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2月,一部爆款电影南海潮》在广州各大影院热映,热度持续40多天居高不下。有多热映呢?整个广州城,一半多的人都看了这部电影。

《南海潮》在中国电影史上是一部不容忽视的重要作品。它是优秀团队拍出的优秀电影,由蔡楚生和王为一联合执导。

蔡楚生(1906-1968)是中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兼及导演、美剧小站编剧、制片人等角色,样样做得风生水起。蔡楚生祖籍广东潮阳,出生于上海,青少年阶段又在广东潮阳、汕头生活。直到21岁,为了电影梦,他又去了上海发展。

1933年,蔡楚生自编自导的电影《渔光曲》连映84天,创造了当时的连映记录,从此电影生涯一路星光。就在次年,《渔光曲》走出国门,获得莫斯科电影节“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那一年,蔡楚生年仅29岁。此后,蔡楚生的创作力获得了无限释放,整个上世纪30至40年代,《新女性》《迷途的羔羊》《一江春水向东流》……,一部又一部精品诞生在观众眼前。

在1964年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评奖中,《南海潮》一连斩获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七个奖项。

电影分上下两集。上集即已经播映的《渔乡儿女斗争史》,讲述的是一个叫作南湾的南海渔乡人民长年受渔霸、反动派和日本侵略者剥削、压迫和残杀之后,逐渐觉醒,走上翻身求解放的故事,主角阿彩和金喜的情感故事、郑家与廖家的悲惨生活、以及中共党员张伯的地下斗争,融契在宏大的历史图景与独特的南国情调之中。下集,成为永久的遗憾,动荡的年代再也没有拍成。

《南海潮》是一部岭南特色的电影,拍摄的不止是岭南之事,让人亲切感受到的更是岭南之韵、岭南之情、岭南之俗与岭南之魅。“岭南”二字,在蔡楚生的《南海潮》中,已经不止是一种表现对象,也是一种人文情绪与文化立场。而这一切,都源于导演蔡楚生深切的岭南情怀与明确的岭南意识。

文字来源:《中华读书报》

视频来源:《人文之窗》视频号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