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做了演员演技主题后,这一期《王牌》聚焦了喜剧小品行业,邀请了蔡明、马东和范丞丞前来助阵。这两期可以说是将贾玲和沈腾带进了自己的舒适区,聊起自己本行的东西,也显得更加得心应手,节目效果是远超之前。

这一期由于马东、蔡明、沈腾、贾玲都有春晚的经验,这次也等于是一个春晚专题,除了一些小品外,还有一些春晚金曲。不过这一期下来,或许节目组没注意到,节目选的这些素材暴露了一个比较尴尬的现实,就是这个时代的作品拿不出手吗?

节目一开始是个春晚问答环节,考的是嘉宾对喜剧节目的熟悉程度,而且是要完整地对上里面的台词,对于观众而言,有两种东西是记忆比较清晰的,一种是传世经典,倒背如流,一种是新鲜出炉刚刚上映的。但比较尴尬的是,节目组并没有想要出一些近些年的作品来考验嘉宾。

出的都是两千年左右的经典作品,如今已经2022年了,可以说如今的很多观众当时有的都还没出生,已经隔了一个时代了。但虽然隔了一个时代,这些作品也依旧经典,很多小八没出生前的作品,我也都能回忆起大致的台词内容,所以这期对我来说很有参与感。

而这个问答环节中为何不见这几年作品的身影,答案似乎也并不难猜,这几年的作品就算不说台词,让你们说出三个作品名字,你们能记起几个呢?这些年春晚的语言类节目不好看,看上去不仅是很多观众的共识,也是节目组和嘉宾的共识。

如果按照嘉宾来看,关晓彤、范丞丞和宋亚轩都是00后左右的小年轻,找一些他们长大后的素材无疑能增加不少的参与度,但节目却依旧放的都是当年的老作品,在我看来,这些年的作品实在是有些难拿出手。

不仅是语言类节目,音乐类节目似乎也有这种情况,这些年的乐坛,让不少人感到无奈,许多人曲库都是多年未变,而很多年轻歌手也都开始专注在老歌改编上。

随着不少老艺术家的退居幕后,春晚的语言类节目似乎也没有了当年”主宰比赛“的魔力,很多人从蹲守电视机等着小品演员上台,到第二天再去回看一下作品,再到直接在网上刷美剧小站片段,春晚小品这几年的影响力是在下降,能被人记住的片段几乎没有。

不过比较奇怪的是,这次《王牌》谈到春晚喜剧作品,却没见赵本山的作品,也没有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合作,这三个可以说是春晚上家喻户晓的人物。基本上在很多人的春晚记忆中,他们都是绕不开的人物,所以这次《王牌》没有放赵本山的作品,也让一些观众感到奇怪。

这些年春晚语言类节目的下滑,在我看来有题材受限的缘故,这几年的作品主要都围绕着春晚、幸福、合家欢等词汇展开,对比当年像《超生游击队》、《卖拐》、《主角和配角》这种题材如今是很难再登台。

除此之外,当年艺术家对舞台的把控和敬业也是现在娱乐圈很多时候看不到的,像这次蔡明表示自己演《机器人趣话》时,早早蹲在箱子里给自己腿蹲麻,为了作品也是减肥几个月。而当年赵丽蓉老师对待每一个小品都抱着重新学习的态度,学了探戈、学rap,晚上演出,上午就把妆弄好了,一直撑到晚上。

甚至在最后一个春晚舞台《老将出马》时还学了一把英文,感谢他们这些老艺术家这么多年努力在台上带来欢乐。也期望未来会有好的作品,重振春晚语言类节目的雄风,你们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春晚小品叫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