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业遇冷的情况下,大千影业通过小体量制作,集中展现了其作为一线制作公司对于「降本增效」的理解。这一系列尝试的结果是,可分账可招商的商业模式被跑通,以及节目话题集中爆发程度极高。
作者|王亦璇
过去6、7年,于一家以精良后期制作起家的影视公司来说,大千影业抓住了不止一个行业机会。国内综艺市场的蓬勃发展,让偶像选秀、户外竞技和生活观察类等等不同形式、体量的综艺,在内容端和商业端都赚足了利益。
跻身头部后期的过程,大千影业接手项目上百。这其中,大千影业参与制作的《向往的生活》、《中餐厅》《创造营2019》和《令人心动的offer》《披荆斩棘的哥哥》等等节目,都是一段时间内兼具国民度和话题度的综艺内容。
疫情进一步带动了创作思路的转变,大千影业在去年中旬正式开始「动工」——即前后期工种的合并,一人多能,在降低预算的同时,制作团队的一些点子、方案可以被直接呈现在作品中。换言之,大千影业拥有业内最成熟的后期制作技术,开始步入中短综艺制作的上游。
大千影业创始人&CEO赵林林觉得,创始人需要all in在项目前期中,才有可能从源头把控住节目风格和走向。而于他自身而言,从决定做《闪亮的日子》开始,每一个艺人都是他亲自见面敲定的,而这家公司决定「降本增效」的第一个脚步,也迈向了制片融合的方向——为了省掉成本,以及精准阐释《闪亮的日子》的节目概念和逻辑。
《闪亮的日子》播出后,前几周的平平收效,并没有压抑住这档日更综艺在最后一段时间的爆发势头。即使离转亏为盈仍有距离,在没有品牌植入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内容发酵带来的收益,已足够覆盖制作成本的1/2,且这并不包括后续3年的长尾收益。大环境趋冷,赵林林觉得,「分账」可以是综艺实现回报的可美剧小站循捷径之一。
第11周节目结束时,赵林林接到了20多通从业者们打来的电话。这些汇总而来的问题有一个大的共同点,即在视频平台提出降低成本的前提之下,分账综艺能缩减掉哪些投入,以及具体落地后应该怎样实施。
无独有偶,和《闪亮的日子》几乎同时占领大众讨论的,是由大千影业承制的另一档综艺《欢迎来到蘑菇屋》(下称「《蘑菇屋》」)。作为《向往的生活》第六季的预热节目,《蘑菇屋》虽然非分账项目,但在总体不超过500万元的制作体量之下,其所展现出的低制作成本、高品牌议价、可分账可招商之模式,以及话题集中爆发的程度,都可以被看作是大千在面对同类型项目面前,所总结而出的方法。
在赵林林的规划当中,大千影业在未来1-2年的时间内要完成6部综艺作品的产出,而公司将统一选择分账的方式和平台进行合作。
在刚刚过去的5月第一个工作周,不少业内人士都在朋友圈里转发了《夏日大作战》的招募海报。这是一档将镜头瞄准新人演员和素人嘉宾,对他们进行实训观察的节目。
这也是大千影业6部分账综艺之中的「第一弹」。与此同时,快乐男声「再就业男团」团综,也已经在制作方、艺人和品牌的多方努力之下,进入了开拍前的最终筹备阶段。对于最近获得不少热度和口碑的大千影业来说,他们已经在摸索新模式的的同时快步跑起来了。
缩紧艺人和制片成本
《蘑菇屋》筹备前后,赵林林曾和几位艺人好友商讨:在录制外地行程时,是否可以少带几名随行工作人员以节约成本。
这是赵林林在接手综艺前期制作之后,反复思考过的一个问题。综艺行业的成本预算,通常由艺人和制作两大部分组成。过去数年,艺人报价一路水涨船高,直接影响了综艺节目的预算向千万级及亿级迈进。
在行业整体进入颓势,平台强调「降本增效」,以及各制作公司都没钱赚、没活干的大环境下,大咖位的流量艺人或出场费用不降反升的艺人,往往容易为创意内容增添负重。
