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是片荒的节奏,从点击排行冠军就能看出,观众是迫于无奈,在瘸子里挑将军。

此片就是

《盲战》。

片名很威猛,故事很硬核。

男主曾是特警队长,在缉拿歹徒行动中,受伤永久性失明,多年后,同一拨歹徒卷土重来,他们威胁到男主女儿的生命安全。

为救女儿,男主与宿敌展开生死大战。

起初,由于男主由来自香港演员

安志杰出演,而备受瞩目。

他曾在《神探》、《新警察故事》、《寒颤》等耳熟能详的港片中有过出色表现,还拿过金像奖最佳新演员。

他的武打功夫成龙、李连杰都赞不绝口,是潜力股一枚。

然而,带着希望来,带着失望归来。

中规中矩的故事成了全片最不错的地方,除了安志杰,其余演员要么演得太僵,要么太浮夸,人设就像超能力环境下漫画里的人,悬浮、不真实。

至于官宣的让观众找回香港动作片的感觉,更是扯淡。

动作设计是不错,可运镜一塌糊涂,360度无死角旋转,晃你到地老天荒,胃里翻山倒海。

什么时候运镜正常呢?

女主出现的时候,上一秒对准她装 逼的表情,下一秒转向她不小心又刻意露一下的大腿和胸脯。

emmmm,真是太掉价了。

唉,如今的观众真难。

正经的恐怖片看不到,想看一部酣畅淋漓的动作港片吧,还得翻开过去的老本。

说起香港动作片,那是一段辉煌的记忆。

这是独属于华语影坛的宝物,打戏一招一式,拳拳到肉,看得人热血沸腾。

开启这一时代的,是一个古典的行当:

粤剧班武生。

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内地的京剧大师们逃亡到香港,他们开办戏剧学校,培养了香港第一批武师。

七小福:

洪金宝、成龙、元彪、元奎、元华、元武、元泰,就是这样出师的。

早期,武师们主要活跃在戏剧舞台,随着香港影坛的活跃,对动作演员的需求变大,于是,他们开始客串或者担当动作替身。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过去的动作片,演员大多有职业武术背景。

比如李小龙。

1972年,他凭

《精武门》一炮走红。

尽管整部电影,有点儿类似好莱坞个人主义的单打独斗,但李小龙扁人前的嘶吼,干净利落的动作,都被奉为是一种精神,一种灵魂的象征。

他饰演的陈真,武术是其手上的工具。

只有拳头硬,腰板直,不惧生死,才能粉碎东亚病夫这块压在当时中国人身上太久的牌匾。

直到现在,片尾陈真一声长啸、腾空飞跃的定格镜头,都堪称经典。

可以说,李小龙独特的表演,激扬了民族自尊,展现了底层平民身上的侠气,给人以无限的希望。

同样是职业选手出身的,还有李连杰。

他因英气的长相,流畅的武术动作,被导演相中,出演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

《少林寺》。

尽管因年代久远,很多年轻人都没看过,可关于它的传奇段子,简直不要太多太多。

比如它是建国后第一部公开放映的动作片,当时李连杰的片酬是1天1块,电影票1毛1张,如此情况下,此片内地累计票房竟能达到1.6亿。

可见,本片是当之无愧的顶流啊。

看了确实名不虚传。

整部影片拍得很大气,在少林寺实景拍摄。

片子从头到尾,每一个招式都是实打实的,到位又精准。

朝前TV

为力求还原少林寺的正统武术,动作设计还无限贴近真实,演员人均是国内数得上的高手。

包括李连杰,都是拼了命地拍。

过程中,他小腿、内侧韧带、两根十字韧带、半月板全部断了。

后来,国家武术队得知后,他不得不提前结束运动员生涯。

李连杰的拼命是值得的,镜头记录下了他的青葱岁月,拍出了男生心中怀有的惩恶扬善的梦。

就像插曲《牧羊曲》里唱的:

腰身壮胆气豪,常练武勤操劳,耕田放牧打豺狼,风雨一肩挑,一肩挑。

那是一个令人怀念的纯真年代。

截止到这里,动作片还是相当的纯粹,始终靠着演员一拳头一脚踢给拼出来的。

直到后来,影视圈涌现出更丰富的电影类型,喜剧、古装武侠等,所有类型相融合,风格更为多样、丰富。

比如徐克看完《少林寺》后,便找李连杰拍了

《黄飞鸿》。

他不愧是人称徐老怪,想法出格,创意满分,不走老路子。

他给黄飞鸿配备了一位红颜知己,关之琳的十三姨,穿着洋装,一抹红唇,别提有多惊艳。

还有诸多性格鲜明的配角,搞笑的牙擦苏,憨厚的梁宽......

