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5日,美航1549号班机在纽约拉瓜迪亚机场起飞一分钟后撞到鸟群,随后的208秒内,机长萨伦伯格和副机长斯基尔斯合作,凭借高超的飞行技术和丰富的飞行经验将飞机迫降在纽约哈德逊河上。

经过紧急救援,飞机上的全部乘客和机组人员155人安然无恙,这是人类民航史上的壮举,被称为“哈德逊河奇迹”。

2016年这件事被拍成了电影萨利机长》,在全球上映。

2016年底《萨利机长》在中国上映时笔者没去看,只因为看过的朋友说了一句话“拍得磨磨唧唧”。

不管这位朋友是怎么说的,数据不会骗人,《萨利机长》的国内票房只有六千来万,排在2016年国内电影票房排行榜的第103位。

这个票房是什么概念?在2016年的国内电影市场,票房过亿都没人好意思宣传,过十亿都是小意思,甚至连“制片人跪求院线排片”的《百鸟朝凤》票房都有八千多万,可见《萨利机长》在国内票房是多么惨淡。

但是,《萨利机长》在国外的票房还是相当强的,全球票房2.4亿美元,在北美2016年票房排行榜上也比较靠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萨利机长》在国内网络口碑达到了8.3分,不仅高于国内类似题材老电影《紧急迫降》的7.3分,更是远高于后来《中国机长》的6.6分。

与此同时,《萨利机长》在国外的口碑也是相当不错,上映两个月时烂番茄新鲜度85%,观众喜爱度87%。

也就是说,《萨利机长》的口碑在国内外是基本一致的优秀,唯独票房在国内外呈现了冰火两重天的状态。

那么,是谁的问题?是电影本身还是观众人群?

首先,可以排除所谓的“好莱坞元素”和“国内电影保护”,因为2016年国内票房排行榜前五名里有三部是美国电影:《疯狂动物城》、《魔兽》和《美国队长3》。

如果《萨利机长》上座率高,国内院线也没必要刻意打压该片,事实上《萨利机长》的场均观影人数只有10人,不仅没法和《疯狂动物城》的28人相比,连小众文艺片《百鸟朝凤》的14人都不如。

其次,可以将上映时间因素考虑进去,国内上映时间比美国首映晚了三个月,有一部分观众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先睹为快”,不过该因素对票房的影响并没有现实表现得那么大。

再次,“哈德逊河奇迹”在美国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在纽约这个对民航飞机的感觉非常复杂的城市,电影《萨利机长》也多次提到了这个因素。

比如萨利机长想象中飞机坠毁在纽约的画面,飞机迫降过程中,写字楼里的人看到飞机时那些惊恐的表情,以及民航官员告诉两位飞行员的话:纽约已经好久没有这么好的消息了,尤其是关于飞机的。

2009年的“哈德逊河奇迹”在美国被广泛报道,其热度相当高,算是当年顶级流量事件,自然也就攒下了非常强的群众基础。

如此,美国观众对《萨利机长》的热捧可以理解,那《萨利机长》在国内票房上的惨淡表现又是因为什么?

2022年笔者总算把这部2016年的“老电影”看了一遍,然后发现了问题所在:

从电影上看,《萨利机长》绝对是一部好电影。

从商业上看,《萨利机长》显然不是一部国内观众喜欢的商业电影。

从电影角度评价,《萨利机长》有三个明显优点:

1、高度还原事件

《萨利机长》对美航1549号的迫降事件不仅特效制作非常逼真,很多细节的再现也可谓细致入微。

飞机在水面迫降后,前舱舱门的逃生气垫一开始没有打开,乘务员没有注意到,直接让舱门口的乘客疏散,那哥们就真的一猛子扎到冬天的哈德逊河里差点给冻死。不了解这个细节的观众可能会感到一头雾水,但了解整个事件的观众则是会心一笑。

2、演技全员在线

《萨利机长》演员众多,汤姆·汉克斯饰演的萨伦伯格机长是绝对主角,在配角中甚至龙套中也都有不少好莱坞资深演员,因此该片虽然有很多群戏,但每一位演员哪怕是龙套演员的演技都在线,让观众有一种看新闻纪录片的感觉。

3、剧情角度新奇

《萨利机长》本来可以是一部英雄电影,但该片选取的角度非常新奇,围绕的主题并不是飞机迫降本身,而是萨伦伯格机长的困境,电影围绕着飞机是否能够有其他选择这个主题来讲,如果电脑和真人模拟结果证实1549号航班可以安全降落机场,那萨伦伯格机长将面临非常尴尬的境地。

