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踏足影视创作这条道路之前,作为当下最出色的视频论文作者之一,郭共达精于寻找和锚定经典电影中的基本元素或常用技巧,从而通过一支支论文式短片迅速提炼作者导演的风格。这些短小精悍的剪辑实践,已然将他对电影的细致观察展现得淋漓尽致。
美籍韩裔导演郭共达
因此,无怪乎在长片首作《在哥伦布》中,这位新人导演初出茅庐即显露出高级的审美水平和成熟的控制能力。经由外在的建筑空间,他富于设计又不着痕迹地建立起独特的影像空间,并在这个精密的空间中,极为松弛地展开对一段都市男女情感关系的刻画。
2017《在哥伦布》
影片《杨之后》是郭共达暌违四年的软科幻新作,电影的叙事场景从外景转向大量内景。他依旧克制、轻盈,同时更有野心,也更具智慧。而随着《杨之后》《弹子球游戏》等作品的成功,郭共达也已然成为影迷们心目中的潜力股。
2022《杨之后》
郭共达的电影无意于构建一个大而无当的世界观,而是尝试探索更加浩渺、幽深的心理空间,在家庭关系中思考人与机器人的联结。在他的诸多影像作品里,我总能看到和他的视听技巧一样丰沛的情感表达。
美学的师承:小津安二郎
相比于其他近未来的低成本科幻片,如《降临》和《机械姬》,影片《杨之后》的特效含量显然更低,“机器人”的科幻母题也相当常见。但郭共达感兴趣的并非人工智能的意识觉醒,他在老生常谈的话题上找到一个小而美的切口:家庭关系中的情感与记忆。
在戛纳的采访中,主创进一步透露了电影的基础设定与创作理念:因为一场巨大的气候灾难,所有城市面目全非,因此故事不再发生在原著中的底特律,而被进行模糊化处理。
考虑到影片叙事场景大多在室内空间,导演希望“科技是不被察觉的,未来是有机的”;所以在美术设计方面更倾向于自然主义的装潢,而非硬线条的极简风格或者是光怪陆离的赛博朋克。而在摄影风格上,导演和摄影师将小津安二郎的电影画面作为参考,着重使用全景和中景镜头。
熟悉郭共达视频论文的影迷知道,小津安二郎是他最喜爱的导演之一。事实上,Kogonada(郭共达)这一化名,就是来自于跟小津合作多年的编剧野田高梧的英文译名。
小津安二郎和野田高梧
在2012年与2016年,郭共达曾两度推出关于小津安二郎的视频论文:前者名为《小津:过道》,以双屏的形式匠心独运地关注小津对过道空间的使用;后者名为《小津之道》,更以三屏的形式详尽解析了小津作品中反复运用的镜头范式。
2012《小津:过道》
2016《小津之道》
在电影《杨之后》当中,郭共达努力地尝试着对小津电影美学的继承。影片所展示的是一个很奇妙的重组家庭:白人父亲,黑人母亲,华裔女儿,以及机器人“儿子”。这个独特的四口之家的构成,天然就带有一种多元族群的张力。
家庭,也是小津安二郎电影中恒久的叙事空间,他总是在微妙变奏中不断讲述着“嫁女”的故事。家庭成员的离开,无疑将破坏先前保持的稳态,从而引出“接纳”的主题。
2016《小津之道》
相比之下,小津的主人公总是在离开与否之间拉扯,怀恋着某种旧秩序;而郭共达的主人公则试图接受离开这一既成的事实,正如贾樟柯在《山河故人》中的台词,“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
短路的记忆:尽在此茶中
杰克(科林·法瑞尔 饰演)在跟杨(贾斯汀·闵 饰演)谈论茶道时,提到了这样一个让他难忘的纪录片段落,他模仿着影片中的德国人形容茶的滋味:“我会想象走在森林中,地上有落叶,刚下过雨,现在雨停了,空气潮湿,而你就这么走着走着,不知怎么,这种感觉都在茶里了。”
这个段落的原片出自2007年莱斯·布兰克执导的纪录片《尽在此茶中》,杰克模仿的德国人则是在该片中短暂出现的德国导演沃纳·赫尔佐格。《尽在此茶中》讲述的是一个美国商贩为寻求最佳绿茶走遍整个中国的故事,而《杨之后》里的杰克则是在追寻杨的秘密。
