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玉琪

音乐综艺集体哑火的今天,一档被称为“港乐版《我是歌手》”的综艺《声生不息》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据猫眼专业版APP显示,节目在上线首日拿下网络综艺全网播放量冠军、热度冠军,当日播放量累计达2.03亿次。三期节目播出后,豆瓣评分为7.6分。

图源:猫眼专业版

作为献礼香港回归25周年的音乐综艺,《声生不息》由TVB与芒果TV共同打造,阵容堪称豪华,覆盖了香港和内地老中青三代歌手。

但近十年间,港乐地位尴尬,“怀旧”“情怀”成为撕不掉的标签。当“港乐已死”的声音甚嚣尘上,一档综艺能否复兴港乐?怀旧风频频掀起,情怀这张牌如何吸引年轻观众?

嘉宾合唱《千千阙歌》 (图片来源:《声生不息》第三期节目视频截图)

《声生不息》再现港乐经典

港乐爱好者July在观看节目后表示,能够感受到节目组的用心良苦。“港乐确实目前是一个比较式微、比较小众的状态,(节目)像是给已经蒙尘很久的音乐重新抛光,放在范围更广的大众面前,告诉他们这个东西有多好。”

节目打出“港乐”概念用以指代香港流行音乐。从阵容来看,既有老牌歌手林子祥、叶蒨文,也有中青代歌手杨千嬅、李健、周笔畅等,新生代歌手则有《中国好声音2020》冠军单依纯、通过香港选秀节目出道的炎明熹、曾比特等。

第一期节目中,林子祥《耀出千分光》组曲由《长路漫漫伴你闯》《蝶变》《男儿当自强》三首TVB经典影视剧主题曲组成,叶蒨文则表演了自己的经典歌曲《祝福》,杨千嬅演绎了好友陈奕迅的歌曲《无条件》。

《声生不息》第一期节目表演曲目

新人也有不俗表现。全场排名第一的歌曲《初恋》,来自新人曾比特;节目播出后几天,炎明熹的一曲《蜚蜚》占据了多个音乐平台飙升榜榜首。

4月26日不同音乐平台新歌榜单(图源:QQ音乐、咪咕音乐)

尽管节目将歌手分为男队、女队两大阵营,但只有竞演,没有淘汰。节目加入了大量围绕香港历史、音乐理论的采访与影像资料,弱化了音综的竞技性,更强调故事性。

例如,由香港资深填词人郑国江介绍何为港乐,介绍香港三大填词巨匠;节目介绍了填词人黄霑和作曲人顾嘉辉组成的“辉黄组合”是如何打造香港武侠音乐的辉煌时代;歌手刘惜君讲述了自己在深圳中英街长大的故事。

黄霑介绍《沧海一声笑》创作过程(图源:《声生不息》第一期节目)

音乐制作人邢伟评价,《声生不息》与其他音乐综艺剧本化、冲突化不同,节目多了几分人文感和厚重感。

港乐已死?

“港乐是80后、90后们年少心头的白月光。”邢伟评价,在上世纪80年代,香港音乐是华语音乐的标杆,港台明星也成为那个时代的娱乐顶流。

July是80后,她从大学时迷上香港流行音乐。“情感丰富,意象繁复,用情至深。”她这样评价港乐的歌词。

“它承载的感情之深,联想的意象之丰富,我觉得在国语歌词里是很难找到的。”July分析,由于粤语有九声六调,曲调更加贴合,在填词的时候选词空间更大,因此有更加丰富的表达和更加含蓄的意象。

《声生不息》节目介绍何为音谱填词(图源:《声生不息》第一期节目)

邢伟认为,黄金时期的香港流行音乐在主题上不仅局限于小情小爱,还有时代、世俗化的人文关怀。在旋律、编曲上,先后融合了民国时期上海流行乐、欧美摇滚音乐、日本流行音乐等风格,从民族小调、五声音阶到英美舞曲,“这与香港包罗万象的文化是一致的”。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冯应谦在其著作《歌潮·汐韵:香港粤语流行曲的发展》中介绍,20世纪70~90年代,在电视、电台、电影等媒体大力推动下,粤语流行曲发展繁盛。