对于只了解“哈德逊河奇迹”不了解事后调查过程的观众来说,《萨利机长》几乎相当于一部悬疑片。

《萨利机长》在剧情中也融入了一些思考,比如萨伦伯格机长在听证会上提出的“人和智能”的权衡,还有“媒体热度和事件真相”的思辨,都是足够深刻且发人深省的地方。

因此,只从电影角度考量,《萨利机长》不论是剧情、细节还是演技都称得上一部优秀电影,得到优秀的打分和评价实属正常。

不过,与此同时,如果从商业角度考量,《萨利机长》也存在国内观众并不太喜欢的四个“毛病”:

1、主题不讨巧

按照一般观众理解(包括笔者),改编自“哈德逊河奇迹”的《萨利机长》首先应该是一部惊险片,从萨利机长准备上班前开始拍,然后是兴高采烈准备旅行的乘客,飞机起飞后,空中突然撞鸟,双发失去动力,哈德逊河迫降,再然后是紧张的救援,最后是劫后余生的哭泣和围绕着英雄萨利机长的欢呼。

虽然真实的“哈德逊河奇迹”从起飞到迫降只有五分多钟,但结合前后发生的事情,拍成一部惊险片或者萨利机长的英雄电影难度还是不大的。

国内相关题材电影《紧急迫降》和《中国机长》的故事结构基本都是这样。

但是,《萨利机长》的主题明显不是“哈德逊河奇迹”本身,而是围绕着萨利机长的清白,飞机是不是真的只能在哈德逊河迫降,他到底是英雄还是莽夫,他是迫不得已还是故意逞能,他是技术高超还是判断失误等等。

全片的高潮并不是迫降,而是影片末尾萨利机长在听证会上的胜利,这样一来,一部英雄电影拍成了悬疑片,这就和大部分观众的预期大相径庭。

2、剧情架构不友好

《萨利机长》采取的是倒叙和插叙结合的讲故事方式,故事一开始是萨利机长接受调查陷入迷茫,在正叙过程中将美航1549号迫降的过程以回忆的方式插入电影,而且还分成三段,迫降前和迫降是一段,迫降后的经历是一段,然后在听证会上还有一段录音还原。

此外,关于萨利机长的过去,影片中还插入了他学开飞机以及驾驶战斗机时的回忆。

这种剧情架构会让很多观众感到费解和晦涩,大概也是朋友评价“磨磨唧唧”的由来,对于国内大多数观影人群来说,剧情越省事、架构越简单、越不用动脑子越容易接受,像喜剧《心花路放》仅仅采用了一个简单的平行叙事方式,就导致很多观众直呼看不懂。

3、氛围太沉重

《萨利机长》如果按照普通人的想法,那应该拍成主旋律电影,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主旋律,都应该是通过事件本身颂扬机长、机组人员和救援人员的一部电影,故事中间各种危险,故事结束各种煽情。

但是,《萨利机长》的主题是机长要证明自己的清白,在最后的听证会之前,不仅调查委员会怀疑他,甚至连他自己都陷入迷茫和困扰,如果听证会失败,萨利机长不仅会身败名裂还会失去退休金,进而失去房产陷入困境。

因此,整部《萨利机长》除了迫降事件本身的紧张和获救后的感动外,其他大部分剧情的氛围都比较沉重,直到听证会最后结束时,副机长杰夫的幽默才给故事画上一个快乐的结局。

国内观众的偏爱是喜剧,最好是开怀大笑那种,即使剧情简单或者不合理也无所谓,重点是梗要新,包袱要给够,对于很多氛围沉重的电影,国内观众的接受程度普遍不高,这是现实问题。

4、演员无流量

《萨利机长》的主演比较能打,汤姆·汉克斯,虽然他本人没有原型萨伦伯格机长帅,但汤姆·汉克斯的演技是世界一流的,他饰演的萨利机长让人挑不出毛病,连萨伦伯格机长本人也非常认可。

但是,《萨利机长》的主要演员能在国内叫响的也只有汤姆·汉克斯一人,饰演萨利机长妻子的演员看起来很眼熟,在《楚门的世界》里饰演楚门的老婆。

其他大部分演员可能只有特别熟悉美剧和好莱坞的国内观众才认识,这样一来在国内电影市场《萨利机长》就失去了明星流量这个天然的票房增长法宝。

对比国内同题材电影《中国机长》的全明星阵容,显然《萨利机长》就没有明星流量这个光环。

而且,由于追求真实,《萨利机长》中的三位空姐都是标准的“空嫂”甚至“空中大妈”,这倒是很写实,毕竟美国航空公司的乘务人员就是那个样子,但是,这样做显然在国内电影市场上就不讨巧,不信你看《中国机长》不管哪个岗位都是一水的帅哥美女,这才是国内观众比较喜欢的方式。

综上,《萨利机长》作为一部优秀导演、优秀演追风动漫员合作拍摄的优秀电影,在国内出现叫好不叫座的现象,背后反映的也许是国内电影市场和观影人群依然不够成熟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