《闪亮的日子》通过提案之后,赵林林把手头的艺人资源对了一遍,挨个联系艺人团队,询问他们的意向。
敲定合作的过程简单直白,赵林林自己担当艺人统筹,跟经纪人吃饭时告诉他们,独居、日常、社交、工作等等看似平淡的日常内容,正是《闪亮的日子》这一节目的闪光之处。他还很直接地表达,「对于当下环境的艺人们来说,相比于在家待业,参加节目能有日常曝光,制作的视频物料对于维持艺人热度是高价值的优质内容。」
这种直抒胸臆确实起到了作用。《闪亮的日子》的主角定位在上升期年轻艺人,以记录他们的生活为主要内容。
往前一步,选题的诞生也来自于大千影业和艺人团队的「斡旋」。比如,艺人可以将《闪亮的日子》的片花当作vlog上传进行用户运营,相比于自己拍摄剪辑的视频来说,制作公司的质量明显更高一截。
与此同时,《闪亮的日子》虽然是低成本制作,但具有非常强的连续性,一周六更的模式也在经纪人圈子里有了一定正向反馈。不少艺人还会推荐自己的朋友给赵林林,大千影业通过这档节目,在艺人层面打开了视角。
再往前一步,平均单集成本不过20万元,大千影业在《闪亮的日子》这一项目中,将预算大多投入给了「内容创作与制作」。
节目拍摄初期团队磨合成本很高,无论是内部制作还是跟艺人合作,我们也在试错,「那时候拍艺人刷墙,拍了整整三天,只剪辑出了十五分钟」团队对内容密度的要求很高。赵林林告诉《新声Pro》,有不少录制甚至剪辑完成的片段,如果没能为人物加分或节奏过慢,都被团队「毙」掉了,光这一环节就几十万元出去了。
而经历过《创造营》和《披荆斩棘的哥哥》等等超大体量项目的他发觉,头部综艺资源的集中化导致中腰部综艺的消失。这直接导致了细分垂直用户的流失和客户的消沉。而无论综艺或艺人,要把中腰部内容做出来,腰部厚实了,才能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头部的爆款节目是需要中腰部项目的经验和人才来支撑的。」赵林林说道。在他看来,制作、艺人都应该遵循中腰部重点论,做连续的长线的内容。
赵林林谈及了业内目前的普遍问题——由奢入俭难。回溯过去几年,彼时以后期业务为主的大千影业,也不止一次进入「花惯钱了」的境况。
后期往往被要求,在短时间内产出上千条短视频物料和多达10档花絮内容,加人力、加预算是常事。在和腾讯视频合作《闪亮的日子》时,分账制度的一个特点就在于制作方垫资。赵林林这时才回想,往常的做法到底有没有必要、创作者是否要更专注于主体内容本身。
「花自己钱的时候,不必要的成本都能省下来。」他开玩笑道。在大千影业内部,正是因为复合型人才的存在,以及后期公司成本滞后的属性,才得以让公司在《闪亮的日子》这个项目上顺利开机。
拍摄艺人居家场景时,摄制团队往往以监控为主要取材设备。而摄影师在某些必要时刻也可以调动成为follow pd。更为重要的是,赵林林觉得,对于以记录生活为主的综艺节目来说,外景拍摄至多2台机器辅以GoPro的采用,就已经足够使用,而这也帮助他们节省了1/3的摄制成本。
最近一个月,赵林林还给团队招募了一名商务制片,主要负责对接可预见的品牌客户,同时进一步将客户需求更加垂直触及内容制作层面。
长视频制作+短视频逻辑
在大千影业内部,《闪亮的日子》被称为「NCT家族无限扩张」的节目。实际上,随着节目逐渐步入正轨,搭载于「闪亮」的内容也愈发丰富起来。
选题之前,大千团队会和艺人方面进行多次沟通。后者常常前往大千位于798附近的公司开会,互换创意的同时敲定录制内容。赵林林本人并不排斥出镜,如果对节目内容有帮助,这些画面还会出现在节目正片当中。
在具体执行上,依托于长视频平台的用户基数和成熟的前后期制作,《闪亮的日子》的内容精致度毋庸置疑,与此同时,节目本身也可以被视为UP主(账号),在「频道」之下进行更为细致的分类内容尝试。
