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影视

到底爱不爱看综艺?台综还是网综?慢综还是快综?

说实话,我比较爱看的还是音综。因为音综比较真实点,其他的就没办法接受了。

为什么?

明星本位的综艺依然死而不僵。

明星是什么意思?永远跟利益挂钩的“精致群体”。无论是容颜、艺技、号召力、保驾护航的小团队、高高在上的优越感等都是令我等无法想象、无法企及的“外星人”,他们的到来始终拎着一把大镰刀,挥舞着、翻飞着,割走一片又一片的韭菜,然后装车离去,重新再找到一片韭菜地,继续前一种行为。

为他们寻找和种植韭菜地的就是台、网综艺。

而我们就是韭菜。

所以每每看到明星们出现在综艺里的时候,我就会想“这档节目,制片方会给他们多少片酬呢?六位数、七位数、八位数?亦或是更改?”。正是基于这种念头,我就不可能相信那些眼泪、那些欢笑、那些吐露、那些愤怒有一点点真诚和真实含义的了。换句话说,套路、剧本化已成为一个大大的顽疾,无法从内心抹去。

如果给你50万,去参加一档节目,甭管是快综或是慢综,此刻你的内心都是满满的安全感,满足感,按照一线城市的平均收入来说,这50万至少是你一年半或是两年的收入总和。而一档综艺节目,只需要参加5、6次节目拍摄,就能赚到你辛辛苦苦两年的总收入。试问,你会持什么样的心情参与节目?

而真实的情况就是:明星们参加的综艺,多是从七位数起步的。

这和影视剧的体验还有不同。影视剧的明星是在变着法为演好别的人而拼命努力;综艺明星则不同,是在用尽全力演好本人。两件事只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演”,都在“演”。为啥而演?明摆着都是为了钱啊!说到艺术?哈哈哈,艺术本位的时代早就跑到西洋噶估国去了。

不过也是有坚守艺术二字的少数艺人,比如部分老一代的艺术家们,以及因性格原因、观念问题、社交恐惧的几位当红艺人,像胡歌、葛优、姜文等就从不参加影视剧以外的真人秀。他们依然沉浸在塑造角色、塑造别人的情境当中,短时间内很难调整到2.0时代。

既然是演的,那么一切就都不真实了,是扯淡了,正如老话说的“台上的是疯子,台下的是傻子”。不过“疯子”都是那种赚得盆满钵满的“疯子”,人人争相恐后抢着当的“疯子”;“傻子”就是我们这些小凡人,被这些演技优越的“疯子”给迷糊到彻底傻的真“傻子”。所以说,综艺的目的就一条:把“傻子”彻底弄傻、把“疯子”彻底搞疯,疯与傻的结合便是最大的快乐。

近期再次火爆的《***蘑菇屋》又圈了一堆“傻子”跟着“嗨”。这些头部慢综拿着小画笔,为我们这些“傻子”画得那叫一个天花乱坠啊。

可拔掉电源,我们在哪?

1、向往的慢生活≠我们真实慢生活

不难发现,自慢综艺诞生以来,主打治愈系,节目中呈现烟火生活,主持人和演艺人员也都是一脸惬意和松弛,穿着打扮也是我们向往的宽松,似乎节目组租到或搭建的外景地真得就成了我们追求的慢生活。等节目一播完,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了拍摄地,准备入住体验一把,结果怎样?

一宿就要我们3K啊!还是所谓的民宿!黑死了,都快赶上五星级总统套了!这种由节目组为我们营造出的“生活在别人的世界”的拟态现象,真真地让我们感受了一把“向往的生活就是向往的生活!”。而那些节目编造出的“诗和远方”,简直就是一种精神麻醉剂,只用来宽慰当下的焦虑感而非现实。

为了实现向往,只好掏出3K咬牙入住,可这一晚上的心痛又有谁人能治愈?

这么玩,有意思吗?简直像诈骗类的广告!

2、向往的生活慢节奏 ≠ 我们能体会到的慢节奏

综艺的制作从来都是快的,如果能一天拍完绝不拖至第二天。所以本质上说,不存在所谓的“真·慢节奏叙事”,即使看起来觉得这档节目叙事推进稍显缓慢,其实都是鬼法剪辑师在操弄一切。

几个明星头顶着月光,坐在草垫子上,喝着啤酒吃着烧烤,畅谈着他们自己的人生,微风习习,旁边还有一只小狗狗侧耳倾听,多么惬意浪漫迷人的夜景啊。

现实的我们,明天还要上班,草甸子高低是不敢坐的,因为小虫虫太多,蚊子还飞来飞去,烤串炉子冒的烟也很呛人,晚风凉意浓浓,手里拿着的肉串都凉了,还不好意思占用烤炉热一下,因为兄弟还在不辞辛苦地烤着,只好又凉又膻又腻地下咽,刚想端杯,一个大号的蚊子叮上了额头,是拍还是拍死?这一切不重要,关键是明天还有个项目标书需要完善,不然老板真瞪眼睛。

生活啊,怎么才能慢下来。像综艺那样地慢下来?

当然,辞职后可以慢,但你心会焦虑着火的!

3、明星们的慢综艺 ≠我们的情感寄托

实际上,大多数的综艺里,呈现给我们的多是人性美好的一面,有人形容为这是一种情感乌托邦的既视感。从综艺的嘉宾表现,你会觉得,他们呈现出的情感,大都立体、复杂、还能量满满,即使有些人演得很社恐,有些演的很社牛,甚至还有分歧、争吵的情况出现,无非让我们觉得既真实又可代入。

但现实如何?

明星嘉宾们演完,结清劳务费抬脚走人,剩下的永远是镜头和镜头记录下的那些乌托邦的虚幻。

最真实的一面我们无法看到:就是剧组与艺人们因为劳务费干起来了,这才是现实、才是真实,才是综艺之外的最有价值的衍生品,值得我们汲取的能量所在。

这样的场面怎么才能看到?

综艺掩盖了生活的烟火,用道具、剧务、明星、节目组导演们搞出来的幺蛾子蒙蔽着我们的双眼。有时,我们还会为节目中的某位嘉宾同喜同悲,醒过来一看自己现实的凌乱、公文包里的未报销的账单、无视掉的妈妈爸爸的微信……我们还有什么?还是什么?

用综艺打造的乌托邦,透着一股子恶臭,可吃在嘴里却很香,莫非长沙臭豆腐的魔力已经被综艺们领悟到骨子里去了?

就酱,我不看真人秀的各类综艺,只看音综。

音综还好,至少唱歌了。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修音处理,但总体上还是一首歌,没离开该有的模样。有一定的审美与艺术价值。

音综之外的那些个综艺,特别是有几张脸时时冒出来,我真的有点想吐。这些人拿钱不拿到手软是绝不会停下脚步的,可他们又都是金刚狼啊,手永远不会软。

今天的音综即将开始《春天花会开》《天赐的声音》,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