另外,对待重头戏“打戏”,徐克与黄飞鸿的传人刘家兄弟俩没谈拢。

后者强调真刀真枪真功夫,前者呢,喜欢搞独特。

我不希望黄飞鸿是传统武师,希望他是个‘顽皮小子’,招式不一定要符合武功路数,但一招一式一定要漂亮、有观赏感,让人一看就觉得他是一代宗师。

聊崩了以后,徐克找到另一个武术指导袁祥仁,也就是《功夫》里的乞丐。

袁祥仁带上哥哥,和徐导一同头脑风暴,终于,黄飞鸿响当当的招式“佛山无影脚”诞生了。

能看出,此片中的打戏不再全是真武器对垒,飞檐走壁也用起了威亚,动作设计也更强调节奏感和美感。

同样是黄飞鸿的故事,成龙拍了个喜剧版,即《醉拳》。

片中,展现了我们熟悉的成龙大哥的功夫,只见他时而原地扎个标准马步,时而有惊人的弹跳力,在竹竿中间活脱像个猴子。

除少林派的招式外,还有搏击术,洪拳、五行拳、穿心腿等等,看得人眼花缭乱。

它与《少林寺》密集的“功夫合集”不同,加入了喜剧元素。

成龙不但会打,还会演,演出了史上最不正经的黄飞鸿。

片中,黄飞鸿调戏妹妹,吃白食,打不过钻后院,浑身散发着一股屌丝气质。

不正经归不正经,但他思维活跃,聪慧过人,最后竟独创一套醉拳,打破预知的武术套路,达到一个新境界——

无招胜有招。

除喜剧风外,还有黑帮风。

香港《电影双周刊》评选世纪100部最佳港片,

《英雄本色》排名第一。

它当年风靡亚洲,是当之无愧的经典。

它成就了周润发和狄龙,让二人分获金像、金马影帝。

留下最燃、最经典的一幕——

爆炸、火光、烟雾、枪战......

溢出屏幕的热血,同时,也是小马哥和豪哥展现情义的高光时刻。

披着黑帮犯罪题材的外壳,这是讲兄弟情最好的电影。

动作元素逐渐不再是主角,它成为一种调剂品,为动人的故事增添一丝别样的味道。

说到这,论颠覆最强的便是周星驰的《功夫》。

它名为功夫,拍的是功夫,却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动作片。

区别星爷之前的电影,本片不再是他的个人性,有包租婆、苦力强、裁缝、油炸鬼等独特,让人过目不忘的角色。

快节奏的剧情,华丽的场面,依然留下众多经典台词——

例如包租婆的警世恒言:别以为你长得帅我就不打你;

被威胁敲诈时,洗澡露屁股男孩说:我不怕,就算杀了一个我还有千千万万个我。

男主英雄救美时高喊:放开那女孩儿。

当然了,这和片中呈现的功夫相比,那是相当之平凡。

有人说,本片之所以被奉为神片,因为它开拓了一种新类型,有动作,有武侠,有无厘头搞笑,又有反讽的现实,不切实际的科幻情节。

五幕打斗戏——

城寨三高手对斧头帮、二高手对二琴魔,包租公婆对琴魔、包租公婆对火云邪神,星爷对邪神。

影片身体力行证明,科技的力量是无穷的,砸钱+有创意,无需真功夫就能创造奇迹。

细数一部部经典,那是每位观众的回忆,更是一段历史。

从萌芽到辉煌,从形式单一到百花齐放,从追求刺激到享受视觉效果,不同时期,不断有新的东西产生。

可惜,谁也没想到,如今这历史好像断了层。

武行的四大班底青黄不接,武师们晚景凄凉,徒弟们另谋出路,没人愿意再“粉身碎骨”;

成龙大哥的拼命,徐克的不走寻常路,星爷的大胆颠覆......亦无人能超越。

此时此刻,我们才不得不接受,香港动作电影已然走向没落的事实。

让人唏嘘的是,我们所失去的,不光是电影,更有过去人们追求梦想的那份赤诚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