2007《尽在此茶中》
在三次呈现回忆的段落当中,郭共达又出人意料地用不同素材的声音和画面制造出细碎的重复。
这就像是一种记忆的短路现象:当你努力回忆某个过去的场景时,回忆的画面却仿佛被灼伤,无法清晰地呈现;每次回忆之间带有逻辑重音和情绪的微妙区别,它们回旋往复、相互交织,就像茶叶在水中上下翻飞。那种感觉难以言表,就像你无法描述出茶的滋味。
情感的秘境:盛夏的果实
坂本龙一为《杨之后》创作了一首《Memory Bank》,并被安插在电影最重要的叙事段落上。而本片的配乐师松宫飞鸟则根据这段主题音乐,发展出全片完整统一的配乐。
配乐中有一首《Mizuiro》,改编自日本女歌手UA的《水色》。在中国,这首歌有一个更著名的翻唱版本,莫文蔚的代表曲目《盛夏的果实》,“时间累积,这盛夏的果实,回忆里寂寞的香气……当看尽潮起潮落,只要你记得我”,几句歌词与这部电影意外地相配。
很难想象,竟然会在一部美国科幻片里听到这首歌,仿佛经年之后,在岁月的荒原上与故人重逢,才发现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大提琴如泣如诉,许多一厢情愿的回忆在颅内炸开,如同也打开了记忆宫殿,霎那间泪如雨下。
电影片尾处,妹妹美香独自来到哥哥的空房间,跟他做最后的道别。妹妹用笨拙的中文说,“我想你了,哥哥”。这让我想起二十年前,在另一部电影里,曾经有一个小男孩也在葬礼上说,“婆婆,我好想你……我觉得,我也老了。”
美香:我想你了,哥哥。
2000《一一》洋洋:婆婆,我好想你。
落幕时,妹妹哼起哥哥生前最喜欢的歌,"I wanna be just like a melody, just like a simple sound, like in harmony." 那也是岩井俊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的片尾曲,惨绿少年站在青葱的麦田戴着随身听,幻想生命的可能性。他渴望着爱与被爱,但终究只能孤身一人离开。
2001《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电影的文法:碎片与反复
导演小津安二郎认为,电影没有文法和定式。除了世人皆知的“榻榻米视角”之外,对话戏中越轴的正反打同样也是小津作品的一大标志。——不同于一般的过肩镜头,他让两个演员在对话时正对摄影机,这样一来便破坏了经典的180度轴线原则,却也因而重塑了影像中的空间关系。
小津安二郎在片场
在影片《杨之后》当中,数次出现了夫妻俩直面镜头的视频会话;郭共达也由此在形式上“正当”地致敬了小津,对轴线的破坏则强调了两个角色的疏离感。
影片中演员们的表演都极尽克制,正如小津在指导演员的方法论中所说的:“导演最应该关心的事,不是如何引导演员流露感情,而是如何引导他们收敛感情。”
对小津的召唤之外,影片最大的亮点就是“反复”。除上文提到的“记忆的短路”,杰克在读取杨的记忆画面时,由于存储空间的限制,每次只能播放一个几秒钟的片段——记忆宫殿如星河璀璨,可记忆本身却不过是一支支短暂的视频片段。
观众跟随主角,不断地重看着这些碎片化的生活影像;这些记忆片段是通往真相的线索,也是打开情感的钥匙。随着画面交叠,剪辑和配乐的加入,电影的魅力充分浮出水面。
它让我们真正相信,只有经过认真的凝视和组织,我们的生活才能最大程度地彰显出它的意义。记忆注定会重新焕发新的光彩,生命的联结终因情感的存在而更加珍贵。
记得小津有一句箴言:“所谓电影,拼的就是一个余味。”而影片《杨之后》的余味,就藏在每位观众的记忆宫殿中。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