面试、相亲、学技能,《闪亮的日子》在已成形的大框架下,不断地讨论着还有更为丰富的活动可能。赵林林告诉《新声Pro》,除过已经上线的独居生活、好友团建和我和我的经纪人系列,甚至于舞台打歌或剧本杀,都已经是规划之中的系列内容。「假如我今天一口气刷完了60集,以后再看时会找更精确的分类,直接看舞台了。」
赵林林称「闪亮」为二级平台,类似于活跃于YouTube上的工作室频道。我们认为,以《闪亮的日子》为模版,大千影业正在探索的是长视频制作+短视频逻辑(账号体系&产品列表)的新模式。
从底层逻辑上而言,《闪亮的日子》是更接近《老友记》的设定。闪亮家族们在节目中相识,从观看彼此生活到融入彼此生活,从节目中团建到私下聚会团建,节目组在见证一帮年轻人实体朋友圈的搭建。赵林林告诉《新声Pro》,如果节目效益越来越好,「闪亮」就会持续做打歌舞台;如果艺人们觉得,苟富贵勿相忘,可以在节目中带动朋友参与,节目组也乐于承担相应的开销。
在分账的基础上,赵林林决定把「闪亮」以这样的方式延续下去。日更的系列性内容为综艺本身带来了更多剧情向的可能,易于留住用户。而利用分账的长尾传播,节目也可以收获持续的话题关注和热度回报。
「只要我们的策划可以持续创造内容,也会反哺艺人更有意愿参与到内容创作中。双向奔赴、共同整活,才能让观众感受到诚意。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以下是《新声Pro》与大千影业创始人&CEO赵林林的部分对话整理:
新声Pro:最近在做什么项目,除了《闪亮的日子》?
赵林林:还有《向往的生活6》和《上班啦!妈妈2》。现在公司主要靠后期拖前期,后期业务是主营项目,前期项目目前基本没盈利。但目前行情下,大综艺也在减少,制作利润越来越低,空间越来越小。
新声Pro:行业都这样认为吗?我们认为「轻综艺」也许是今明两年的大趋势。
赵林林:行情好的时候不难,行业下行,砍掉的都是性价比低的项目,加上目前观众时间被短视频「驯化」严重,用户很难再有耐心去看一个半小时的内容。
如果真的有节目能够合理利用碎片时间来消费,对制作公司和平台来讲都是双赢的。前两年行业都有钱、瞧不上「泡面番」这样的小项目,现在招商出现了困境,也会让我们调整和转变思路。
新声Pro:但大部分从业者都经历过视频平台最大手笔的选秀年代。
赵林林:一季度没有选秀节目,相当于整个行业都在空窗期,大家都没活儿。《闪亮的日子》推出以后,业内人打电话过来问模式,觉得大千能做,我应该也能做。我也好几次跟人谈,我大千都能做,你们还怕什么?从操作模式上来讲,《闪亮的日子》没有那么高壁垒。但做这种体量的节目很辛苦,就跟搬砖一样,要么很勤快地搬砖,要么认认真真地搬每一块砖,才能有一定的收成。这是最不容易的地方。
我们没有钱买热搜做投放,项目到现在为止都是亏的。但是靠内容的长尾,目前每天都有分账收益。你可以简单理解为,有一个观众喜欢《闪亮》,他看到某一集觉得挺好玩,不知不觉就刷了60集过去,那就可以给我带来60元钱(假以1元/集计)的收入。
新声Pro:分账综艺应该做成日更或周播,《闪亮的日子》已经实现了这一点,这对广告主看似是更友好的?体量小,成本低。
赵林林:我其实想做年番,有一些要控成本,后期前置会好一点。比如说高频更新的节目要打场景,跟广告主洽谈时要能够说出来结合方案。客户追求品牌效应,加上今年都没什么钱,就更对于转化率而非平台有要求了。
分账确实应该系列化产出,但重点是要有内容能供得上。为什么视频平台总说用户数上不去,是因为精细化产品的供给不够。
新声Pro:所以广告主也成为了候鸟。
赵林林:只能先做好内容,服务好客户,压缩好成本。国内综艺要面对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艺人成本没降下来的。
