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怡,这绕滚影视个被誉为中国演艺界最美的女性,今天走了。

1922年,秦怡出生于上海。从艺八十载,她塑造的一个个形象深入人心,获得的一个个奖杯见证了她作为演员的执着与认真。银幕上的秦怡,用细腻传神的演技赋予了每个角色独特的生命力。生活中的秦怡,即便遭受种种变故挫折,也始终美丽、善良、坚韧。

“写得不好,再写”

2017年1月,电影《青海湖畔》在上海影城举行首映仪式,作为该片的出品人、编剧兼主演,秦怡出席了首映式现场。秦怡满头银发,精神矍铄,她笑称这部电影就像自己的孩子,“我初次学习写剧本,以后应该再写,写得不好再写,总有一天会写好一点。”该片也是秦怡的编剧处女作。

影片以青藏铁路修建为背景,讲述了以女工程师梅欣怡为代表的一群气象工作者,为攻克冻土层等难题,在青藏高原上克服重重困难开展科学考察的事迹。年逾九旬的秦怡在片中饰演60岁的梅欣怡。

自电影筹拍时起,秦怡就坚持上高原拍戏,周遭的反对声不绝于耳,关心秦怡的人都劝她放弃。但秦怡直言,出演这样一部影片是她多年的梦想。“我对科学家们、高级技术人员、在这种地方工作的人特别佩服,他们特别不容易,要向他们学习。所以无论多么困难,一天走六个小时、一天走十二个小时,我们也一定要意气风发,因为影片里面就是这样。”

每当化妆完毕,站到镜头前,秦怡便化身为神采奕奕的女工程师。这样的秦怡感染了身边的人,也常常让大家忘记她其实是个九旬老人。秦怡表示,自己的身体不错,能够爬得动山,也曾拒绝大家要用轮椅抬她的提议,甚至上了山都“不喘气”,“我上了山,导演跟我说秦老师你喘口气,我问他,喘口气干什么?他说,叫你喘口气是戏里头的,你爬了那么高的山是很累的。我说原来是这样,我自己没有喘气,就忘了戏里应该这样喘气。”

然而,当她完成拍摄,回到上海之后,却发现自己的左脚出了问题,走不了路。经检查,这是由于长时间在高原低气压的环境下拍摄,秦怡出现了脑部腔梗的症状,最大的影响是出门要坐轮椅,防止摔倒。动过数次大手术的秦怡,乐观地说这不是什么大毛病。

“活到老,干到老”

与别的演员不同的是,年轻时初出茅庐的秦怡希望自己的戏越少越好。一次,应云卫导演请秦怡演一部戏的女主角,秦怡却开始打退堂鼓,“因为她是资产阶级女儿,要穿纱衣服、夏天的短袖子,穿的皮鞋有一点点跟,这些我都不会。我从来没有穿过这样的旗袍,两个胳膊露在外面,胳膊都没地方放了。”但应云卫导演拒绝了秦怡的提议,而是让服装组把那件旗袍给秦怡,让她每天在生活里穿,每天练习。

慢慢地,秦怡通过一个个角色磨炼着自己的演技,她的表演自然传神、塑造的人物丰满鲜活。到上世纪40年代,秦怡就已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演员之一。

丈夫金焰去世后,秦怡悲痛欲绝,儿子金捷成了她的精神支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为了照顾患病的儿子,秦怡不论去哪儿拍戏,都带着他。2007年3月,59岁的金捷也平静地离开人世。

在经历了失去丈夫、儿子的痛苦后,秦怡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公益事业以及她一直热爱的电影事业上,她的日常生活被电影、剧本还有各种社会活动占满。

秦怡曾经笑称,自己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干到老”。

“演员,是为人民服务的”

从影以来,秦怡见证了电影从无声黑白到充斥着让人炫目的特效,但她始终相信只有扎实的角色和人性的光芒才能真正打动观众。

秦怡说过,写《青海湖畔》这个故事的初心,就是希望她笔下的气象专家们展现出的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能给人以心灵上的触动和启迪。“我觉得像他们这样我为你好、你为我好,非常好,为什么我们平时的老百姓就不能相互照顾呢?”

秦怡深知电影筹资的困难,因此她自己是分文不取参与编剧并主演。在她的感召下,许多后辈青年也志愿加入,毛阿敏为影片唱主题歌不收酬劳,佟瑞欣出演气象家金浩也是零片酬。秦怡曾表示,近十几年来,她感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不好,许多人的眼睛都只盯着钱看。“我们是国家的演员,我们的工资不是很高,都拿惯了。”

年迈的秦怡依然对电影保持着高度热情:“我参加演出的戏很多,话剧差不多有二十七八个,演的是主要角色。电影更多。我是一个电影工作者,我是离不开电影的,我是非常喜欢电影的,不管它是什么样的戏。”

她曾说过:自己不会跳槽,永远都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演员,只要自己活着,这一辈子都是属于电影的。“有的戏拍得还不错,有的戏也许不怎么样。但我做的事情是为人民服务的,这一点无论如何不能忘。”

2017年1月,由年逾九旬的秦怡编剧、主演、出品的《青海湖畔》公映当天,秦怡在电影院里和观众相约,等她100岁的时候再携作品和观众见面。如今,话尤在耳,斯人已逝。

她的一生,像一首美丽的歌,一曲终了,余音绕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