1974年,许冠杰主唱的粤语专辑《鬼马双星》与顾嘉辉作曲/监制的仙杜拉《啼笑因缘》两张大碟问世,让这一年成为香港现代粤语流行曲“元年”。

进入80年代,香港经济繁荣,武侠、警匪、喜剧、动作等影视剧百花齐放,也滋养了流行音乐的发展。

这一时期,香港唱片业蓬勃发展,不仅有风行、华星等本地唱片公司,宝丽金、百代、华纳等跨国唱片公司也开始进军粤语流行曲唱片市场。

与此同时,艺人的经理人制度成熟起来。唱片业开始借鉴日本的运作模式,为歌手设计唱片封面、打造个人形象。

邢伟表示,今天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很大程度也来自于对香港的模仿借鉴,包括工业化的唱片公司运营、歌手包装企划、版权代理服务等理念和流程。

根据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香港分会的数据,1995年,音乐光盘年产1700万张,零售额为18亿港元,1996年升至1800万张。但从1997年开始,香港的唱片业走向下行,唱片业产量与销售额开始走下坡路。

邢伟介绍,从亚洲金融危机开始,大批公司破产,2000年后,网络流媒体、盗版CD等更是使唱片业雪上加霜。再加上国语歌市场慢慢扩大,制作水平、产业水平都在精进,这也挤占了香港流行音乐的市场空间。

有人认为,“四大天王”是香港乐坛最后的辉煌,进入21世纪,“陈奕迅之后,再无港乐”。

July认为,香港流行音乐的式微是有迹可循的:香港乐坛的运作模式开始趋向韩流、日流,采用更工业化、偶像化的造星方式,大量艺人北上淘金,在各大综艺里“刷脸”积攒知名度。

但在她看来,2000年以后仍偶有不错的歌手出现,比如AGA江海迦、张天赋、树妮妮等,在香港当地很红,但少有过去那样现象级传唱度的歌曲出现。“他们比上一辈的人更难红过香江了,门槛更高了。”

July觉得,现在的新歌要么很流水线,要么太小众,很难在大众和个人化的审美上找到平衡点。

内娱兴起怀旧潮,情怀牌还能打多久?

从《声生不息》的选曲上看,让老听众缅怀港乐的黄金时期是节目的一大卖点。从《乘风破浪的姐姐》《披荆斩棘的哥哥》《大新片吧湾仔的夜》到如今的《声生不息》,芒果TV近几年的综艺将情怀牌用得滚瓜烂熟。

除了芒果TV,其他平台也在用港台情怀这张牌,掀起一波怀旧潮,经典曲目版权一直是各大音乐流媒体平台争抢的重点。

QQ音乐推出“如果你也有港乐情怀”话题;网易云音乐推出特别音乐企划,收录了《放羊的星星》《流星花园》等经典偶像剧配乐;快手邀请陈小春、谢天华、曾志伟等人在直播间进行云聚会。

前段时间,崔健、张国荣、西城男孩线上演唱会在朋友圈刷屏,怀旧偶像再次引发集体共鸣。

崔健线上演唱会刷屏朋友圈

在邢伟看来,怀旧风回潮,一是因为在网络快餐音乐时代,好作品难遇,经典作品带来的震撼和感动难以替代,二是在内卷、后疫情时代下,怀旧被寄托了更多乌托邦式的精神依靠。

但情怀也是综艺被诟病的原因之一。乐评人耳帝在评论文章中表示,第一期节目在音乐上还是太保守了,多数表演低于预期,改编和演唱带来的惊喜点都比较少。

老听众来缅怀过去,新世代来认识或熟悉港乐,这就意味着,“情怀”这碗饭要怎么吃,还需要在怀旧与创新之间寻求平衡点。

July希望,节目能在选曲上更大胆一些,不要一味屈就于情怀,可以启用更多新人,像炎明熹这样的新歌手如果能借内地优秀音乐综艺节目的东风,被更多观众熟知,也不失为一件好事,就像当年《我是歌手》之于邓紫棋一样。

(编辑:戚梦颖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