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华语导演中有一位十分特别的存在,很难将她的电影划到哪个特定类型里。
因为她几乎什么题材都拍过,文艺、武侠、惊悚、黑帮、犯罪、恐怖……均有涉猎。
虽然获奖无数,却被媒体称为最不会赚钱的导演,然而大牌演员们却都愿意自降片酬甚至零收入出演她的电影。
许鞍华
纪录片《好好拍电影》记录了许鞍华四十载的电影生涯,将这位导演最私密真实的一面展现给观众。
同时也是对香港电影历史的一次回顾,是影迷不容错过的纪录佳片。
截至目前豆瓣评分8.9,超过一半的观众给出五星好评。
电影圈里有一个共识:女性导演都同男人一样强悍。
许鞍华有多厉害?
在几乎被男性垄断的导演圈,她获得了
三次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六次获得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是中国电影史上获得三金导演奖最多的华人导演。
在香港影坛史,她与王家卫,徐克等齐名,被称为七、八十年代新浪潮导演。
2020年,她又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是全球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女性导演。
她拍摄过90多部电影,其中为大众熟知的有
《女人四十》《天水围的日与夜》《桃姐》《黄金时代》《半生缘》《玉观音》《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可谓是拿奖到手软。
当然许鞍华也有“翻车”的时候,1984年的
《倾城之恋》就被指是失败之作,上映后口碑平平。
巧的是,这一部也是改编自张爱玲小说,正如前不久争议到上热搜的
《第一炉香》。
许鞍华似乎对张爱玲的小说情有独钟,先后拍摄了三部:《倾城之恋》《半生缘》《第一炉香》。
其中只有《半生缘》算是成功,虽然票房成绩一般,但无论是选角还是剧情都没有太大的争议。
《半生缘》剧照
《第一炉香》是许鞍华第三次改编张爱玲的作品。
该片上映后饱受争议,口碑全网翻车,豆瓣评分直线下滑,票房不佳。
争议点主要来自选角,不少网友认为影片女主角与张爱玲笔下的葛薇龙形象相去甚远,彭于晏黝黑健朗的外形,与混血儿乔琪乔阴郁苍白的气质不符。
《第一炉香》剧照
虽然获得赞誉无数,许鞍华却也是圈里出了名的不懂赚钱的导演。
如今70多岁的她出行会挤地铁,仍买不起房,与年过百岁的母亲生活在租来的房子里。
你想象中一线大导演的家会是什么样?许鞍华的家绝对称得上接地气了,看上去与很多蜗居于大城市的普通人没什么不同。
有网友调侃许鞍华家里放得下她的奖杯吗?许鞍华说得不得奖无所谓,只要拍戏就很开心,只要不让老板亏钱就好。
我爱美剧许鞍华还养了一只叫Figaro的猫,是个妥妥的猫奴。
平日里总是烟不离手,穿着匡威帆布鞋健步如飞,我行我素,完全不同于一般70岁的人,当然也不像一个功成名就的大导演。
同时她也有非常像小女生的一面,比如一时兴起要健身塑型:“找一个教练“,教自己“练出手臂“,“练到腰有线条穿吊带”,然后转头就吃起最爱的菠萝包。
70岁单身未婚的标签,经常被媒体拿来当噱头,而她的感情经历也确实很简单。
用许鞍华自己的话说,年轻时对外貌不自信,没勇气去恋爱。
就像很多女孩都有的困扰一样,直到现在她还会对着镜头大大咧咧地扬言要整形,率真得可爱。
许鞍华笑称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是:“两个老女人互相支持”。
她说:“我妈妈年纪愈来愈大,我也是。早几年有段时间很亲近,因为都是老女人。现在她反而返老还童,我变成照顾她那个人。”
其实,许鞍华的多部电影灵感都来自母亲。
1990年的电影
《客途秋恨》中,张曼玉扮演的女主角与日本母亲之间的隔阂与羁绊,就是许鞍华与日本母亲的现实写照。
《客途秋恨》剧照
关于这部电影还有个小八卦,许鞍华拍《客途秋恨》时,导演王晶评论:“谁要看一个胖女人和她妈的故事。”
许鞍华生气回怼:“凭什么,他自己也很胖啊!”
之后许鞍华连拍了两部电影都赔钱,擅长商业片的王晶表示:
导演不应该让老板没钱赚。
香港媒体煽风点火,看热闹不嫌事大,甚至用了标题:开战!许鞍华放话要揍王晶!
