱼龙无首。

生活有时候很苦,品牌哥希望未来相声界,可以创造出更多逗乐大家的作品。

雅俗共赏的相声,不是低俗,而是通俗。

通俗代表了相声演员不能脱离群众,相声创作不能脱离生活。

高雅和通俗并不矛盾,高雅与好笑也同样如此。

“讽刺”、“批判”、“教育意义”,对于相声来说是锦上添花。

不是只有“低俗”才能让相声“好笑”。

只能靠“低俗”逗笑,或者干脆不逗笑的,都可以说是脱离群众、脱离生活了。

相声泰斗侯宝林在与人合写的著作《相声溯源》里强调:相声是笑的艺术,笑奠定了相声的艺术特征。

没有笑,可以构成任何其他艺术,但不能构成相声和喜剧。

笑也是演员和观众默契合作的产物,只有在群众的土壤里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总而言之,好笑是相声的根儿。

所以相声啊,还是先搞笑吧,要不然可就太搞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