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解说新人一枚,5.2日剪了一部电影,是2003年瑞典和丹麦合拍的《校园规则》,是讲校园暴力霸凌的,豆瓣评分8.1。

这部电影改编自同名小说,算是校园暴力题材影片当中的翘楚者,导演用冷峻而又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将故事娓娓道来。导演哈弗斯特罗姆用了大量的反差手法,将邪恶的主题巧妙地展现出来。而主演安德鲁斯威尔森更是从120多名试镜者中脱颖而出,用精湛的演技证明了自己。本片代入感极强,将压抑、悲催、怜悯、暴力、反抗、无奈都处理在冷冷的镜头中。

《校园规则》说的是一个霸凌者的故事,埃里克由于家庭原因,总会因为一小点错误,就会遭到继父对他的毒打。如果说有些父亲还能将这种手段称之为“爱的教育”,那么埃里克的继父则纯粹是对权力的享受和暴力的发泄,饭桌上不小心掉落的餐具,反手就是一个耳光,饭后还有一顿皮肉之苦在等着埃里克。

青春对于埃里克不只是“叛逆”两个字可以简单涵盖的,他生活在暴力与压抑中,拳头是他唯一知道的武器。继父打在他身上的力量,他再一点点打出去,这让他变成了一个矛盾的个体,成绩优良但是操行为零。不过,与继父在家中不可置疑的权威不同,埃里克并非是学校的权力中心,至多是个普通学生,对同学的殴打完全被列入了操行恶劣的行列,校长将他驱逐出了学校,并扬言没有公立学校会要他。于是,母亲只能变卖家财,凑钱让他就读于一所私立学校,给他最后一个机会,能上大学,选择自己的人生的机会。代价是他不能再打架,必须严于律己,安稳毕业。

埃里克就读的私立学校坐落于远离斯德哥尔摩的郊区,环境优雅、静谧。学生会会长奥图史翰热情地介绍,给初来乍到的艾瑞克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到了晚餐,全体学生集聚在一起,艾瑞克才接触到学校真实的一面:吃饭时,学生都是不分年级混坐的,真正用来划分他们的是严格的阶级关系。贵族是最高等的学生,其他的都按家庭富有程度来分类。每桌都是由一位桌长和一位副桌长管理,惩罚可能是用任何一种餐具狠敲头,或是被取消周末假期来打扫学校。平时管理学生秩序的,是学生会会长史翰和他的几个副手。

不仅学生中的等级森严,连历史老师都在课堂上,教导学生如何根据一个人的相貌来判断他的高低贵贱。

学校门前的决斗场是唯一一个新生可以对高年级生还手的地方,不过被叫到那里的人通常只有被多个人围殴的下场,没有公平可言。而最令人齿冷的是围观的学生全部都欢呼雀跃,振臂为打人者助威。

以埃里克的个性,注定与学校的环境格格不入。虽然他已经尽快了解校规,遵守规定,却还是一次次触犯了学生圈子的权威中心——以学生会会长奥图史翰为首的学生会。一般人只是看到史翰就害怕了,偏偏埃里克不把他放在眼里,坚持不道歉、不服从的态度,更是不理会他们无理的要求。他不羁的性格和年轻气盛,让自己和学生会之间走入了一个难以预料的危险较量。

埃里克的无所畏惧让史翰等人深感威胁,躲在权威背后的他们脱掉身份的遮羞布,也不过是几个没胆量的毛头小子。如果身份不能威慑住一个人,那么史翰就要想尽办mp4下载法让埃里克学会畏惧。于是,他叫他胆小的“老鼠”,加重禁假的长度,让他做徒劳的活计,凌晨进入卧室偷袭他。艾瑞克则一直是不予理会,能做的事情就做,但也决不因此而服软,任他们作威作福,反而趁机巧妙地予以反击。

艾瑞克用沉默对抗,用暴力反击,试过各种方式坚持,在一次次失败与磨练中,他终于明白了该如何在自己毫发无伤的情况下给予对方有力的一击,明白了如何不再活在继父的阴影下。他找到了那些躲在权势背后的人,他们的恐惧,他们的怯懦。他从一个爱打架的男孩成为了一个懂得自制的青年,能挺胸抬头地走自己的路。那双曾经饱含愤怒的双眼终于沐浴在阳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