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香港导演进入内地之后,片子越来越难看
2022-05-15
昨天说到少年派的时候,我就突然想到了一件事:这些电影基本上都是在李安在家的时候准备的,可以说是没钱的时候搞出来的本子,但是却部部精品。这里没有但是,因为就算是后来有钱了,也是很不错的。
我想起张艺谋等人的电影,当年的《老井》有多牛,甚至让整个港台影视圈开始高看大陆电影,以前都感觉不入流,哪怕好的也仅仅只是一个及格分而已,但是《老井》一出,基本上满分。
这些电影也是张艺谋没有钱的美剧牛时候,甚至可以说是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就像是网上说的,现在那么有钱,特效那么多,但是拍的东西是越来越差了。
其实仔细一想,很好理解,因为现在人拍电影并不是电影本身,而是那些其他的,比如选角,并不一定是合适的,而是有票房号召力的。
我一直很好奇,票房号召力就算有,不也应该是剧本和导演吗?怎么会说到演员呢?就算有演员,也应该像是特型演员一样,很适合这个角色或者说是诠释很好这个角色才对啊,怎么会有所谓的票房号召力,什么帅和以前的高票房成为了主要原因。就像是之前我说麻花一样,沈腾客串太多了,没有什么意义,也没有什么镜头,但是却是主要宣传。
为什么香港很多导演在香港拍片子还挺好的,一到大陆来之后呢,拍的片子就很难看?以前我以为是zf原因,或者说是有要求等。但是现在一想明白了,主要是各有各的想法,有钱了,要照顾的多了,要考虑的多了,反而没有办法把本性发挥出来了,所以就算是不进入大陆,也是一样的,因为都是有钱了,只是这个时间节点和进入大陆重合了而已!
发行方有发行方的观念,投资方有投资方的观念。但是,这些人都很不专业,他们做电影的都是用算计的心。就像是前段时间那个片段,怀念煤老板投资的日子,因为除了对女演员有要求,对其他的没有任何的要求。
你做一个事情,考虑的变量其实越少越好。
当你写一篇文章的时候,你考虑这个的眼光、那个的标准、那个给的报酬等等,只要这些变量一多,你念头越多,一定是一篇很糟糕的文章,拍电影也是这样。这或许也就是张艺谋那些人,现在拍的不如以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要考虑的变量太多,他是算计太多。
从功力上来说,人家年轻的时候能拍出像《老井》、像《红高梁》、《大红灯笼高高挂》,包括《活着》这些电影,本身说明他的心智和能力是在那儿的,为什么后来不行了,各种的算计已经完全令他崩溃了。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拍电影的时候能够“得一”是很难的。
李安比较可贵的是尽管他在这个商业化的浪潮当中的,他能够保持一种定力,相当程度上为自己去拍电影,这一点是很难的,所以好多人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花了一亿美金拍成个文艺片,文艺片就带有一定的为自己拍的那个元素在里头。
现在就是说,大陆的一些导演,不是说他们拍不拍得出类似《少年派的奇幻漂亮》这样电影,而是说他们看不看得懂这部电影。当然,我也看不懂这部电影,只是这里说的“懂”是在两个层面的,一个是观众,一个是导演。
————完————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
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
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