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宅家,看了根据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改编的《尼罗河上的惨案》,结果电影很糟糕。

之后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评价这部电影「这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书迷花50块钱到电影院里受刑」,如果我是去电影院看的这部电影,那应该就是我的感受。

不过这部电影,也让我明白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魅力到底是什么。

任何一部侦探小说,最重要的问题首先是,谁是凶手

这一点,书迷们早就知道答案了,并且《东方快车谋杀案》也好,《尼罗河上的惨案》也罢,都已经被拍过电影版,剧版。

那么新版重拍的电影,摆在导演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来了。

大家为什么还要再去看一遍这个电影?

肯尼斯·布拉纳的方法就是,给这部电影搞很多的现代元素,加一些有的没的,看上去比较时髦的现代派的诠释和思想。

就拿这次的《尼罗河上的惨案》来说吧。

朝前TV

他把其中的两个人物改成了黑人女性,还让一个年轻的黑人女性指责波洛冷血,让波洛向她道歉。

把一对主仆关系的女性改成女同关系,花大量的笔墨给波洛安了一个战争创伤,让他失去爱人,试图用流行的心理分析的方式去解读波洛。

还特么把波洛的小胡子给剃了。

然后到了最关键的推理和揭露案情的部分,却很粗糙的形式大于内容,好像开了八倍速快进一样给讲完了。

看完电影,作为书粉,我倒也不生气。

只不过这位导演确实错得离谱,完全没有找到上面那个问题的答案。

其实大多数侦探小说,在真相被揭开的那一刻,就是全书的高潮,故事就结束了。

但是阿加莎的小说却不一样。

在刑侦手段已经飞速发展的现代,她的推理小说还能够被读者传阅,是因为她的小说里,有寻找凶手这个主题以外的魅力。

我写的不是影视赏析的论文,不能那么仔细地去研究,就简单地说两点吧。

第一,因为阿加莎老奶奶自己本身就是贵族出身。

她父母虽然不是唐顿庄园那么有钱,但是她父亲几乎一生不需要工作,只是每天去俱乐部打桥牌,为人与世无争,和善温和。

她在自传里说,她家只有三个仆人,在那个时代算是普通家庭,但是除了三个仆人之外,还有奶妈、园丁、裁缝和厨师。

这真的是生活无忧无虑了。

所以她的小说里所描写的种种生活细节、人情风物,对于我们这些对英国上流社会不了解的读者来说,本身就让人充满好奇,观赏性极强。

而且因为她父母非常相爱,也很爱护她,她的童年很幸福。

后来她写书,自己也很有钱,所以在她的一生中,内心其实没有受到过太大的痛苦。

因此她的书虽然是推理犯罪题材,但其实基本的世界观都是相当轻松的。

她书里的坏人,也没有让人在人性上很肮脏,让人感觉那么十恶不赦,相反很多还是彬彬有礼的。

也许不是有意而为之,但是这确实成了她独一无二的风格和魅力。

第二,正因为阿加莎老奶奶有钱、有闲、有脑子,所以她写作基本上也是很从容的。

她的故事结构非常的精致,推理和机关设计也非常精巧。

打个比方吧,她写的故事就像是一件精巧制作的物品,没有那么强的感情色彩,没有那么多的心理探索,没有那么多人性的挖掘,或者对社会议题的关注。

但是它本身就是设计的巧夺天工,手艺精湛,细节考究,而且极具美感,她是把这一点做到极致,是大师级别的。

你可以感觉到作者写这个故事的时候,就是不慌不忙的,有充足的时间去享受这个制作的过程,不断地在内心玩味这个故事。

而读者呢,即使在看完这部小说之后,知道了谁是真正的凶手之后,也依然可以反复重读,和作者当初一样,不断地在内心里玩味它的结构,精致。

就像一件收藏级别的真正的好物件,你不是一目了然地看一眼就可以了,它一定是值得你拿出来反复地去把玩的。

旧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以及《阳光下的罪恶》就是精准get到了这一点。

在整个电影里,随着波洛的推理过程,电影也不断地把假设作案的过程,以不同的凶手,不同的方式演示出来,让凶案一次又一次的发生。

这其实就是在带着读者在把玩和回味这个故事。

这也是电影导演肯尼斯·布拉纳完全搞错方向的地方,自作聪明地去追求深刻、人性和政治正确。

真的是完全不懂阿加莎·克里斯蒂。

你喜欢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吗?

你对改编阿加莎小说的电影有什么看法?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我是猛犸,再瞄一眼这个奇怪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