以前综艺节目有广告有钱,歌手和演员都会把它当成更赚钱的渠道,现在行情不好了,综艺应该回到它最初的功用,成为艺人的曝光渠道,毕竟有曝光才有热度,有热度才有相应的商业回报。
前几年的火是虚火,艺人价格起来了谁都不愿意降,很多中腰部艺人即使因为疫情没有曝光,但也会鉴于邀请费用低而不愿意「出山」。
制作公司也觉得这个预算做不了。说实话,活着更重要还是体面更重要?所谓的体面是我赚到了更多的钱,但是大环境不好的时候能吃上饭就已经很好了。
商业驱动导致广告消费艺人。但现在的情况是,好的内容应该为艺人本身做加成。UP主或网红也是通过做内容才积累了粉丝,继而才有了商业价值。
芒果TV会员部找到我们时,说想做一个《向往的生活》的预热片。我想着陆虎和张远刚在《闪亮的日子》录完节目,他们之间的综艺反应挺好的,我们也是希望他们能有更多的曝光,况且「0713」合体说了这么多年,大家也希望看到。
实际上,如果找到了大的公司,大家都已经花惯钱了,团队要有道具、美术、编剧、导演、艺统,各个口根本跑不开。但是到底能不能省呢?以前都是花广告主、平台的钱,如果这是自己的钱,那肯定会省。
我经常跟平台说,大行情不好,大家彼此体谅是可以降价的,如果只有30万的预算,那就拿30万的人力和资源来配置。平台就不要额外要求30万的钱还要做出300万的效果,大家要把这个需求对清楚,多少预算做多少事,小钱办大事是大家的愿景,但没法成为常态。
新声Pro:先降艺人成本,再降团队成本,去除冗杂。
赵林林:长视频也说「降本增效」,还经历了裁员潮。归根结底还是前些年无效内容的支出太多了,有很多没必要的花费一年年地在叠加。
制片人的本职是控预算,把事干成,不能亏。但是行业内有太多制片人是以导演思维在工作的,为了赌上一个爆款项目,不断追加各个工种的预算,舞美,编剧,后期,导致大量投入的性价比极低,但那会有钱,不需要明算账。
加上平台制片人的精力也有限,既要创新节目,跟进制作,还要为节目找广告,跑通商业模式,他们也是不容易。
新声Pro:从你的接触来看,长视频的思路转变具体会从哪几个方面开始着手?
赵林林:精细化运营,至少保证节目推出之后,内容引流还是能够留到平台的。对于广告客户来说,如果我是老板,做节目能做到几效(品效销)合一,那为什么要分开呢?
新声Pro:《闪亮的日子》分账成果其实并不非常乐观,怎么还想要继续做下去?
赵林林:只要维持基本盘,类似于第11周大团建这样的热度,我就可能打平预算。先把节目的制作质量和口碑让市场看到,持续吸引更多人观看,这样分账的长尾就一下子出来了。
我们公司有剪辑、有导演,除了摄影和艺人需要外找,大部分制作的人工成本可以通过持续制作,拉长账期来把成本摊薄。很多制作公司只有导演或策划,其他供应商都需要外找,初始运作成本会偏高,一定要想清楚操作方式和后续收益再开始做。
继续走下去的前提是不断积累节目粉丝,这档节目的本质是「育人」,就像是我在持续运营一个网红品牌,然后把质量品控做好。「闪亮」相对而言就成为了UP主,独居、团建、打歌都是频道,我们想打造像LuluLala那样的工作室产品。
新声Pro:我可以理解为,在一个大框架下,用长视频的精制内容,加上短视频的新兴体系,来吸引更精确的受众。
赵林林:是的,像一个二级平台。最近新闻在说,CJ(韩国集团)的老PD都在离职,转而自己做OTT。我个人觉得,综艺制作人就是优秀的内容生产者,自己有制作能力,也能整合艺人资源,是可以制作高质量内容的。
你知道我的想法吗?有可能三年后,这一季《闪亮的日子》成本能回来。我相信只要我们的内容不拉垮,持续做下去,继续创新,就会不断增加新的观众,新用户同时会翻看前面的内容,就像《老友记》大家都是刷好几遍的。
分账的思路才是真「养成」,只要商业模式和节目模式固定下来,IP和人的「养成」就只是时间的问题。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