之后王晶表示:许鞍华是自己最佩服的导演,她对自己的批评都接受。二人这才冰释前嫌。
2007年许鞍华拍
《天水围的日与夜》,王晶还给她投了120万。
虽然票房只有10万,但获得了
金像奖最佳导演、编剧、女主角、女配角四项奖。
许鞍华直率敢言的性格,可能来自东北人的基因。
生活事业都在香港的她其实不是地道的香港人。1947年,许鞍华出生于辽宁鞍山,名字中的“鞍”就源于此。
父亲是国民党文书,母亲是一名日本人。两个月大时,她随父母移居澳门。
1949年,父亲前往香港工作,许鞍华则和祖父母、母亲等生活在澳门。
她在一个中国旧式大家庭中长大,因祖父和父亲都爱好古典文学,所以许鞍华背诵了很多古诗词。
5岁时,因祖父母回广州定居,许鞍华来到香港生活。
许鞍华与父母
大学时,许鞍华在学生剧团管道具、跑龙套,并设计海报。
当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时,她便会跑到电影院看电影。1972年,她从香港大学英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系获文学硕士,随后前往英国伦敦电影学院攻读电影专业。
1975年,学成回到香港的许鞍华在朋友介绍下认识了
胡金铨导演,之后就在他的工作室做过3个月的助理。
负责起草文书以及做一些端茶倒水的杂事。这期间,她帮忙校对了电影《侠女》的英文字幕。
年轻时的许鞍华就是圈里出了名的文艺青年,总是随身带着书,吴君如形容她是
“电影圈里的知识分子”。
1979年,许鞍华拍摄了电影处女作
《疯劫》 ,该片获得了第1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优等剧情片奖,许鞍华则凭借该片获得了最佳导演提名,她的电影人生就此展开。
许鞍华与《疯劫》主角赵雅芝
1982年,许鞍华凭借讲述越南难民的
《投奔怒海》,获得第2届金像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等5个奖项,并取得1547万的票房成绩,自此确立了在香港影坛的地位。
这部电影也是刘德华主演的第一部电影,让初出茅庐的他获得了金像奖最佳新演员奖提名,开启了巨星之路。
《投奔怒海》剧照
24年后,许鞍华还是穷得没钱拍电影的导演,而刘德华已经是圈中天王级的巨星。
许鞍华不愿背着不赚钱文艺片的标签,毕竟香港电影是非常讲市场的。
她总是笑着说:“我不信赚不到钱!”
当许鞍华找到刘德华说想拍一部商业片,刘德华爽快地接受了邀请。然而他哭笑不得地发现这仍然不算是一部标准的商业片。
这就是那部拿奖拿到手软的《桃姐》。
也许是念及知遇之恩,刘德华不仅担任《桃姐》的男主角,并且为电影投资了2000万。
他说:
“导演说了一句话,我蛮痛的。她说,我好久没有足够的钱来拍戏了。”
2011年,电影《桃姐》在国际电影节上大放异彩,
刘德华二封金马奖和金像奖影帝,许鞍华也第二次获得金马奖最佳导演,第四次获得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许鞍华的电影表现得最多的就是底层人民的现状,尤其是老年的孤寡女人。
其中似乎流露出一丝她对于自身晚年孤老境况的忧虑。
曾经看到同龄的朋友们都结婚有了小孩,她也会羡慕地说:“哎呀,我好惨,老了我该怎么办?”
但是拍完《桃姐》后,她反而释然了。
跟别人调侃暮年生活时,她说:“白天在外面拍戏,晚上回老人院,好好笑……”
有人曾经问许鞍华:“我们怎样才能做到终其一生献身电影?”
许鞍华幽默地回答:“早死不就可以了!”
从40多岁起,就常有媒体问她什么时候退休。“这个问题是歧视女性的,倒没听说有人问跟我差不多年纪的男导演什么时候退休,例如徐克。”
对于未来,许鞍华表示只要身体允许,有喜欢的剧本,就会继续拍下去,从没想过退休的事。
74岁的她接受采访时说,过几年还想到国外念书学写剧本。
师承胡金铨,开辟香港电影新浪潮。在商业与艺术、 类型与文艺之间游走,六夺金像 三斩金马,仍要为投资犯难发愁。
获奖无数,也曾跌入谷底,从不放弃忠于创作的机会。
晚年孑然一身的许鞍华把人生献给了电影事业,她喜欢把镜头聚焦到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身上,通过电影来让人们关注社会问题。
她或许不是一个很会赚钱的导演,但她肯定是一位值得尊重的导演。
她为香港电影创造了奇迹,她就是与人生长河一起细水长流的导演:许鞍华。
*本文作者:RAMA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