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地人

今年以来,国内的音乐综艺讨论度最高的一档节目,就是湖南卫视和香港TVB联合推出的《声生不息》。这是一档向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献礼的节目,内容围绕着香港流行音乐的过去和现在,并通过来自中国香港和内地的歌手用各自的诠释,演绎与香港有关的流行音乐,从而完成对香港流行音乐的一次全新塑像。

和此前内地所有的音综都不一样,《声生不息》作为一档垂直类的节目,它选择的“港乐”这个主题虽然是一种音乐风格类型,但港乐文化的拓展又让它有着更丰富的外延。所以,《声生不息》不像之前乐队、电音和说唱类节目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定义范畴,它的选人、选歌,都显得边界模糊,也因此引发歌迷和观众的探讨。

从这个角度来讲,做一档港乐类的节目还真是有必要。毕竟听了这么多年港乐,还是需要多少了解一下,那些年听过的港乐,到底是种什么样的音乐。

作为时代记忆的港乐

凡有点年纪的中国人,不管懂不懂粤语,多多少少都会听过一些港乐,认识一些代表歌手,也有很多相关记忆。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温拿乐队和许冠杰,八十年代的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林子祥、陈百强,九十年代的四大天王,再到千禧年后的陈奕迅、Twins、容祖儿和杨千嬅,近半个世纪以来,港乐一直都在我们耳边。更重要的是,港乐不仅是音乐的记忆,还是影视的记忆,比如当年《上海滩》《万水千山总是情》《大侠霍元甲》《陈真》《射雕英雄传》《义不容情》《我本善良》等港剧的主题曲和片尾曲。

在香港,本地人一般称港乐为“广东歌”或“粤语歌”,主要就是因为其重要核心是香港本地音乐人和歌手创作、演唱的粤语歌曲。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俨然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工业体系,在填词、作曲和演唱等层面,都有异于其他中文流行音乐的独特地域风格。

粤语歌的源头,是广东的粤曲。而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以周聪为代表的音乐人借鉴了很多上海国语时代曲的做法,融粤曲小调与现代和声为一体,创作了大量的当代粤语流行曲,也开创了粤语歌最初的时代。

不过,当代港乐的起点标志,还是1974年的两张专辑:一张是许冠杰的《鬼马双星》,另一张是仙杜拉的《啼笑因缘》。这两张专辑巨大的商业成功,使得粤语歌在香港一跃成为流行文化主流,而借鉴更为洋气的欧美及日本流行音乐,加上从俚语到书面语的渐渐进化,也逐渐形成了粤语歌创作的成熟体系。

从定义来讲,其实港乐、广东歌和粤语歌都是同一个意思,只不过是视角不同而已。内地称为“港乐”,倒是更突出了香港乐坛及它整个背后的工业体系,指向性和定位也都更为鲜明。

《声生不息》为何争议不息

不过,《声生不息》在播出后引发了很多争议,甚至是质疑,而且这些争议并不是关于场外的话题、场内的所谓黑幕,而主要集中在与音乐相关的内容,这也是近几年音综节目非常少见的现象。

关于《声生不息》的争议,首先来自于选人和选歌。节目组请来了林子祥、叶蒨文、李克勤这样足够代表港乐的歌手,也吸纳了像刘惜君和周笔畅这样来自广东且能熟练运用粤语的歌手。最大的争议还是因为像李健、马赛克乐队、毛不易和单依纯等非广东籍,粤语也不算流利的歌手,出现在这个舞台上。李健在节目二刷电影网里用普通话演唱《月半弯》,对这样的做法一些观众表示不可接受。不是一个港乐的节目吗?“港乐”的核心不是粤语歌吗?为什么在这样的舞台会出现普通话歌曲?

其实,从节目特性来看这一切倒是可以解释。作为一个由卫视上星平台播出的节目,《声生不息》的受众还是更广义层面的歌迷,既包括熟悉港乐的,也包括不太熟悉、甚至完全不了解的。这其实也是很多音综节目的属性所在,更大众的传播特点,决定了音综节目不同于演唱会,不同于专辑。

除此之外,毛不易、单依纯和李健等歌手,以及普通话版本的港乐经典出现,其实也是拓展了“港乐”这个概念,即港乐不仅仅只是香港的流行乐,它的传播还影响了内地的流行乐,而一些普通话版本的推广,也让港乐在商业和传播层面有了更好的拓展。

还有一些争议则是围绕节目呈现的资料性的错误。像宣传海报上歌曲与歌词的错位,字幕上一些音乐人和歌手的名字竟然有拼写错误,还有写错歌名等细节问题,经过一些自媒体人的纠错,节目组在后来的上线视频中做了修改。这也说明港乐虽然看起来是一个小圈层的音乐类型,却有着非常垂直的特性,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的歌迷。而专业性,正是这几年很多音综节目都会遇到的坎儿。

除了情怀,也有未来

“港乐”的商业期高峰横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及千禧年后第一个十年,而谭咏麟、张国荣、林子祥、陈百强、梅艳芳、林忆莲、叶蒨文、刘德华、张学友、李克勤、黎明、郭富城、Beyond乐队、容祖儿、陈奕迅、杨千嬅、古巨基等等歌手更是形成几代跨世纪港乐记忆。

像这次出现在舞台的林子祥、叶蒨文伉俪,以及李克勤、杨千嬅等歌手,都可以说是很多人对于港乐的记忆支点。他们带来《祝福》《学生歌》《无条件》《单车》和《花火》等作品,无疑让不同时代的歌迷都能从音乐里听到“情怀”两字。

不过,《声生不息》还提供了情怀之外的另一个窗口,即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了解港乐的今天。因为内地流行音乐的崛起,也因为港乐确实从新千年的第二个十年开始,整个体系在短时间内步入低谷,大众歌迷对于“港乐”的了解,似乎到了陈奕迅、杨千嬅和方大同之后就没了延续。

但实际上,近两年的香港流行乐坛已经开始了加速更新的过程。比如在这次《声生不息》节目里,一出场就倍受好评的曾比特和炎明熹,就让人看到了未来之光。在这两位新人身上,既可以听到经典的复古味道,曾比特更多元的音乐掌握,炎明熹更现代的控制技巧,也说明了港乐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的一面。而这,恰恰是对《声生不息》这个节目主题最好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