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又一位国际电影大师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在电影学堂开讲。这就是法国著名导演、编剧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1955年,阿萨耶斯出生在法国巴黎,父亲是法国导演/编剧雷蒙·阿萨耶斯,他身上汇集了父亲的土耳其-犹太人血统,以及母亲的匈牙利人血统。早年间,阿萨耶斯在父亲拍电视剧时,曾帮着做编剧写手。
跟其他科班出身的导演不同,阿萨亚斯以《电影手册》的影评人身份出道,1986年他31岁时,才开始首次执导剧情长片,此前曾执导过一些小短片。阿萨耶斯迅速成为法国1990年代新锐派导演中的一员,1994年,他的《冷水》首次在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上展映。
伊尔玛薇普,又译《迷离劫》
1996年,阿萨耶斯与张曼玉合作了《伊尔玛薇普》,两人于1998年结婚,2001年离婚,但一直保持着好友关系。2004年,由他执导的影片《清洁》,将张曼玉推上戛纳最佳女演员宝座。
2011年,阿萨亚斯担任第64届戛纳电影节评委。2012年,凭借《五月之后》,他获得第6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2014年的《锡尔斯玛利亚》入选当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2016年,他的《私人采购员》获得第69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阿萨亚斯对华语电影也颇有研究,早在1997年就拍摄了关于侯孝贤的纪录片《侯孝贤画像》。
《侯孝贤画像》
走出课堂去生活中学习
奥利维耶·阿萨亚斯的父亲是法国老一辈的编剧,从小家里就有很多电影工作者来来往往,电影创作对阿萨亚斯来说,是非常近距离的事情。但阿萨亚斯直言自己并不喜欢父亲的电影作品,“我觉得父亲和他的朋友们一点都不酷”。
年轻的阿萨亚斯当年最喜爱的艺术形式是油画和素描,大学期间选择文学作为本专业,同时也在学习油画。毕业之后,他的电影梦开始萌发,但是父亲提醒他,法国电影界层级森严,要想做电影,必须从剧组助理开始。
这个偏保守的建议被阿萨亚斯直接拒绝了,“我不想做助理,我觉得我不会做好助理,我就开始拍一些短片。我没有上过电影学院,我觉得电影拍摄的知识并不难,5个月就学会了,我觉得不如从真实的生活中学习。”但是阿萨耶斯渐渐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的缺点,“比如说我没有一个电影的大局观,我自己看的电影太多,对电影的历史了解太少。”
《清洁》
在拍短片的同时,法国著名杂志《电影手册》邀请他写影评,阿萨亚斯为该杂志工作了好几年。这份工作使得他有机会采访到自己敬仰的电影工作者,“我一直认为,为这本杂志写作,是最好的电影学院”。《电影手册》经常会出一些专刊,阿萨亚斯在策划有关香港电影的专刊时,第一次到香港出差并住了一个多月,首次全面接触了华语电影。
随后,阿萨亚斯结识了陈国富、杨德昌、侯孝贤、杜可风等电影人。“遇到他们对我来说太重要了,他们的年纪比我大一点点,但是跟我志同道合,他们教会我怎么看世界。所以在我导演性格形成的年代,这次历程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对华语动作片一直非常感兴趣,我觉得打斗的场面和击剑对打的场面身体的美,运动起来的美、力度和速度都非常好看,给我的影响非常大,对我的视觉表现影响也非常大。”
阿萨耶斯坦言,“在我小时候,法国、欧洲和西方都不了解中国电影,因为看不到中国电影,也没有对中国电影史有过研究。直到80年代早期,我们才看得到中国电影,当时我们能看到大部分的中国电影都是独立片,所以我才了解到,香港出现了新一代的电影人,了解西方的现代电影,同时又生机勃勃,很有潜力,和我们那时候的年纪也差不多。”
享受做小说家导演的孤独和专注
