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综市场陷入瓶颈,已成行业共识,品类亟待破局。
这里的难题,并不是指没有音综产出,近几年《闪光的乐队》《天赐的声音》《我们的歌》都是卫视版权立住的IP,但播放水位的下滑,昔日爆款的式微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绕滚影视官方网站入口2022年,平台自制面临的问题似乎更严峻一些。在降本增效的背景下,垂类赛道的开发价值被不断挑战。在打投逻辑被限制的大环境下,与秀粉用户强捆绑的命运拯救感和C端付费驱动被不同程度地削弱。
内,音综的制作成本含艺人费用、舞美视觉、音乐版权等,属平台高投入。
外,是分流影响,音乐作品在短视频平台传播门槛低、路径广,加速歌曲裂变传播,且随着线上歌会、LiveHouse等形式的相继兴起,用户音乐消费场景和渠道已日趋多元。无数一鸣惊人的民间唱将们,不再以音综作为强曝光的唯一路径,该品类曾经造星推星,出人出歌的优势已被不断稀释,无法回避。
那些年的音综
从时间维度来看,贡献舞台作品的音综确实极易产生标志性爆款,且伴随着一众群体的时代记忆。
2004年起的超女快男,2012年起的《中国好声音》,2013年起的《我是歌手》,2017年起的《中国有嘻哈》《明日之子》,2018年起的偶练和创系列,2019年的《乐队的夏天》,2020年的《乘风破浪的姐姐》,2021年的《披荆斩棘的哥哥》……
盘整2022年的平台储备,数量上爱奇艺最多,但最终落地情况待定,B站打口碑突围战,腾讯视频《春日民谣》后续暂无新进展,但从赛道战略卡位角度,应该会布局1档。目前音乐品类赛道,从招商体量和市场热度来看,芒果TV持续加码头部布局,优势地位明显。
*标红为新IP,目前盘整结合招商会信息,最终以实际播出为主
从制作维度来看,可划分为竞演和非竞演逻辑。
在竞演方面,主要通过细化出演嘉宾的职业属性和身份属性进行创作迭代。
比如素人《中国好声音》,歌手VS素人《梦想的声音》,专业歌手《我是歌手》,非专业《跨界歌王》,专业+非专业《无限歌谣季》,男+女《这就是对唱》,公司VS公司《中国音超》,偶像VS偶像《炙热的我们》,说唱歌手《中国有嘻哈》,原创歌手《我是唱作人》,Trot歌手《Miss Trot》(韩综)……
非竞演方面,主要通过“音乐+”玩法进行内容升级。
比如音乐+推理《蒙面歌王猜猜猜》,音乐+文化《经典咏流传》,音乐+旅行《Begin Again》(韩综),音乐+一镜到底《幻乐之城》,音乐+粉丝文化《合唱吧!300》……
音综创作方法论
观众为什么会选择看音综?
核心可聚焦在两点,看作品+看人。
需要有反映社会焦点或价值取向的歌曲产出,类似B站的《说唱新世代》。
如果没有破圈向的歌曲,就需依赖强人物关系和竞技关系,以刺激更多真人秀看点贡献,在专业性表演和舞台视效加持下,才会有比较强的观看动力。
那音综究竟该如何评价?
不妨从舞台和真人秀占比进行拆分,再用音乐属性和话题属性进行内容定义。
盘整这些年高认知度的音乐节目可以发现,爆款音综方法论在于音乐的大众性,需具有广谱的视听传唱价值;小众音乐同样具备爆款可能,但需做大众话题加持,最大化价值观影响力势能。
可以说,如今音综的内容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传统音综,用户主要诉求在舞台,听作品看神仙打架,满足视听福利,《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等都是依赖舞台出圈。
随着用户消费的不断升级,除高光舞台外,不断叠加人物关系、价值共鸣、爆梗名场面等新需求,真人秀价值被高度放大。
近两年的浪哥浪姐,都是凭借真人秀看点成功吸睛,并通过价值观引领命中不同圈层用户的情绪燃点,轻熟女有共情,年轻人看榜样,路人选择吃瓜,分众用户各取所需促成现象级爆款。
《声生不息》开播了,先网后台,上线当日截止晚10点,上集外显6003万,下集5630万,云合数据也不错。从舆情看,灯光舞美、音效视听整体质感获好评,目前口碑反馈正向,而港乐情怀的创作者诚意,也是评论区的高频词。
结合之前的《我是歌手》《时光音乐会》,在用户心智和品牌营销方面,一度出现#音综还是得芒果#的高位热搜。该节目能否扭转音综的颓势,还有待静观几期表现。
或许是短视频平台对长视频音乐节目的“舞台快消”,让创作者不得不在讲故事的真人秀上做增量,无论这种创作重心的转移是主动还是被动,舞台仍然是音综的核心,而现场歌者与听者间的强互动性也是关键要素,音乐的治愈效力不可小觑。
总体来说,音综的切口,无论是定位原创还是改编翻新,题材聚焦电音、说唱还是音乐剧等,都是表现形式。
打动人心的关键,仍然是极致的舞美视效和作品的共情力,通过视觉和听觉诉诸观众的感官而给人以审美价值。音综的意义永远是推人和推歌,这是身为创作者对观众的善意和交代。
友情提醒一下大家,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所以,如果你还想经常看到我的文章,需要在每次阅读后,给我的文章点一下“在看”。
这样,每次更新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本文图片均来源网络
文/访寒
评论已关闭!