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有个问题缠绕许久。

电影《无双》,为何主角李问的发型那么奇怪?

后来沉落在剧情中,去关注真假虚实和反转、表演的细节等等层面。

也就将这个问题抛诸脑后。

时间如水,距离电影上映已经三年有余。

关于电影的访谈也看过有不少,导演和演员的都有。

主要是讲剧情和创作,种种来龙去脉。

却突然注意到此前一句反复听到过但没留意的话。

于是有了答案。

庄文强导演说,其实我自己就是「李问」。

先看主角的出场。

李问在监狱里,异常投入、认真地画邮票。

而这其实可以理解一种现实的投射。

有没有认真排版过个人求职履历?又或者绞尽脑汁地撰写一篇投稿文?

它们就是你的「邮票」。

如果放到庄文强导演身上,会不会是当年熬夜写下的剧本?

并不昂贵,但却承载着某个阶段的希望,不一定会有回音,却足以支撑你在潦倒时不会垮掉。

其后回忆镜像的开端,是李问的怀才不遇。

而虽然“天生我材必有用”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

但不管是否有才,绝大多数人的脑子里,或多或少都可能闪现过“怀才不遇”的念头。

新片网

直到“不遇”变成旷日持久的蹉跎,才会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力不足。

尤其又看到业内同行,有的惊才绝艳,有的少年得志。

挫败感就会更甚。

但无论如何,也始终得想办法活下去。

也就像李问面对阮文这样的天才画师自惭形秽,自己悄悄跑去临摹假画。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个剧情,也就是庄导昔年的不得志与徘徊岁月的某种映射?

他在片场打灯、做电影资料搜集员,看看杜琪峰的《暗花》和《真心英雄》,再看看刘伟强的《风云之雄霸天下》,会作何感受?

或许也奢望过可以一飞冲天,却始终蹉跎时日,不得寸进。

而回头再看,他最开始的目标,也只不过是想在电视台做个撰稿员。

电影《无双》的剧本完成于2008年。

他自己讲,电影有《一级恐惧》《搏击俱乐部》和《异世浮生》的手法,甚至还有超过二十部好莱坞电影的桥段化用,说这是自己和电影开的一个玩笑。

结合剧情,这“玩笑”的含义很丰富。

电影中出现了一句话,这世界只需要一个梵高。

有一种人,有“复印机”般精准的复制能力,却完全不能够创造。

现实世界中有没有,我们并不知晓。

但电影中有,就是李问。

无论是赝品画作《骑士、死神与魔鬼》还是毫无创造力的《四季》,都准确无误地说明了这一点。

而上文提到的几部电影,甚至还包括《非常嫌疑犯》和《看不见的客人》,这些名家之作,会不会早有影子刻印在导演庄文强的脑海中?

进而拓印进了《无双》这部电影?

事实当然并非如此,有借鉴,但并非拓印,更非“复印机”式复制。

庄文强导演沿袭了好莱坞的叙事框架,化用了好莱坞桥段,却信手炮制出了根植于香港电影土壤的“港味”故事。

他的玩笑,只是一种自我揶揄、虚怀和谦逊。

同时也可视作一个电影人的自白。

但李问确实也有一部分庄文强自己的“影子”在其中。

风度翩翩出场的吴复生。

是李问的反差镜像,也是庄文强导演以及无数普通人的“精神幻象”。

紫色西服、魔方与红酒,阔绰地出手。

与交不起水电气费、总是穿黑灰衣服的”李问“,鲜明反差。

无论是被人泼一脸水,还是被拒绝,无论是倾听还是决策,他都显得气度不凡,卓尔不群。

甚至就连杀人,都镇定而从容。

这个角色身上有着一种“完美”的气质。

但他只是一个虚幻的存在,是李问以自己为原型的一种“天马行空”式畅想。

却几乎没有人能在第一遍观影就意识到这个问题。

更多的观众,是在绞尽脑汁分析,去研究反转的层次和寻找隐藏的身份。

当然这本身也是观影的一种需求满足。

而吴复生“现象”,也就与普通人照镜子的原理如出一辙。

很多人讲过,拍出来的照片没有镜子里的自己好看。

这牵涉到有倾向的视觉修正概念,人类总会不自觉地美化自我。

或者也就像好汉的“当年勇”,以及情人眼里的“西施”。

不经过修修补补、精心雕琢。

如何可以完美?

所以李问的卑微、不完美,与吴复生的风度和完美。

皆意味深长。

这个世上,有太多人在“努力”地活着。

却又似乎总有那么多的不如意。

怀才不遇、交不起房租水电、卑微、愤懑甚至绝望,林林总总的际遇,或存在于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

也就像好莱坞的励志传记电影《当幸福来敲门》。

主角加德纳的早年经历,充斥着种种不幸,,从误入投资的泥潭、无力支付账单到离婚,拖着年仅五岁的儿子每天往救济站跑,甚至在地铁厕所里过夜,时刻内心焦灼,在这种日复一日的折磨中,就完全没有什么风度可言,活下去、撑过去,就是所有的信念。

而为了活下去,有的人会咬紧牙关苦熬,比如加德纳,有的人则会把路走偏,比如《无双》中的李问,但其实也都是万千世相其一。

而只有在成功过后,才能笑看风云过。

但再瑰丽的梦境始终都会消散,正如电影中,李问开枪击中了吴复生。

这其实也是一种象征义。

李问也是有傲气的。

比如“烧画”那一幕,从晒笑到眼神冰冷,以及最后的决绝模样。

与其说是现实,不如说更近一种臆想。

而本身这一幕,在剧情而言,也就是李问的自编、自导和自演,并不是真实发生过的剧情。

它是不是也是“怀才不遇”的一种心境投射?

吴复生说,「任何事做到极致就是艺术。」

这句话像是一种对自己的勉励。

在酒吧里,他又说,「这个世界上,一百万人里,只有一个主角。」

有点无病呻吟的意味。

最后在飞机上,吴复生对李问说,「所有做大事的男人,都是为了女人,所有放弃了爱情的男人,极少能成事。」

这或可理解为庄文强“闲来无事”时的戏谑之词。

而李问在游艇上时说,「不是我以为,是没了我肯定不行。」

又或可理解为普通人的自傲。

他在电影尾声时对秀清说,「有时候”假的“比真的好,只要我们尽量爱得真一点。」

可大胆猜测,又会不会是来自“爱情受创”的愤怒?

权当笑言,但真与假,现实与剧情,其实就是这样难分彼此。

因为电影的的确确来自生活,无论是求职、工作、爱情,还是生活中不顺心和开怀,这种种事件、千般情绪,都能化作编剧的食粮。

李问就是普通人。

而吴复生则是镜像中的幻象。

所以这个发型的出现,是为了让郭富城更贴近普通人的样子。

发哥则一定要完美无缺。

这就是庄文强导演想要的效果。

电影《无双》。

也就是他的一场“对镜”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