因为从写作出身,奥利维耶·阿萨亚斯执导的影片,都是由他自己亲自担任编剧,他认为这点对他的导演工作非常重要。“我自己本身就是从作家出身的,一开始是影评,后来是为别的导演创作剧本。我不是特别喜欢导演和编剧之间的协作,在我看来,这样局限太多。“
阿萨亚斯觉得:“自己做编剧让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小说家;而我在剧本创作的时候又已经是个导演”。他介绍到:自己的习惯是先写出一个大纲,把电影的框架搭好,哪怕这个框架还有摇摇晃晃的地方。创作剧本时,我已经在畅想应该选什么样的角色,应该怎么布景,怎么说台词。其实做编剧和做导演,都是创作的过程,都是书写的过程。”
当聊到剧本创作的日程与规划,阿萨耶斯说自己其实没有什么“套路”可言,“每部电影,每个剧本都不一样。有时候我的创作速度比较快,有时候比较慢,有时候一个星期写完一个剧本,至少一个星期能把大纲写出来。我要花很多的时间去揣摩,平衡剧本的节奏,每个电影的情况都不同。”
创作过程,对艺术家来说,同时也是一个自我挖掘、自我觉察的过程。在大纲完成之后,阿萨亚斯会用很长的时间去揣摩、平衡剧本的节奏。“我非常喜欢做编剧创作时候的孤独和专注,我觉得做编剧给了我一个内省的机会,使得我的电影有了提升。”
阿萨耶斯还具体分享说,“一般我会喜欢写出一个大纲,喜欢把一个电影的框架先搭好,就算这个框架还有摇摇晃晃的地方,有了大纲,有了框架,我再开始动手写剧本。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可以改变剧本故事的走向,改变一些场景,但我在这之前需要有脊梁骨。
“在我看来,创作剧本的过程其实就是拍电影过程的一部分,因为我在写的时候就已经在畅想了,我应该选什么样的角色,我应该怎么布景,怎么写台词。做导演的时候,做分镜头也是一个创作过程,其实导演和分镜头、还有剧本的创作都是创作的过程,都是书写的过程,所以我就像一个小说家。”
《私人采购员》是阿萨耶斯与小K第二次合作
把影片的节奏交由演员
在为奥利维耶·阿萨亚斯拿下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影片《私人采购员》中,“小K”克里斯汀·斯图尔特所饰演的女孩莫琳,一直在等待已经去世的孪生弟弟如他们曾经约定的那样与自己联系,她的手机开始收到一些奇怪的匿名信息。片中克里斯汀与手机“飙戏”的场景,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也是一个将剧本文字转化成声画艺术的经典案例。
对小K的演技,奥利维耶·阿萨亚斯不吝溢美之词:“我觉得这是我在导演的过程中拍过最复杂的一场戏。克里斯汀的表演是非常有张力的,我写剧本的时候就想好了让她演。她很有深度,非常投入在角色的塑造中,她是我所认识的最为出色的演员之一。拍摄《私人采购员》时,我是外部的导演,她是内在的导演。”
与小K的第一次合作是《锡尔斯玛利亚》(这会儿看着更“暮光”)
奥利维耶·阿萨亚斯说自己并不是那种“细腻”的编剧和导演。在他看来,他写的剧本更像是话剧舞台脚本,不会特别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心理。他认为一部影片拍摄进行得怎样,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拍摄现场演员之间的互动,演员和剧组成员之间的互动。
“我会给演员们足够的时间,不是说让他们完全自由发挥,而是请他们再创作。往往我电影的节奏都是由演员们完成的,如果我看着看着觉得哪里的步调不对,或者角色之间的互动不对,我会打断他们,请他们重新来,但这样的情况很少发生。演员们一旦入戏了,了解剧本了,他们对人物的了解比我还多。”
当被问到,如果“小K”当时没有档期,阿萨耶斯会不会考虑换别的女演员?他说如果小K当时没有档期,他会很失望,“但我还会继续请别的演员拍我的片子,拍出来的成品跟现在看到的电影会很不一样,因为很大一部分电影是由演员的个性界定的。我会去想,原来的电影重新翻拍一遍,请不同的演员来演会怎样,我很想做一番分析、对比,看看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电影的灵魂有没有改变。
2019年10月,阿萨耶斯在罗马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